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陳誠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已經逐漸發展為信息社會,在世界大部分范圍內,各種移動智能終端正在成為個人與社會鏈接的新型信息接入端口,而數量龐大的移動智能終端為終端應用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過去的幾年內,蘋果公司憑借iphone手機系列和ipad平板電腦系列,在全球市場范圍內,尤其是中國的市場上掀起了一股巨浪,根據2012年1月12日美國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分析師吉恩·穆斯特(Gene Munster)的報告,2012年第一季度,由于iphone4s的強勁需求,iphone的銷量將達到3000萬部,而其累積銷量早已破億。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情報數據庫與資訊門戶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狀況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3G市場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智能手機需求增長勢頭兇猛(圖1)。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累計出貨總量突破4.5億美元大關,達到9960萬部,同比上年的5540萬部增加79.8%。艾媒咨詢預測,2012年、2013年智能手機在中國大陸的出貨量將達到7800萬部和9250萬部,2012年的年增長率將達到50%[1]。
2012年2月15日,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宣布ipad累計發售總量已達到5500萬部。2011年第4季度,iPad銷量增長11%,達到1543萬部,而其他平板電腦銷量則是1136萬部。
硬件的殖民式擴張背后是消費者對于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的強勢需求。根據移動分析公司Flurry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圖2),截至2011年年底,蘋果 App Store、谷歌Android Market的全球累計應用下載量均突破了100億次,圣誕節當天的應用下載量就達到2.5億次。蘋果App Store在2012年3月5日,下載量數字達到了250億次,而2011年年底的下載量還是100億次,短短的3個月時間超過前4年總量的1.5倍。谷歌Android Market同樣創下新紀錄,累計應用下載量在2011年12月份突破了100億次,是同年5月份時30億次的3倍以上。隨著新秀WindowsPhone7操作系統的市場進入和老牌塞班系統的補救式改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的市場規模必將進一步擴大,產品品質也會不斷創新增強。

圖1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和增長率

圖2 蘋果App Store下載量走勢
在“十二五”時期文化旅游產業作為現代先導型的朝陽產業,具有比較優勢強、產業鏈長和可持續發展的特征。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表明,2010年國內旅游人數為21.03億人次,較2009年19.02億人次、2008年17.12億人次,逐年遞增近11%,表現為國內旅游市場持續升溫,同時出境游市場發展勢頭明顯,而入境游市場亦彰顯活力[2]。目前國內比較熱門的文化旅游產業主要有民族文化旅游業、紅色文化旅游業、影視旅游業、民俗文化旅游業、宗教文化旅游業、茶文化旅游業與非物質文化旅游業等。簡單地說,許多地方開展文化旅游首先以一個文化主題為目標,然后圍繞“食,住,行,游,購,娛”6大元素做大做強。以北京為例,在2010年春節期間,北京市旅游局打出“游不盡的北京城,品不夠的京味年”的宣傳口號,圍繞“食,住,行,游,購,娛”6個環節,采取各種優惠措施,組織開展了有京味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推出千人年飯大團聚、千套客房大派送、千場大戲演京城、千萬網民大抽獎等[3]。
從全國范圍來看,文化旅游發展在消費結構上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食,住,行,游,購,娛”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比例不當,國內旅游常見到吃飯難、住宿難、乘車難等問題。還有很多旅游景區存在扎堆現象,游客比肩繼踵,難有雅興,另一些地方則空無一人,缺乏實時旅游信息“廣播”的渠道。旅游產品的低質同質化是我國文化旅游產業中極其突出的問題,東西南北不同的旅游景區賣的特色產品卻一個樣的現象并不少見。根據文化旅游產業年度發展報告,目前國內旅游投資高速增長,許多地方出現急功近利的現象,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標,存在資源整合不足、發展方式粗放、基礎設施滯后、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文化旅游產業需要注入創新動力。
蘋果公司目前根據應用的功能和需求等因素,將其應用程序分為報刊雜志、財務、參考、導航、工具、健康、教育、旅行、商業、社交、攝影、生活、體育、天氣、圖書、效率、新聞、音樂、游戲、娛樂等20個門類。谷歌Android Market因其系統的開源性而子商店繁多,應用程序分類更是五花八門。其實根據應用是否需要網絡支持可以分為本地服務應用和網絡服務應用這2大類。本地服務類應用可分3小類,即書籍、工具和本地游戲,而網絡服務類應用大致有以下6種類型。
(1)縮略版網站,如鳳凰網、新浪網等,一般會列出更新后的當日頭條消息、圖片信息等,起到網站推廣和服務的作用。
(2)移動版的電商網站,如淘寶、當當,以及團購類網站等,一般提供了打折促銷、特賣熱賣的商品信息,支持移動在線訂購、咨詢等。
(3)移動社交類應用,如 QQ、人人、微信、微博、facebook等,這類應用極具發展空間,一般具備分享信息、即時通訊、LBS位置服務等重要功能,是極為重要的移動網絡數字化社交手段,其自身發展創新的速度快,對其他行業的輻射性強。
(4)手機物聯網,如我查查、淘寶等,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識別條形碼、二維碼,獲得商品詳細的信息,在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
(5)游戲,如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等,一旦搶占大量用戶形成自身的品牌文化,可以開拓出周邊產品市場,是現代網絡科技企業的新的商業營銷策略。如芬蘭的Rovio,憑借“憤怒的小鳥”積累了約7500萬的全球粉絲,之后得到了總計4200萬美元的風險融資,而Rovio則認為自己的游戲擁有10億美元的潛在市場價值。這款游戲不僅可以依靠自身的應用軟件價值來創造利潤,更重要的是它創造了一種“品牌”甚至是一種“文化”,它在影視業、玩具業、文具業、漫畫產業等各個產業都有相關產品,由此可以看出成功應用的滲透性和輻射性。
(6)其他,如音樂、天氣等,需要實時下載信息數據。綜上所述,針對企業客戶群和消費者用戶群,移動智能終端應用主要包括廣告、訂購、咨詢、通訊、分享、LBS以及游戲在內的7種不同功能模塊。
把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的7種不同功能模塊與傳統文化旅游產業的1+6模式整合起來(圖3),使旅游消費的每一個環節都成為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創造新服務和新體驗的一個切入點。

圖3 7×7式全鏈融合
從文化旅游的廣告宣傳來談,以“憤怒的小鳥RIO”為例,2011年3月22日RIO版憤怒的小鳥在App Store正式發行,早于電影《里約大冒險》的上映時間,玩家可以通過游戲內置的鏈接觀看電影的預告片,10天里該游戲的下載量突破千萬次,許多玩家都表示在影片上映后會去觀看。《里約大冒險》在全球72個國家放映一周后,創造了驚人的票房,達到5500萬美元。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讓觀眾感受到巴西激情的桑巴、神秘的南美風光,領略了巴西的文化,從而掀起了一股巴西里約旅游狂潮,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中國到巴西的旅游人數,比前一年翻了一倍以上。很明顯,一款好玩的游戲加一部好看的電影的廣告組合拳打得非常漂亮,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從文化旅游的飲食、行程和住宿角度來講,完全可以設計出集合飯店、交通和酒店信息,具備預訂、分享、搜索和咨詢等功能于一體的移動旅行服務平臺,為旅行者提供快捷的方便的服務。在應用的推廣方面可以適當提供折扣、返券等有吸引力的促銷手段。可以學習團購類應用,采用手機二維碼等新穎方式。在App Store中有一款名為“嘟嘟快捷租車”的應用,目的是提供“會員對會員”的租車服務,其會員可以通過LBS技術隨時搜索附近的車輛,并通過手機完成尋車、開鎖等步驟。為自駕游和自助游愛好者量身打造適合的應用,也可以是文化旅游服務的亮點 。
文化旅游產品的創新必不可少,如今中國許多旅游景點的產品毫無新意,同質化水平較高,文化旅游產品的設計不應局限于傳統實物,可以結合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設計出數字化的信息產品,滿足多元化的文化旅游產品需求。比如,上海世博會期間,旅游產品是比較熱賣的,但也只是文化T恤、鋼筆、紀念章、水晶等。其實世博會作為展示世界數字化、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展覽會,其旅游產品完全可以數字化、信息化。吉祥物可以是數字化的,中國館也可以是數字化的,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設計者們探索。
2006年發布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提出要“加強數字和網絡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豐富表現形式,拓展傳播方式”[4]。2009年7月,作為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這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國家將重點推進的文化產業包括: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2010年中宣部、人民銀行等九部委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后,各大金融機構均從加大信貸投放、鼓勵金融創新、拓展融資渠道、深化多方合作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引導加強對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化藝術服務業、旅游文化服務業、會展業、動漫業、藝術設計和藝術經營業、文體用品制造業等重點發展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這標志著國家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的大力支持。2011年初出臺的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此外,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對文化產業發展無疑也具有里程碑性的意義。在今年2012年的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移動總經理簡勤也提出“以信息技術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建議,那么隨著國家各項政策的細化落地,未來十年我國文化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黃金十年。
[1]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2011年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狀況研究報告[R].廣州:艾媒咨詢,2011.
[2]葉 郎.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1)[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2011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4]魏鵬舉.文化創意產業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