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廣,景財年,甘洋洋,于承雪
(山東建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1)
汽車輕量化是指在保證汽車強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汽車的整備質量,提高汽車的動力性,減少燃料消耗,降低污染。汽車輕量化的途徑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高強度鋼板來減薄車身的厚度[1]。研究表明[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汽車質量每減輕10%,則油耗可下降8% ~10%,并且制造成本降低9%左右。要想在降低油耗的同時提高安全性就必須采用高強塑積的鋼材,如 DP、CP、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HSLA等鋼種。與常規的軟鋼和高強度鋼相比較,TRIP、DP、CP、HSLA等高強度鋼不僅具有高強度而且還有高斷后伸長率,所以不斷受到汽車制造商的關注。特別是TRIP鋼更是以低廉的價格,優良的高速力學性能和疲勞性能而受到現代汽車制造業的青睞[3,4]。
國外對TRIP鋼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德國、日本、韓國等都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國已研制出熱鍍鋅TRIP鋼,并且已經批量生產TRIP600、TRIP800等級別的鋼板;韓國浦項已經研制出TRIP800、TRIP1000和TRIP1200級別的冷軋鋼板;日本的鋼鐵公司也開發出了600~800MPa級別的TRIP鋼并且實現了批量生產[3]。我國對TRIP鋼的研究相對要晚一些,但近年來取得了極大的進步,目前寶鋼、鞍鋼等大型鋼鐵企業已具備了批量生產某幾種型號的TRIP鋼的能力。但關于合金元素對TRIP效應的影響的研究還亟需完善。結合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本文詳細的論述了合金元素對TRIP效應的影響。
Sauveur[5]在 1924 年就報道,鐵在相變時會出現軟化,即對流變的抗力減少的現象。上世紀60年代,Zackey等[6]在研究高鎳高鉻鋼中的奧氏體向馬氏體轉變時發現鋼中存在TRIP效應,并開發了可供實際應用的TRIP鋼。
TRIP效應就是含有一定量比較穩定的殘余奧氏體,在外部載荷的作用下,誘發馬氏體形核產生相變而轉變為馬氏體,使局部的硬度得到提高,繼續變形比較困難,同時變形向周圍的組織發生轉移,頸縮的產生被推遲,隨著相變的不斷發展,材料獲得了很高的塑性。殘余奧氏體相變時體積增大,引起位錯密度的增加,產生位錯強化,材料的強度得到提高。鋼板經相變后塑性和強度都提高的現象稱為相變誘發塑性,簡稱 TRIP效應[2-7]。低碳 TRIP鋼的相變誘發塑性機理如圖1所示[8]。

圖1 低碳TRIP鋼的相變誘發塑性機理圖[8]
影響TRIP效應的因素很多,包括顯微組織、合金元素、生產工藝等。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穩定的殘余奧氏體,是TRIP鋼具有良好力學性能的關鍵[9];鐵素體易吸收殘余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引起的體積膨脹,并且直接影響最終組織中殘余奧氏體的成分、含量及形貌[10];貝氏體主要是提高鋼的強度,對提高殘余奧氏體的數量和穩定性都有積極的作用[11]。而影響殘余奧氏體、鐵素體和貝氏體的因素中,除了加熱溫度、等溫時間、冷卻速度等工藝參數外,化學成分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研究合金元素對TRIP效應的影響意義重大。
碳固溶于奧氏體中,可以擴大γ區,增加殘余奧氏體的數量,提高其穩定性,使鐵素體和貝氏體轉變的C曲線右移,推遲了鐵素體和貝氏體的轉變,降低了Ms[12]。在奧氏體中碳的含量決定了殘余奧氏體的量和穩定程度,殘余奧氏體含碳量越高殘余奧氏體的穩定性越好[13,14]。圖2為試樣在450℃保溫60s時三種不同含碳量的鋼的顯微組織,圖中灰色或亮灰色的為鐵素體,呈白色的為殘余奧氏體,由圖可見隨碳含量的增加,殘余奧氏體的含量也增加。但是含碳量過高會降低鋼的焊接性能,而如果含碳量太低則使殘余奧氏體的穩定性大大降低,甚至沒有TRIP效應出現[3]。研究表明,對于Rm=600~800MPa的TRIP鋼,碳含量在0.10% ~0.20%最合適[15]。
Al元素有明顯提高貝氏體相變后殘余奧氏體中碳含量的作用,文獻[16]指出在鋼中加入質量分數為0.3% ~1.8%Al可導致t0溫度向碳含量增高的方向移動,使鋼中殘余奧氏體的碳含量和奧氏體的穩定性得到明顯的提高。大量文獻表明[17-19],Al是一種強烈的鐵素體穩定元素,能夠使鐵素體區擴大,A3線上升,A4線下降,增加過冷奧氏體動態相變時的過冷度,有利于較小應變下動態相變的發生,還能夠增加貝氏體體積分數并細化TRIP鋼中的貝氏體組織。王艾青等[20]對 0.23C1.7Mn1.24Al鋼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試驗TRIP鋼中Al元素的加入改變了合金相圖的相區分布,隨之影響了合金在加熱與冷卻過程中組織轉變和力學性能。研究發現[21],用Al取代部分或全部Si的TRIP鋼同樣能獲得相變誘發塑性效應,而且具有良好的熱浸鍍鋅性能,Al元素能抑制碳化物析出,替代Si后可以改善鋼板的潤濕性,提高表面質量。用Al代替Si后組織中鐵素體晶粒間殘余奧氏體的尺寸更加細小,分布更加彌散,使得力學性能更加優良,但由于鋁的固溶強化能力很弱,完全替代硅后,材料的抗拉強度降低。圖3是兩種鋼殘余奧氏體隨真實應變的變化關系[22]。由圖可以看出,用Al部分代替Si后殘余奧氏體的穩定性明顯提高。

圖3 1.50Al鋼和 1.50Si鋼殘余奧氏體隨應變的變化[22]
Si是鐵素體形成元素,可以提高殘余奧氏體的穩定性同時也起到固溶強化的作用,從而提高鋼的強度。對于(0.10% ~0.20%)C-Si-Mn系 TRIP鋼,硅、錳質量分數應在1% ~2%范圍內,當Si的含量低于1%的時候不能獲得穩定的令人滿意的TRIP效應,而超過1.5%時會給產品帶來諸如鑄造、焊接、熱鍍鋅等多種缺陷,所以Si含量以1.5%為最佳[23]。另外,Si元素有縮小γ相區、提高C在鐵素體中的活度的作用[11]。較高的硅含量有利于獲得較多的殘余奧氏體[24],但是高的Si含量會使鋼產生諸如堅硬的氧化層、差的表面性能,降低熱軋鋼板的濕潤性、表面質量和冷軋鋼板的涂層性能,使得熱鍍鋅和電鍍鋅等產生困難[25,26]。
Mn在鋼中起固溶強化和降低Ms點的作用,進而提高殘余奧氏體的穩定性,但是含量過高會降低殘余奧氏體的穩定性[15],目前應用和研究最廣泛的TRIP鋼主要是錳的質量分數小于2%的低錳鋼。但是高Mn TRIP鋼有較高的強度和延伸率,良好的成形性能及較低的比重,增加固溶處理的保溫時間,可以提高高錳 TRIP 鋼的強塑積[27]。李衛等[28]對高錳奧氏體鋼的性能進行了研究,指出在1×10-3s-1的初始應變速率條件下,錳的質量分數為23.8%的實驗鋼可達到666MPa的抗拉強度和67%的伸長率,而錳的質量分數為33%的實驗鋼可達到540MPa的抗拉強度和97%的伸長率,隨著錳的含量提高鋼的抗拉強度略有降低,而伸長率則有明顯的提高。文獻[28,29]表明,當鋼中同時存在 Si、Mn 兩種元素時,Si元素會加劇Mn元素的偏聚程度,加強了Mn對C原子的拖拽作用,推遲了貝氏體的形成。而硅與錳相比較,硅對殘留奧氏體的影響是主要的,并且認為隨Si/Mn的比增大,殘留奧氏體量增加。
硼元素能夠阻礙碳化物的生成。張宇光等[29]對合金元素對TRIP鋼連續冷卻固態相變和硬度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當鋼中硼的含量達到0.14%時,能顯著將CCT曲線圖中的珠光體區與貝氏體區右移,硼對先共析鐵素體相變和馬氏體相變沒有顯著的影響。硼可以提高鋼的淬透性,提高殘余奧氏體的生成數量[30]。Cu能夠提高殘余奧氏體的含量及其含碳量,并且鋁和銅共同作用時這種影響更明顯[31,32]。文獻[33]指出,Cu,Ni是奧氏體穩定元素,添加了Cu或者Cu+Ni的合金殘余奧氏體的含量大大增加,伸長率可以達到34% -38%。Nb有利于TRIP鋼獲得優良的力學性能,還可以改善一定的延展性。江海濤等[34]對Nb的影響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連續退火工藝條件下,Nb的存在細化了TRIP鋼的微觀組織,并且可以提高TRIP鋼中殘余奧氏體含量和殘余奧氏體碳含量。Mo是一種鐵素體形成元素,并降低貝氏體轉變起始溫度[24]。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合金元素研究的不斷深入,合金元素對TRIP的影響機理也不斷的得以完善。今后我們的工作重點可以放在以下兩個方面:(1)高錳TRIP鋼的組織和性能的研究。高錳TRIP鋼不需要添加貴重合金元素即可達到超強的韌性,比低合金TRIP鋼具有更好的強度-塑性關系,并且高錳TRIP鋼還具有較低的比重和較高的成形性能,所以研究錳含量對TRIP鋼的影響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和市場前景[27];(2)研究Mo、Nb等微合金元素對TRIP效應的影響。Mo主要起固溶強化的作用,可以彌補Al代替Si所導致的TRIP鋼強度的損失[3]。另外,Mo是強烈穩定奧氏體的元素,還能夠推遲鐵素體的形成和延遲碳化物的析出。研究表明[36],加入Mo和Nb的鋼的強度和塑性均高于不含Mo或者Nb的鋼,并且Nb和Mo復合加入時其強度和塑性更高。
隨著汽車產量的逐年增多以及人們對汽車安全性、舒適性、節能性等要求的不斷提高,汽車輕量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汽車輕量化的途徑很多,其中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就是采用高強度鋼板代替普通鋼板來減薄車身的厚度。尤其是先進高強度鋼中的TRIP鋼,憑借其優良的綜合性能而成為科學界和工業界關注的熱點。國內外對合金元素在TRIP效應中的作用的研究已開始了幾十年且成果顯著,但是對微量元素對TRIP效應的影響,以及各合金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我們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掌握它們的變形機理,使其更好的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
[1]馮齊,范軍鋒,王斌,等.汽車的輕量化技術與節能環保[J].汽車工藝與材料,2010(2):4-6.
[2]景財年,王作成,韓福濤.相變誘發塑性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金屬熱處理,2005,30(2):26 -30.
[3]王曉東,王利,戎詠華.TRIP鋼研究的現狀與發展[J].熱處理,2008,23(6):6 -18.
[4]郝曉東,張啟富.相變誘導塑性鋼熱鍍鋅的研究進展[J].材料保護,2007,40(1):46 -49.
[5]Sauveur A.,What is a steel another answer[J].Iron Age,1924(113):581-583.
[6]Zackay V.F.,Parker E.R.,Fahr D.,et al.The enhancement of ductility on high strength steels[J].ASM Trans Quart,1967,60(2):252-259.
[7]劉永前,陳宇.相變誘導塑性鋼生產現狀與發展趨勢[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2(3):23-25.
[8]王曉東.TRIP鋼微結構—性能的表征與設計[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9]李壯,吳迪.TRIP鋼熱變形中奧氏體未結晶溫度的研究[J].塑性工程學報,2007,14(2):20 -23.
[10]張迎暉,趙鴻金,康永林.TRIP鋼熱變形后冷卻工藝的優化[J].鋼鐵,2007,42(3):52 -55.
[11]朱麗娟,呂義.TRIP鋼相變誘發塑性的影響因素研究[J].汽車工藝與材料,2008(12):46-48.
[12]閆翠,李麟,符任鈺,等.TRIP鋼的研究進展[J].上海金屬,2008,30(4):40 -44.
[13]Zaefferer S.,Ohlert J.and Bleck W.,A study of microstructure,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low alloyed TRIP steel[J].Acta Materialia,2004,52(9):2765-2778.
[14]唐代明.TRIP鋼TMP和熱處理過程中的組織演變[J].特殊鋼,2007,28(2):36 -38.
[15]唐代明.TRIP鋼中合金元素的作用和處理工藝的研究進展[J].鋼鐵研究學報,2008,20(1):1 -5.
[16]李麟,劉仁東,張梅.相變誘發塑性鋼研究開發的進展[J].鞍鋼技術,2007(2):7-12.
[17]龔志華,趙莉萍,趙鳴,等.部分A1替代Si后TRIP鋼的貝氏體轉變[J].金屬熱處理,2011,36(7):32 -35.
[18]趙愛民,張宇光,趙征志,等.A1與P對TRIP鋼固態相變的影響[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1,32(4):82 -85.
[19]肖鴻飛,李壯,李平瑞.以Al代Si對TRIP鋼力學性能的影響[J].熱加工工藝,2009,38(10):18 -21.
[20]王艾青,王建,張宇光,等.Al對TRIP鋼兩相區退火組織性能的影響[J].金屬熱處理,2010,35(9):56 -59.
[21]何方,孫新軍,劉清友,等.高鋁TRIP鋼的微觀組織與殘余奧氏體穩定性研究[J].鋼鐵,2009,44(12):87 -90.
[22]景財年.CMnAl-TRIP鋼組織性能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07:35-50.
[23]朱麗娟,吳迪,趙憲明,等.TRIP鋼在連續冷卻過程中的相變行為[J].東北大學學報,2008,29(5):685 -689.
[24]張迎暉,趙鴻金,康永林.相變誘導塑性TRIP鋼的研究進展[J].熱加工工藝,2006,35(6):60 -65.
[25]尹云洋,楊王玥,李龍飛,等.Al部分替代Si對基于動態相變熱軋TRIP鋼組織控制的影響[J].金屬學報,2008,44(11):1292-1298.
[26]De Cooman B.C.,Structure-properties relationship in TRIP steels containing carbide-free bainite[J].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2004,8(3):285 -303.
[27]張維娜,劉振宇,王國棟.高錳TRIP鋼的形變誘導馬氏體相變及加工硬化行為[J].金屬學報,2010,46(10):1230 -1236.
[28]李衛,唐正友,王玫,等.高錳奧氏體TRIP/TWIP鋼的組織和力學性能[J].鋼鐵,2007,42(1):71 -75.
[29]CovarrubiasO., GuerreroP. M., ColasR., etal.Transformation behavior of SI and MN bearing low carbon steels[A],ED by B C DE cooman.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IP-aided high strength ferrous alloys[C].Aachen:Mainz,2002:227 -230.
[30]Sakuma Y.,Matsumura O.and Takechi H.,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tained austenite in intercritically heat-treated bainite-transformed steel and their variation with Si and Mn additions[J].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1991,22(2):489-498.
[31]張宇光,趙愛民,趙征志,等.合金元素對TRIP鋼連續冷卻固態相變和硬度的影響[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10,32(4):390-394.
[32]Jun H.J.,Kang J.S.,Seo D.H.,et al.Effect of deformation and bor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in low carbon HSLA steel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6,422(1):157 -162.
[33]景財年,劉在學,王作成,等.CMnAlCu-TRIP鋼組織和力學性能研究[J].材料熱處理學報,2009,30(2):67 -70.
[34]Kim S.J.,Lee C.G.,Lee T.H.,et al.Effect of copper add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0.15C - 1.5Mn - 1.5Si TRIP-aided multiphase cold-rolled steelsheets[J]. ISIJ International,2002,42(12):1452 -1456.
[35]Edmonds V.D.and Cochrane C.R.,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bainite steels[J].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1990,21(6):1527-1538.
[36]江海濤,唐荻,米振莉,等.含鈮TRIP鋼連續退火后的組織性能及強化機理[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0,32(2):201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