熊 星,衣學慧,王賢銘,唐春虹
(1.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6;2.南京花苑環境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3.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4.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南京 210042)
第7屆世界草莓大會于2012年在北京昌平舉辦,首次走進亞洲,來到中國。大會的綜合展示部分由國際草莓產業展、國際草莓風情展、草莓科普文化展、中國草莓科技展和草莓日光溫室展5個部分組成。草莓科普文化展館是一個融草莓技術、草莓景觀、歷史文化、科普知識于一體的綜合性展館,力圖構建一個互動式的草莓體驗場館。展館位于綜合展示區的中心位置,由5個室內總面積約18400m2的溫室組成。展館分為第一展廳:草莓大道展區;第二展廳:草莓天瀑展區;第三展廳:育苗工廠展區;第四展廳:科普文化展區和連廊等4個展廳。
世界草莓大會科普文化展的展示主題為“綠色科技、時尚互動、產業創新、合作發展”,科普文化展館在設計理念上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并結合展館自身特點,歸納出科普文化展的設計理念。
農業展示設計的重點在于能否最直觀的傳達農業產品和農業科技的最新成果。因此,在科普文化展館的設計理念上,要求以簡潔直觀的設計手法貫穿始終,并能直觀的體現出各個展廳的主題。展館設計以大會目標、主題及特點為依據,客觀展示農業展品的真實信息,詮釋各展廳農業展品的核心價值,避免任何背離展品內容的設計傾向和手法,最終真實完整地展示農業展品的科技含量與培育成果。
紅色和綠色將作為科普文化展館的兩大主題。紅色代表新鮮艷麗的草莓,綠色代表生態與農業。作為草莓大會的重要展館,草莓和生態是本展館在設計中需要融合貫通的兩個關鍵要素,把這兩個元素有機的結合起來,也是做活、做好本展館設計的關鍵之處。其設計重點在于能夠使觀眾感受到“紅”、“綠”交融的美妙,以及草莓作為生態水果之一所擁有的獨特視覺展示手法。
紅、黃、綠、藍作為主色調打造各展廳的主題色彩以及連廊連接各展廳入口的視覺映像。以不同顏色的飄帶為載體,反映出各個展廳的所擁有的特質:紅色飄帶引導參觀者走向第一展廳,代表熱情,象征第一展廳作為首歌展廳熱情洋溢的迎接四方來客;黃色的飄帶引導參觀者走向第二展廳,代表活潑,與第二展廳垂直變化的草莓天瀑給參觀者帶來的多變感受主題相符合;綠色的飄帶引導參觀者走向第三展廳,代表生機,象征第三展區作為育苗區所帶來的生命與生機;藍色的飄帶引導參觀者走向蔚藍的第四展廳,代表希望,與第四展廳高科技和多媒體的主題符合,展廳內的各類多媒體電子展示了草莓未來的發展與人們對它的期望。
作為草莓大會的東道主,中國元素,尤其是北京地方的特色元素,將成為展館設計必不可少的元素運用。長城、剪紙等既中國又國際化、符號化的圖形語言和草莓元素共同營造出本展館多元化的展示氛圍。使來自世界各地的觀者在欣賞草莓以及草莓文化的同時,能夠體驗北京特色的農業展會所帶來的獨特地域文化內涵。
視覺震撼是農業展會所需要獲得的感官效果之一,通過生態化的視覺震撼效果,使觀者能夠留下非同凡響的第一印象。因此,在處理草莓展示手段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多途徑的生態展示效果,并考慮能否帶給參觀者前所未有視覺震撼。首先,大面積的草莓栽植手法將被運用,使用大面積鮮紅色的原生態草莓植株采取不同的排列組合會獲得較好的視覺沖擊。其次,草莓的懸吊栽植技術使“草莓天瀑”的創意獲得可能性,“草莓天瀑”通過大面積的草莓懸吊栽植使參觀者能夠走入草莓種植箱的下方,向上仰望“草莓天瀑”,獲得非凡的視覺感受。
連廊在整體以軸線進行對稱布局,軸線從南向北延伸,從“大草莓”吉祥物開始,至“小草莓”指示牌結束,連廊中間設休憩區及展示牌。
在連廊的入口處,巨大的3.7m高吉祥物配以向上延展的草莓葉片燈箱旨在使游客一進連廊能夠產生較強烈的視覺沖擊,如圖1所示。連廊的中段設計為休憩區,休憩區頂棚采用張拉膜結構,整體采用波浪狀造型,給人輕靈通透之感。在休憩區的背面,設置了高低錯落的十字型廣告牌,體現現代感的同時,能夠使游客獲得更多的視覺角度閱讀信息。在連廊的尾端,草莓形指示牌起到視覺引導的作用,指示離開展館的方向,并且和入口處的草莓吉祥物景觀相呼應,使整個連廊成為一體。
4個展廳的入口處理上,各門廊的正立面色彩以各自展廳的主色調基礎。阿拉伯數字和漢字大寫數字的運用體現草莓大會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門廊側面醒目的數字能夠達到視覺引導的作用(圖1)。

圖1 連廊入口效果
草莓大道展區設置在本展館的第一展廳,主要劃分為草莓種植區、大門入口處、服務區、互動區以及休閑區等5個區域,并且使用象征“熱情”的紅色作為第一展廳的主色調。
展區入口以中國標志性符號——長城為載體,草莓大會標志以燈箱形式展現,整體造型微拱,如同一條巨大的綠帶。大門中間入口前的廣場上放置了大會標識,以4個景觀柱為背景,標識上長城圖形與大門長城造型相呼應,強調了大會主題,見圖2。

圖2 第一展廳入口效果
展區入口后方為展廳的主要展示空間,寬闊的“草莓大道”兩旁展示了層層疊疊不計其數的草莓植株,參觀者在切身觀察草莓種植的同時,可以在此充分體驗草莓大道所帶來的震撼效果,見圖3。

圖3 “草莓大道”效果
草莓天瀑展區設置在本展館的第二展廳,展區劃分為百變天瀑、草莓天瀑、主入口處、次入口處、休閑廣場、服務區和休憩區7個區域,展區入口為重點設計區域。
草莓天瀑展區使用代表著“活潑”的黃色作為第二展廳的主色調,與第二展廳的“百變天瀑”概念相吻合。百變天瀑展區內部使用懸吊機械把草莓種植箱懸吊至空中,觀者穿行于草莓種植箱底下,紅色的草莓果實如天瀑般垂吊在種植箱上,尤其壯觀,可謂“草莓天瀑”,見圖4。

圖4 草莓天瀑效果
草莓天瀑展區在入口設計上采用流線型,基礎部分運用垂直綠化體現生態主題,入口中間嵌著圓環形中國青花瓷圍繞大會會標,展現中國的瓷器文化。左右兩端入口旁分別各排列三塊中國剪紙屏段,并運用與草莓色彩相同的紅色,中國的傳統文化被抽象為特定的元素進行運用,見圖5。

圖5 第二展廳主入口效果
第二展廳次入口的概念設計中,使用掛繩遮擋住展廳內懸掛的草莓,使觀展者不能第一時間看見懸掛的草莓,營造神秘感。頂面垂置了大小不一的圓形吊頂,強調了入口所在。與此同時,為了與整個展廳的風格相符,也為了體現大會綠色的主題,休憩區的座椅設置了原生態的防腐木座椅,表達了以人為本和親切自然的設計理念。
組培與育苗技術展區設置在第三展廳,綠色象征著新生、希望,和展區內新生的幼苗相符,作為展區的主色調。
展廳劃分為種苗培育區、組培展示區和主入口處3個區域。育苗展區強調其科普性與科技感。因此,入口處以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展示草莓育苗知識視頻,讓游客能夠在參觀前對草莓培育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由于是育苗展區對衛生要求的特殊性,展區內育苗空間和參觀空間使用玻璃護欄隔離。進行組培及育苗的工作人員進入育苗空間之前需要消毒,以免帶入細菌傷害幼苗,因此在入口兩邊設置了消毒間。第三展廳入口區頂上同樣垂置了主色調彩帶,與前幾個展區統一,形成整體。展廳內,在參觀道路兩邊設置了以綠色為底色的大會旗幟阻板,阻擋游人進入育苗區,既能美觀,又能引導游人游覽,如圖6所示。育苗空間內部則以簡約直線條排列方式種植草莓,游客能夠直觀的觀察新生草莓嫩芽姿態以及的高科技化的草莓培育過程。

圖6 草莓天瀑效果
第7屆世界草莓大會科普文化展館展示概念設計既注重農業展品的生態化展示,又以現代多變的展示手段展現出最新的草莓科技以及豐厚的草莓文化。展館設計在空間、生態、文化和種植技術展示等方面,均在努力的進行探索,并致力于顯示草莓作為生態農業展品的特殊展示手段和體現現代農業展示空間的特有魅力。
[1]韓 斌.綠色景觀與展示設計[J].裝飾,2000(6):144~145.
[2]謝旭斌,楊軍林.鄉土主題的闡釋——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館的展示設計[J].裝飾,2011(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