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永軍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
我很喜歡和有激情的企業家交流。因為和這樣的企業家交流,雙方大腦的轉速都很快,信息量很大。一杯茶,就可以將天下競爭談得透徹,真是痛快。而和沒有激情的企業家交流,往往錯位很大,即使鮑魚茅臺也索然無味。
我也很喜歡和有激情的企業打交道。因為這樣的企業大多團隊勁頭足,執行到位,敢闖敢干,更重要的是多數團隊精英會先公后私。給這樣的企業出戰略和戰術,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在市場上獲得超越想象的勝利。
我曾經非常看好幾個企業家和企業,最近發現這些企業家和企業在近兩年有點廉頗老矣的感覺,企業家失去了創業的勁頭,企業失去了創業的文化。如果這些企業不加以快速改變,則很有可能快速衰敗。
1998年,我開始和企業打交道,根據自身10 多年和企業打交道的經歷和經驗,給正在步入衰敗的企業一個自檢的方案,看看你的企業是不是正在走向衰敗。
有激情的企業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決策力。這個決策是既快又準。而要達到這個能力的核心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和重點。我看到很多沒有激情的企業家天天主持會議,天天研究同樣的問題,而天天都沒有結論。更有甚者,還有企業家在中層會議上給下屬讀報紙浪費時間。
如果你整天深陷在文山會海中,那你就一定是進入了一個正在衰敗的企業。如果你是企業家,天天在開會,那你就一定是在給企業的衰敗注入基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是中國的俗語,也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如果你的企業做大了,10 個億、20 個億,甚至上百億或幾百億,如果你找不到大將可用,那你距離失敗的時間就不長了。
三國時候,“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故事正在中國很多10~50 億元的中型企業中蔓延。當司馬懿看到廖化做先鋒的時候,就知道蜀國的命運到頭了。很多老板還沾沾自喜說自己年輕能干,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因為這樣的老板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在沒有大將的情況下,往往戰略清晰,戰術失誤。更可怕的是,在這樣的企業中,就像三國時候沒有人懷疑諸葛孔明一樣,老板的旨意成了企業的發展方向,最終會給企業造成“失街亭”的危險。
沒有大將,企業就沒有跨越發展的機會。
比沒有大將更可怕的是企業的中層無法表達思想和能力,最終表現為中層十分無能。在我的了解中,表現為中層無能的企業至少在中國占據60%~70%。很多人都知道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只有4~5年,卻不知道,80%的企業失敗都和中層無能有關。
中層無能有兩種表現:第一種是組織性的中層無能。在很多企業的組織中,一旦形成穩定的組織生態之后,就沒有了中層的發展空間。有的企業甚至10年、20 年成長不起來中層。原因是什么,是很多不合格的中層走不下歷史舞臺,而合格的中層得不到晉升。第二種是文化性的中層無能。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企業缺乏創新的文化造成,企業上校沒有理解競爭的含義,而是一味地自說自話或自我欣賞,最終導致中層沒有思想,只按照老板的意思行事。這樣的中層其實就是低層,而非中層。說無能,其實是根本就沒有。
中層是市場到高層的連接帶,也是執行和解決市場問題的核心力量。如果這個層級出現問題,可以說,企業距離關門的日子就不遠了。
在一個中國式的企業生態中,腐敗似乎已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了。如果一個企業家遇到了正直的大將和中層,那么我告訴你,你肯定是很幸運的。在快速消費品領域,腐敗很常見,有和經銷商吃公司費用的,有兼職給別的企業打工的,有自己開店的,有費用作假的,有內外勾結的等等。
我曾經服務的一個企業,它的大區經理管理著幾十名業務員。這些業務一方面在給自己所在的企業服務,一方面在給大區經理開的商貿公司服務。在市場上,業務員們叫大區經理大哥,看上去十分親熱,為什么,因為他們都嘗到了甜頭。一方面他們可以在大區經理的庇護下在公司多報銷一些費用,一方面可以在給大區經理的商貿公司的服務中多一份提成。
其實,這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大區經理的做法全公司人都知道,唯獨企業的老板不知道。讓我擔心的是,如果這個企業的其他大區經理都在學這位大區經理,這個企業會怎么樣。
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是如何死的?很多人都知道他曾叱咤風云,是位優秀的山東企業家,但沒有人知道他就是因為喜歡聽奉承,最終被宦官專政的。最后,一代霸主被宦官關在王宮餓死了,直到尸體上的蛆蟲爬出來,人們才知道齊桓公這位一代霸主已經歸西。事實上,管仲去世的時候給齊桓公遺言,讓他將易牙、豎刁、開方三位宦官處死。管仲去世后,齊桓公聽從管仲之言驅逐這三人出宮,但是已經是成功者的齊桓公聽不到奉承很不習慣,于是又將此三人召回。最終,這三人對上阿諛奉承,對下飛揚跋扈,最終斷了齊桓公的視聽,將齊桓公變成了傀儡,這才釀成慘劇。
說句實在話,今天成功的企業家中,誰不愛聽奉承?問題是,多數成功者能夠分清楚什么是由衷的贊美,什么是奉承。
喜歡奉承老板的下屬一般有三個目的:要么是從老板那里拿到利益;要么是要給老板進讒言,排擠阻礙自己的人;更或者是要架空老板,將老板變成傀儡。可以說,我認識的老板中,瞎子的有不少,聾子的也不少,原因是什么?是因為老板被無形中架空了。這樣的企業未來在哪里?齊桓公的案例擺在那兒,希望能夠引起企業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