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波,邢麗貞,陳文兵,張兆海
(山東建筑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1)
全日制專業型碩士是我國一種全新的研究生教育形式。2009年以前專業型碩士招生名額較少,2010年開始增加了專業型碩士的名額;由于學術型碩士培養模式重理論理論化而輕實踐[1],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所以教育部推出專業型碩士教育方式,專業碩士更加注重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這樣的改革,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就業問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速培養應用型人才,而且通過專業型碩士招生量的增量,促進完成研究生培養結構的調整,有助于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3]。全日制專業碩士不同于在職工程碩士,在職工程碩士招收對象為在職人員,以業余時間學習為主,入學考試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進行,即參加“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而“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參加招收的是本科應屆畢業生或參加研究生統考的學生,入學考試為每年年初舉行的“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全日制專業碩士是學歷教育,畢業后學歷是“研究生”,而在職碩士修業后學歷依然是“本科”。目前國內關于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模式以及這幾種培養模式的比較等方面的研究比較少。我校在2010年開始招收建筑與土木領域的市政工程“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對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的教育教學培養方式還處于探索階段,那么在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學位標準、學習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是很有意義和實用價值的。
市政工程歸屬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范疇,專業型碩士重點培養學生的工程研究能力,成為應用型高級人才;專業學位,是相對于學術型學位而言的學位類型,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學術型學位按學科設立,其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4];而專業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5]。美國是世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最發達的國家,專業研究生目前已經成為美國研究生教育的主體[6]。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專業型碩士學位獲得者的比例已占整個碩士學位獲得者人數的55%以上。我國的專業型碩士也將增加的趨勢。我校在“十二五”末專業型碩士的招生名額和學生型碩士的比例將達到為1:1。
市政工程碩士型專業學位是建筑與土木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市政工程“全日制專業型碩士”應具備市政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培養應用型、復合式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7]。具體要求是掌握所從事市政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開展科學研究和解決工程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
根據市政工程專業特點和所屬研究領域,我校市政工程“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設立了4個專業方向。
(1)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本方向主要圍繞水處理理論與技術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為:給水處理工藝與技術研究,飲用水水源保護與修復研究,飲用水安全保障研究,城市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研究,工業廢水處理與回用研究,污染水體生態修復研究,水和污水處理設備的研制與開發等。
(2)水系統節能與優化理論與技術
本方向主要圍繞城市水系統優化開展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為:城市給排水管網及泵站優化設計研究,城市水資源合理配置與利用研究,城市給排水信息管理系統研究,城市水環境系統優化研究等。
(3)污水資源化理論與技術
本方向主要圍繞城市污水處理與深度處理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主要內容為:污水資源化單元處理方法與技術;高效除磷、脫氮處理技術;污水深度處理技術;污水再生利用方向、水質標準等方面的研究。
(4)建筑給排水理論與技術
本方向主要以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系統優化和運行工況進行深入研究。主要內容為:建筑給排水系統運行工況的評價要素、我國建筑給排水系統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優化建筑給排水系統運行工況的途徑。
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基本年限為2~3年。課程學習在兩個學期內完成;第二學期后開始專業實習實踐、文獻查閱和撰寫選題報告,每年9月中旬前,舉行選題報告審議,并實施中期篩選與考核;選題報告審議通過之后為學位論文工作時間。專業學位論文寫作時間自選題審核通過之日起至申請答辯應滿9個月。
(1)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學分制,依據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進行。采用課程學習、實習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2)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采取課堂講授與自學、討論相結合等方式,著重培養和加強研究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設置應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標準,重視實踐和應用[8]。課程學習與考核依據課程教學大綱。
(3)實習實踐要求研究生到企業、設計院或管理部門進行實習來完成,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實習實踐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
(4)要求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參加學術活動,至少參加3次以上學術報告,在本科生或研究生范圍之內作1次學術報告,并寫出總結;在學位論文答辯之前,在正式刊物或全國性學術會議論文集上至少發表一篇與學位論文內容有關的學術論文。
(5)學位論文內容可以是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工程管理等[9]。論文研究成果要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際應用價值。論文應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10,11],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先進性、實用性。
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的課程設置由學位課、非學位課程課和必修環節三部分組成,其中學位課12學分,為必修課程,非學位課程課選修12學分,必修環節7學分,總學分不少于29學分。比學術型碩士少7個學分。
學位課程一般為必修課,共10學分,包括基礎外語(4學分),政治類課程(2學分),基礎理論類課程(4學分)。設置的學位課程的名稱、學時、學分見表1。

表1 學位課程設置
非學位課程為選修課,至少選修12學分。非學位課程主要是根據4個專業方向設置的專業技術類課程。如“水處理理論與技術”方向,可選修水處理工程、水處理工程微生物理論、現代水處理理論與技術、水處理高級氧化技術、數理統計等課程;如“建筑給排水理論與技術”方向,可選擇建筑給水排水理論與技術、高層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市政管道綜合技術、項目管理、水質數學模型、給排水系統優化理論、Matlab及其在市政工程中的應用等課程。這樣可以突出專業方向的特點。

表2 非學位課程設置
必修環節要求修7學分,包括實習實踐(4學分)、選題報告(含文獻綜述)(1學分)、學術報告(1學分)、學術論文(1學分),具體課程設置見表3。

表3 必修環節設置
我校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招生剛剛起步,在教育教學方式上還處于探索階段。市政工程專業在建筑與土木領域、在城市基礎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滿足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的招生數量將逐年增加,今后還需在對市政工程專業型碩士培養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充分借鑒、吸收國際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先進做法,積極探索、創新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1]王剛,崔一梅陳建成.新形勢下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J].科技與管理,2008,10(4):112-11.
[2]李愛平,張滬寅,丁紅莉.從學術型碩士到專業型碩士的教學改革探索[J].信息與電腦,2011(6):230-231.
[3]馬新宏,金紅.研究生培養與學位工作的創新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2008(9):18-20.
[4]程瑤.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19):252 -253.
[5]周晶晶,姜華.我國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發展的幾點思考[J].中國研究生,2011(7):50-52.
[6]Lawlor B.and Roisin D.,using podcasts to support communication skills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for content format preferences among postgraduate research student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4(4):962-971.
[7]張新廠,鐘珊珊,管兆勇.研究生培養模式的重構與思考[J].江蘇高教,2011(3):68-69
[8]楊曉蕾.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管理的幾點思考[J].高教高職研究,2011(45):192-193.
[9]邢麗貞,張兆海.市政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變革趨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64 -66.
[10]李梅,王珊珊.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析[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27(1):126 -129.
[11]譚鳳訓,羅從偉,王琳等.工程特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山東建筑大學為例[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27(1):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