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瑾 江燕燕 張鳳蓮
科技創新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提高科技創新水平的關鍵是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其核心是優秀的科技創新團隊建設[1]。如何構建大學科技創新團隊并促進其成長,已成為大學科技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十分關注的焦點問題[2]。大學科技創新團隊是大學適應科技工作新形勢而構建的一種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科技組織形式,它依托于大學,其成員一般由不同學術背景的大學教師組成。創新性與實踐性、基礎性與前沿性是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的組建原則;高??萍紕撔聢F隊的核心要素為卓越的領軍人物、合理的人員構成、團隊精神和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3]。但是,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普遍存在團隊目標不明、領軍人物缺乏、能力提升緩慢,過程管理有待規范等問題[4],這要求建立科學規劃平臺、提高團隊管理水平。對于如何實現地方院校科技創新團隊能力的提升,有學者提出運用“信息化管理”和“量化管理”等方法[5],而應用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對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能力的逐步提升還是一個新思路。本文試圖將能力成熟度模型應用于地方院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之中,通過逐步改進,達到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加強能力建設,從而提高團隊建設的效益和效率。
軟件工程的CMM是1986年9月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軟件工程研究所組織開發的。CMM提供了一個過程能力階梯式進化的框架,基于過程的每一成熟度級別,檢驗其實踐活動,針對特定需要建立過程改進的優先次序。這個階梯分為五級不斷進化的級別:初始級、可重復級、已定義級、已管理級和優化級。每個級別都提供了一個軟件過程改進層次,每個層次靠實現軟件過程的一些關鍵過程域中的關鍵實踐來達到軟件能力成熟度的提升。CMM是一套軟件過程的管理、改進和評估的模式和方法。它強調的是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持續的過程改進[6]。
成熟度模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成熟度等級(Maturity Levels),一個是內部結構。其中,內部結構包括了關鍵過程域 (Key Process Areas,KPA)、公共特性 (Common Features,CF)和關鍵實踐(Key Practices,KPA)[7]。
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低水平到高水平之間有許多中間過程,由此便產生了成熟度等級的概念。成熟度等級將能力的提高分成若干中間環節,層層遞進,每一等級均為后續等級奠定基礎,為進一步提高企業自身能力提供支持。
科技創新團隊能力是保證地方院校科技項目從構思到實現的各個環節順利實現,其建設過程是一個或者多個連接起來的程序或活動的集合,其目的是要實現科技創新的目標。過程所代表的程序或活動是在一個功能及其內外部結構和關系己經明確的組織結構下進行的,一個過程可以繼續被劃分為多個次級過程,直至單一的活動。
成熟度模型反映了持續改善的過程,采用的是過程分析的思想。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在不同階段的活動所處的狀態有著不同的狀況,即在立項、研發、制造的過程存在差異,構成了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能力的不同等級。因此科技創新過程的進一步明確和完善也體現了它的成熟度等級的不斷提高[8]。
CMM作為一種新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蘊涵了“特續改進”的管理思想。著眼于軟件過程的CMM模型是持續改進的表現,模型中蘊涵的思想就是持續不斷的改進組織的軟件研發能力[9]。對某種活動過程實施成熟度模型必須保證兩個前提:一是為了保證過程可以持續不斷改善,該過程必須是可重復的;一是為了保證不同等級的活動側重點,該過程必須是可以細分的。地方院??萍紕撔禄顒訌牧㈨椦邪l開始,經過生產制造和市場營銷最終走向市場經過多個環節,每部分都是若干活動的綜合[10]。因此,通過構建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能力成熟度模型以提升科技創新團隊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參照CMM,本文將地方院校科技創新團隊能力成熟度模型以5個同樣的維度來有序地衡量科技創新團隊能力,分別為初始級、成長級、定型級、管理級和優化級(圖1)。二者包含的含義是不同的,五個成熟度等級所代表的能力成熟度特征是與CMM不同的,劃分本模型的成熟度等級是模型構建的重要內容之一。
1.初始級。這個等級中的各個科技創新團隊實踐具有各自的特點,無一定之規,呈現出比較混亂的局面。雖然近年來在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體制改革上進行了探索,但由于尚未形成系統的管理理論和制度,很多科技創新團隊能力水平尚處在最低級。
2.成長級??萍紕撔聢F隊能力的初始階段,科技創新過程相對規則化。處于這一級的科技團隊,建立了比較有效的創新管理組織,進行了一些基本的項目界定,研發時間、所要解決的問題等方面的保證活動,對科技創新進行合理的組織管理,使科技創新活動能以可控的過程進行。制定必要的規章,能重復過去類似應用項目取得的成功經驗。
3.定型級。科技創新團隊能力的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團隊的各項活動步入規范化。在己定義級上,地方院校建立了適合自己的科技創新過程,這些過程被集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并進行文檔化。處于己定義級的科技創新團隊,其科技創新過程是平穩的、可重復的。在所建立的科技創新流程中,進度和創新效果都是受控制的,都是可以跟蹤的。這種過程能力的特點是標準化。
4.管理級??萍紕撔聢F隊能力的量化管理階段,科技創新活動有了量化的目標。在這一級,科技創新過程是具有精確定義的、連貫的評價方法,評價所有科技創新過程的重要環節以便為科技創新的成功提供保證。這些評價方法降低了科技創新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從而提高了團隊的科技創新產出能力。這一級科技創新過程能力的特點是可預測的。
5.優化級。科技創新團隊能力的自我完善階段,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進行改進。處于這一級的團隊,工作重點是科技創新過程的不斷完善,從而促使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隨著新的科技創新過程模型的出現,科技創新的成本和周期在逐漸降低,所以團隊應充分利用過程執行的反饋信息、引進新理念和方法不斷地改善其科技創新過程,發揮自身優勢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圖1 成熟度等級類比
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能力成熟度模型分為3個層次:能力成熟度等級——關鍵過程域——關鍵實踐。首先,由各個能力成熟度等級構成整個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能力成熟度模型,然后由若干個關鍵過程域分別構成每個能力成熟度等級,其次在每個關鍵過程域中具有自己的目標,以及為達到這些目標必須做到的若干個關鍵實踐[11]。地方院校科技創新團隊能力成熟度模型就是由此層層深入的。
關鍵過程域是高??蒲泄芾砟芰Τ墒於饶P蛷牡?級到第5級的重要特征。“初始級”是相對混亂的個別過程,是科技創新團隊能力成熟度最原始的水平,也是當前大多數地方院校所普遍的水平,它沒有關鍵過程域。針對地方院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實際情況,關鍵過程域主要從管理和組織兩個角度考慮。如果組織的過程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則對提升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關鍵實踐則是對關鍵過程域有效實現和制度化起重要作用和基礎作用的基本活動,也就是目標投射在關鍵過程域上的基本的管理實踐。如果說關鍵過程域和關鍵主題大致勾勒出了高校科研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框架,那么關鍵實踐則為模型的有效運行提供保障。
成熟度等級中明確了科技創新團隊能力的不同水平,要達到某成熟度等級,就必須滿足該等級關鍵過程域的若干目標,并通過關鍵實踐來完成。由于第l級是無序的,是最低等級,所以從第2級開始,每級都有若干關鍵過程域和關鍵過程域目標。參照CMM中各關鍵過程域的設置,確定出所有等級的關鍵過程域(圖2)。

圖2 成熟度等級及關鍵過程域
1.成長級的關鍵過程域包括:科技創新需求管理、項目跟蹤與監控、項目質量保證,成果管理,績效管理和信息平臺建設。
科技創新需求管理的目標是熟知各種科技創新項目經費資助方的信息及其相關規定,熟知本??萍紕撔聢F隊人員的研究領域和已有成果。項目跟蹤與監控的目標有對照科技創新項目計劃,跟蹤實際結果和性能;當實際結果和性能明顯偏離計劃時,采取糾正措施并加以管理。項目質量保證是使科研活動遵守適當的標準、規程和需求;科研項目組及時得到有關項目質量保證活動的開展和結果的信息。成果管理是這一關鍵過程域的目標是科技創新成果的上報程序、上報時間是規范的;科技創新成果的登記是有據可查的;科技創新成果的鑒定與科研計劃管理相對應;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是成體系和有一定規范等[12]??冃Ч芾淼哪康脑谟诓粌H對創新團隊人員的績效進行管理,同時對團隊管理人員的績效也進行管理:包括本??蒲许椖款愋?、成果類型、成果評獎和專利獲取情況、團隊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績效、團隊管理人員負責的科研項目的情況等。信息平臺建設的目標是網絡保障和網頁建設;重要信息及時上網;一定的信息量。
2.定型級的關鍵過程域包括:組織過程定義、培訓管理、運行機制定義、構建合理梯隊和信息傳導機制完善。
組織過程定義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制定地方院??萍紕撔碌臉藴蔬^程;使用這些標準過程進行管理的信息已經采集、存儲,并可用。培訓管理的目的是培訓團隊人員的技能和知識,使他們能經濟、有效地履行其職責。運行機制定義是指將科技創新過程的成功經驗,通過總結和完善的方式使其成為制度,其目標是為團隊的整個科技創新過程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流程,從而促使團隊的科技創新活動成為一項標準化工作。構建合理梯隊是在組建團隊時應關注學科匯聚,強調學科交叉,注重專業融合。這一關鍵過程域的目標有:擁有多元化理論知識和科研經驗的團隊成員;研究方法、方向多元化。信息傳導機制完善對于地方院校科技創新而言是提升其能力的有力的技術保證。這一關鍵過程域的目標在于應用信息網絡的方式輔助進行科技創新團隊管理;用信息技術保證信息的高速傳播;充實網絡信息。
3.管理級的關鍵過程域包括:創新預測和評估、定量過程管理。
創新預測和評估是指團隊通過對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進行預測和評估,從而找準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其目標是盡量降低或避免科技創新中所遇到的風險。定量過程管理是指對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各項重要環節進行評估,明確其流程和所達到的量化目標。其目標是通過不斷的調節各種變量提地方院校科技創新的成功率。
4.優化級的關鍵過程域包括:技術創新管理、過程變更管理。
技術創新管理是識別有助于科技創新活動的新方法,通過改進將其有序的引入到團隊科技創新的各個環節中去。其目標是對科技創新各流程的操作方法進行完善和補充,從而提高其效能。過程變更管理的目標是連續的過程改進是有計劃的;過程改進活動時全組織參與的;組織標準管理過程被連續地改進。
科技創新團隊要制定自己的人員培訓計劃,為人員提供發展所需技能和知識的培訓,培訓團隊人員的技能和知識,使他們能經濟、有效地履行其職責。各科技創新項目組的成員均經過履行崗位職責所需的培訓。培訓人員主要是科研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對于新職員,以科技創新的標準過程和管理的有關項目的知識為培訓內容;對于科研人員,因為規范的團隊管理需要規范的文檔化資料,所以也需在項目前進行一些基礎規范知識的培訓;此外,還有技術方面的培訓??傊?,通過系統的有計劃的培訓,使得科技創新團隊人員能夠具備較高的素質,能夠勝任規范化的科技創新工作。
通過管理過程文檔化,使得團隊的過程信息可以被采集、存儲,并可用。團隊科技創新的各個職能活動都應該產生出標準的執行文件,細致地記載科技創新的各項活動的標準。這些標準文件應該最終表現為內部的制度性文件,應包括:制定出來的關于科技創新團隊各職能的標準文件,關于科技創新團隊管理的標準文件,以及過程準則和說明、組織使用標準過程進行管理而產生的信息的數據庫等。
科技創新團隊在實質上是一種研發團隊,它把不同專業學者集中到一起,由過去分散的工作轉變成集體式地研究和討論。這需要科技創新團隊有良好的組織結構,否則可能會出現團隊成員只顧自己工作,不管團隊的進程,不顧與他人合作的情況,因此科技創新團隊的內部結構要根據團隊目標的要求,規劃并確定科技創新團隊的規模,領導者、學術帶頭人及其他成員的責、權、利等關系[13]。團隊結構的設計,應打破按職能分工的結構,轉變成以成員便于溝通為基礎,以適時信息交流為核心,以實現科技創新團隊的最終目標為目的的結構??萍紕撔聢F隊結構應當有利于團隊研發效率,同時團隊成員權責清晰,團隊能夠靈活運作。這就要求在設計結構時盡量減少管理層級,縮短信息傳遞路線,多開發溝通方式。也只有這樣,科技創新團隊才會有較強的應變能力。
信息傳導機制完善對于高??蒲泄芾矶允翘嵘淠芰Φ挠辛Φ募夹g保證。信息傳導機制完善的目的在于在團隊中形成比較完善的信息傳導機制,包括網絡的保證、科技創新團隊管理信息系統的采用、網上信息的充實。這一關鍵過程域的目標在于應用信息網絡的方式輔助進行科技創新及管理;用信息技術保證信息的高速傳播;充實網絡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傳導機制,首先要求一個信息平臺的建立。在這個信息平臺的基礎上,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這一平臺優化科技創新過程,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的能力和水平是決定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運用CMM的核心思想,借鑒CMM的框架結構,對地方院??萍紕撔逻^程的具體分析,可以看出:(1)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能力成熟度模型包括五個等級,即初始級、成長級、定型級、管理級和優化級,它可以分為3個層次:能力成熟度等級——關鍵過程域——關鍵實踐。(2)成熟度等級中明確了科技創新團隊能力的不同水平,要達到某成熟度等級,就必須滿足該等級關鍵過程域的若干目標,并通過關鍵實踐來完成。(3)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幾個關鍵實踐,即人員培訓管理、過程管理的文檔化、組建合理梯隊和建立信息傳導機制。要指出的是,本文對地方院??萍紕撔聢F隊能力成熟度模型只是做了定性的分析,下一步要借助實地訪談和問卷調查,結合有代表性的創新團隊進行定量分析,識別團隊所處級別并有針對性提出建議。
[1]柳洲,陳士?。斍案咝?萍紕撔聢F隊建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軟科學,2007,(93).
[2]周常玉.江西省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09.
[3]王偉.論高??萍紕撔聢F隊的組成模式及核心要素[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4).
[4]王芬,朱文斌.地方高??萍紕撔聢F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3).
[5]陳南南.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研究與應用[D].廈門:廈門大學,2006.
[6]王德占,何世偉.基于鐵路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研究[J].研究與探討,2007,(10).
[7]聶彤彤,韓作生.基于貝葉斯網絡的應急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及應用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1,(4).
[8]楊丹,楊斌.能力成熟度模型在高校科研管理能力提升中的應用研究[J].南方論刊,2007,(4).
[9]王侃昌,閆秀霞,高建民.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LCMM)研究[J].商業研究,2006,(336).
[10]王樹武,趙小林.馬銳等.高等教育的教學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結構[J].中國冶金教育,2005,(33).
[11]汪義軍.制造企業物流能力成熟度研究 [J].管理科學,2009,(9).
[12]周勇.e-learning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13]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組件及培養發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