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笑紋
越南咖啡要用特殊的滴濾咖啡杯,下面用樣式古老的印花玻璃杯接著,一滴一滴都用來消磨曼妙時光。
峴港。這里什么都慢,太陽在變大,白沙藍天疊加得炫目。靜時很靜,能聽到海平面下潮汐暗涌。鬧時很鬧,全城摩托車的馬達聲沸反盈天。
一掃灰蒙蒙之氣,陽光直剌剌地照下來,海風的咸濕頑強地鉆入每一根發絲。但作為一個終極沙灘愛好者,再沒有比城市盛夏來臨前,把自己最大可能地舒展成一只橫行無忌的長腿蟹,在萬米銀灘曬成棕色更愜意的事情。
二十年前的夏威夷,十五年前的馬爾代夫,十年前的塞班,八年前的巴厘,五年前的普吉。現在的峴港。
國際酒店集團紛紛開始在白沙灘圈地,豎立其一座座高大塔吊營造豪華堡壘的雛形。它的未來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五星酒店鱗次櫛比在30公里海岸線上,一如努沙杜瓦的Beach Hotel,浪漫但門禁森嚴,明白地告訴眾人——這是私人海灘。
它或許依然美麗,但已漸漸模糊本真面目——清澈、靦腆和柔軟。
去吧,一片依然原始的白沙灘,再不去,就晚了。
萬米白沙,海并不憂傷
峴港真是個小城。
包機從浦東機場直飛峴港,凌晨一點半降落在峴港國際機場。說是機場,及不上一個縣級市的長途客運站,呼啦啦地來了200多個客人,地勤皆是一臉緊張,表情肅然。
迎面是咸濕的空氣,空氣濕潤纏繞,大巴車內外溫差和濕度相差過大,在窗戶結起一層霧氣,讓外面的世界恍恍惚惚。窗外大片空地,偶爾有幾幢狹長的民宅,罕見燈火,狗突然沖出,狐疑地看著深夜前行的機器怪物,不滿地吠叫幾聲,又夾著尾巴躲到暗處。
看,你們的右手邊是以前美軍在越南的戰斗機庫。導游盡責地提醒一車昏昏欲睡的人。我們盡量把臉貼在霧蒙蒙的車窗上,仿佛能望穿黑黢黢的夜去窺探半個世紀的遺跡。
此時,卻是一個驟然的拐彎,赫然前方燈火通明,氣派萬分的酒店到了——就像那條無數次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的I-15高速公路,破舊的敞篷老爺車歪斜著拐過一個彎,那個光怪陸離的城市就措手不及地出現在荒漠中。
五個小時后,一道頑強穿過窗簾縫隙的陽光刺亮了雙眼,海邊的天亮得非常徹底,天藍得妖異而沒有保留,連云彩都在飄遠,遠遠地從窗戶望過去,碧海藍天。峴港的海看起來沒有憂傷。海岸線綿延30多公里,海灘皆是白沙,沙質綿軟細膩、潔白如銀。陽光下的沙灘給人一種溫暖,放眼望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大海流淌在沙的身旁,而沙呢?靜靜地看著,一直到海停歇。
和巴厘島的庫塔、普吉的東巴和菲律賓長灘相比,早上10點,漫長的海岸線幾乎看不到人,發呆、追浪或者海游都悉聽尊便。越南人白天甚少來海邊玩,即便出現,也里外嚴實地穿著衣服,只有偶爾出現的白人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放肆地接受陽光照耀。
后來知道,酒店這一帶已經被圈成了私人海灘,如果想要感受峴港人的海,要在晚上7點后去一個音為“RE”的地方。果然,太陽落山后,小孩、年輕人與情侶騎著摩托車陸續來到公共海灘。這是一派凡間氣象,就像泰戈爾在《海邊》的淡淡描述——遼闊的穹蒼靜止在上空,水波永不休止地喧嘩著,孩子們相聚在這無垠的海邊世界,歡快地手舞足蹈。他們用沙造他們的房屋,用空貝殼玩耍著,用枯葉編成他們的船,一只只含笑地滑進大海里去。在這世界的海灘上,孩子們自娛自樂。
總覺得當地人的幸福指數比我們高。他們在一片沙灘就能釋放全部快樂,踢球、散步、唱歌、擁抱,羞澀地把身體拗成一首婉約的賦,凌晨到來之前相擁而上一輛輛摩托車,在夜潮洶涌吞沒沙灘時悄然撤離。
等一杯咖啡的時間
峴港的城市分兩部分,一面是海邊度假區,一面是老城區。
搭出租車進城,峴港的出租車是6座,起亞居多,起步價格12000越南盾,計費嚴格按照時間段。主城區非常小,主道路都是單行線,繞著小城周而復始地繞著圈。
峴港民房狹長,橫向窄、縱向深,相當苗條。越南是土地私有制國家,私人土地往往零星散布,兩家之間沒有空隙,沒有窗戶,連片分布。據說建成這樣是因為通風性好,適合當地的氣候。而外墻大都刷成淺粉淺綠,顏色鮮艷。
正午的峴港非常安靜,人很少,也沒有太好的風景。即便有人出現,也是戴著口罩帽子外套騎著摩托車在大街上呼嘯而過。當地人在陽光強烈的白天罕有外出活動的,基本都在咖啡館消磨時間。
峴港的咖啡館,絕對不是眾人想象中環境清雅姿態高調的地方。它簡陋得就像杭州路邊的大排檔,沒有空調,沒有音樂,門臉很小,屋子是個縱深的細長條,門口掛幅簾子,幾張小桌子,幾只小板凳,一字排開,大家三兩人不緊不慢地喝一口咖啡,閑聊幾句。
越南咖啡要用特殊的滴濾咖啡杯,下面用樣式古老的印花玻璃杯接著,一滴一滴都用來消磨曼妙時光。做的時候下面的玻璃杯杯口架上滴漏杯,在滴漏里面放咖啡粉,壓上一片有洞孔的金屬片,再用熱水沖泡,讓咖啡滴滴答答地滴到杯子內。講究一點的,把杯子架在一個加滿開水的大碗里保溫,因為滴完一杯咖啡可能要用十分鐘。杯底下加一層很甜很甜的煉乳,等咖啡都滴到杯子里,再把黑咖啡和白煉乳混合起來喝,并要配上大塊的冰。在峴港喝咖啡是件很家常的事情,一杯黑咖啡也就7000越南盾,人民幣4塊錢左右。但即便是再簡陋的街頭咖啡館,也是一絲不茍地用滴漏壺沖泡。儀式感十足。
除了咖啡,就像去日本一定要吃壽司,去越南一定不要錯過米粉。米粉的形狀不同,有的寬如面條,有的則細如粉絲。以魚露、青檸、辣醬,滿口生香,又不油膩。最先端來的會是一盤生的豆芽菜,幾片新鮮九層塔葉,還有兩小塊檸檬。幾分鐘后,一個比海碗還大些的白瓷碗端上來,晶瑩透亮的米粉從湯里冒出尖來,米粉順滑如涼粉,勁道似面條,非常地爽口。米粉上桌時,肉片還隱隱微現血色,翻攪幾下就熟透了,入口后沒有煮過的牛肉那么干澀,濃濃的肉汁被包裹在牛肉中,留在嘴中咀嚼回味。把九層塔,生豆芽一起燙入碗中,再擠幾滴檸檬汁,調一些辣椒醬,湯味一下豐富起來,特別是燙過的九層塔葉,清脆又奇香無比。
古城的裙擺
去峴港的人一定會去會安。
它在峴港30公里處海邊,是越南最早的華埠。早在17世紀時就有不少從商的華人到此落地生根,整個小鎮保留了15世紀到19世紀的建筑風格和街道樣式,很有點土洋結合風格的味道。
作為古時中國人登陸越南的第一站,會安鎮建起了福建會館、潮州會館和中華會館等。會館建筑雄偉壯麗,金碧輝煌。會館里分別供奉著媽祖、關公、伏彼將軍等,終年香煙繚繞。 除此之外,小鎮上就是五顏六色的法式小樓。盡管外墻已被從屋檐滴落下來的雨水侵蝕得斑駁,但屋主不做修整,任由青苔蔓延。倒是平添了幾分古舊的氣息。
最曼妙的是會安鎮上身著奧黛的女高中生。近幾年來,越南政府鼓勵女性在正式場合穿著國服,也規定了初中以上的女學生以這種傳統服裝為校服,未婚者統一穿白色,而已婚女性則可以各顯繽紛。
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類似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顯女性玲瓏有致的曲線,而兩側開高衩至腰部,走路時前后兩片裙擺隨風飄逸,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蜂腰細臀,裊娜多姿。
越南老阿媽用口音極重的英語招呼我們坐在河邊簡陋的椅子上,推銷自己的冰凍啤酒。有Heineken、Tiger和333,1萬5越南盾一罐,折合人民幣5塊左右。333啤酒在越南頗有傳統,酒精度高,麥汁醇厚,冰塊管夠。
學當地人點一盤特殊香料和滿溢姜絲爆炒的螺螄。螺螄遠不及清明螺肥美嫩厚,卻勝在辣到燙喉,就一口凍啤酒,嘶嘶啦啦地咂舌抽涼氣,胃至喉管卻是被姜汁暖到熱乎乎,窩出一身貼心汗,被風一吹,每個毛孔都在舒張,通體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