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新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創新其觀念、內容、機制和工作方式,增強其針對性、實效性,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促進改革開放、穩定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才能開創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 新形勢思想政治工作創新
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歷來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并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何適應這些變化,滿足現代條件下人們的思想實際,就必須增強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立足于當代的現實基礎,創新工作觀念、內容、機制及方式。本文試從觀念、內容、機制、方式四個方面闡述在新形勢下如何創新以開創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觀念創新,強化四種意識
一是以人為本的意識。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須明白,群眾是主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須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沒有缺點,沒有思想問題的人是不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為中心,在理解、關心、尊重人的基礎上解決人的思想政治問題。
二是改革創新意識。要積極研究探索新形勢下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價值取向,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新機制、新途徑,善于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為思想政治工作服務。
三是崇尚科技意識。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斷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才能提高其威力,只有時刻關注世界科技新發展、新發現,才能提高形勢任務教育的效力。
四是陣地保障意識。思想政治工作這塊陣地,如果我們不用先進的東西去占領,那么,腐朽、落后的東西就會進行腐蝕,我們要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們“人”的思想靈魂陣地。
二、內容創新,加強四個教育
一是“四統”教育。解決人們的“信仰”、“信念”、“信任”、“信心”問題,在“四信”教育中,突出加強“信念”教育。
二是“四科”教育。用“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重點用“科學知識”開啟人的心智,蕩滌愚昧、迷信的思想觀念。
三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義利觀。
四是“雙思”教育。開展“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教育是新時期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嘗試,可以作為思想教育新的切入點。
三、機制創新,健全四個機制
一是領導機制。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工會、婦聯、團委齊抓共管,各負其責,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規制度,依靠制度的規范性、穩定性和制度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可操作性。
二是運行機制。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機制,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落實工作責任制,堅持“守土有責”,在教育機制和滲透機制上下功夫。
三是評估機制。在建立評估機制時要充分考慮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殊性,堅持精神成果與物質成果,近期效益與遠期效益、靜態效益與動態效益、個體效益與群體效益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統一,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
四是保障機制。要建立規范的、有效的資金投入和保證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機制,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科研機制,搞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論武裝,充實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
四、方式創新,注重四個結合
一是以理服人和制度規范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說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但更要注重制度的嚴肅性和制約性。
二是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新時期提倡奉獻精神,但也要注重物質在現實生活中的激勵作用。
三是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人們思想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離開實際的教育,是空洞和教條的教育,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相結合。新的形勢下,企業文化建設已經與企業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聯合在一起,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更能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