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虎
[摘要] 建筑施工過程監控是施工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施工管理經驗從土建、給排水暖通和電氣方面闡述了施工過程中的監控要點,可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建筑施工監控
1.土建部分
1.1基礎階段
土方開挖前后都需要對地形進行測量,留下原始數據。測量數據應該做到準確無誤。基坑開挖過程中,要根據設計并結合現場實際土質狀況和周邊環境合理調整放坡系數[1]。注意監控基坑開挖座標、放坡系數、標高等,嚴禁超挖。
基坑支護過程中,針對樁錨支護,成孔深度、設備樁頭直徑必須保證。在錨索施工過程中,對錨索長度、錨索規格要求、成孔角度要進行檢查,二次注漿必須時時現場跟蹤,保證注漿量和密實度及漿的配合比。設置基坑變形觀測點,及時跟蹤變形監測并做出詳細記錄。
在樁基施工階段,要關注巖樣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對樁位要現場跟蹤、核驗,保證位置的準確。每個樁的入巖深度、填充材料及數量、成孔深度要進行精確測量和詳細記錄。挖孔灌注樁的護壁混凝土厚度及護壁鋼筋必須保證,嚴禁不放或少放鋼筋。沖孔灌注樁的孔底沉渣必須清洗干凈,澆筑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及泥漿比重要達到設計及施工要求。
1.2主體階段
(1)模板工程
監理工程師必須全方位的檢查,確保模板的軸線、標高、垂直度無誤、模板之間的連接縫平順、密實,有孔洞的部位要進行封堵,模板剛度和支撐剛度符合要求,保證墻、板、梁、柱的混凝土成品垂直度、平整度符合規范要求。
(2)鋼筋工程
在鋼筋施工過程中,要監控每次進料是否符合規定品牌,送檢是否合格。鋼筋制作的各種形狀、規格尺寸、彎勾長度、錨固長度要符合要求。綁扎時,檢查鋼筋排位、間距、條數、鋼筋直徑、鋼材級別、搭接長度、焊接、螺紋套筒部位、保護層厚度要求等。墊塊必須設置到位,特別是板底部、墻、梁、柱側面的鋼筋保護層厚度達到規范要求,防止混凝土成品露筋。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工人要進行全程跟蹤,及時糾正被踩亂的鋼筋和跑位的墊塊。
(3)混凝土工程
澆筑混凝土前,模板要全部濕潤。著重抽查攪拌站的原材料是否合格,杜絕使用海砂。澆筑前檢查混凝土送料單的配合比、坍落度、出廠時間。如是防水混凝土,需特別控制水灰比和防水劑的摻合量。澆筑時需有規律地分區、分段進行,邊澆邊振搗,振搗要均勻、密實,不能漏振或超時振搗,杜絕出現冷縫。如因特殊原因需留施工縫,必須將施工縫留在合適位置,重新澆筑時,將混凝土口鑿毛并加水泥漿進行處理。
混凝土養護需及時并保證養水充足,特別是板面下部、墻、梁、柱側面和周邊部位的及時養護和次數,更不能漏澆。嚴禁過早上人和上荷載、過早拆除模板支撐,避免樓板出現裂縫。在結構施工過程中,要經常與建筑圖進行對比,保證平面、立面的一致性。構件必須盡量與結構同時進行混凝土澆筑,避免日后再進行植筋處理。
(4)砌體工程
檢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砌磚前檢查拉結筋的粘結程度、間距、長度、彎勾等是否符合要求。必須提前對砌塊進行淋水,砌體灰縫要飽滿,水平縫及豎縫寬度控制在15~18mm內。混凝土梁下的塞磚要等2周后進行,避免出現沉降裂縫。注意梁底下的頂磚角度砌筑。有防水要求的墻基要澆筑素混凝土,超長超高的填充墻必須按要求設置構造柱和圈過梁:一般砌體4m高,必須設置混凝土圈梁,小于120mm厚的砌體墻,每隔4m必須設置構造柱,超過120mm厚的砌體墻,可每隔5m設置構造柱[2]。
(5)抹灰工程
砌體抹灰前要進行淋水,不同材料交界處加釘鋼絲網,掛網前要補好磚縫、水電管洞、腳手架管洞口。外墻批灰前一定要檢查砌體部位的鋼絲網是否滿掛到位,所掛鋼絲規格要求、釘位壓實狀況。抹灰不能一次過厚,超過2cm需分次抹灰 ,抹灰厚度超過5cm的需進行特殊處理,即加掛鋼絲網或加植鋼筋頭進行加固處理,以避免空鼓或開裂。砂漿拌合需嚴格控制配合比,嚴禁使用海砂,砂漿拌合后不能超時使用。還要特別控制平整度,垂直度,陰陽角平直度,直角度,窗收口統一、線條大小平直,滴水線合理等。
(6)外墻保溫工程
外墻保溫工程施工過程中,對保溫材料的品牌與質量要進行監控,要確保不同材料之間結合緊密,防止分離現象發生,確保工程質量。
(7)屋面工程
在進行屋面防水施工前必須進行淋水試驗,對漏水部位及時進行修補,修補完成后要再次進行淋水試驗,確保結構不滲水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對于平屋面,注意屋面找坡是否與排水口的設置一致[3]。對于斜屋面的保溫施工,要考慮防止保溫材料下滑。
(8)門窗工程
鋁合金門窗的尺寸及型材厚度要達到設計標準,對于進入現場的材料都要進行檢查,防止以次充好。鋁合金窗框在安裝前一定要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將框內塞滿,安裝完后還要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分次塞縫。對于入戶門、木質防火門,現場應對進場產品的材質和工藝進行檢查驗收,與樣板進行對照。做好成品保護工作,避免施工碰創、劃傷。
(9)防水工程
對于基底質量要保證,基面浮漿必須清理干凈,防水原材料、防水層厚度要進行全程跟蹤控制。防水基層好壞將直接影響防水的質量,防水基層分結構面基層和抹灰面基層,結構面基層必須認真修補混凝土面、接口高低差等,保障混凝土面平順光潔無孔洞,抹灰面基層必須確保抹灰層不空鼓、不開裂、無孔洞、表面密實、光潔、堅硬。
驗收防水時特別注意防水層的結構和厚度、防水層的完整性,要進行多部位多點位的抽查。柔韌度的最佳檢查方法是用力張拉,如橡膠狀,彈縮自然、有力,韌性好,不易斷。
2.給排水、暖通設備安裝階段
安裝過程中要進行樣板先行。給排水立管安裝要避開門及窗口位置,開啟扇要能夠全部打開。要注意管道與墻體的間距,如果間距太小,會影響墻體抹灰。
戶內給水管應該采用在樓板上預留槽后敷設的方法,便于日后維修。戶內暗埋PPR給水管容易被破壞,一定要多次打壓檢查。給水管在標準層應有統一的安裝位置,以防止燃氣管道設置管卡時破壞已安裝的給水管,特別關注部位是陽臺的洗衣機、熱水器位置。
室外任何檢查井的設置要避開單元入口及盡量避開硬化道路中間,盡量設置在綠化區域內。室外水電管線埋設時要清楚地面標高,以控制管道埋深。排水管的地基要牢固,基礎要達到設計標準,排水坡度滿足設計要求。檢查井的施工質量要進行逐個驗收;有防水要求的樓地面管洞吊模封堵后要做閉水試驗。
3.電氣部分安裝階段
安裝過程中也要進行樣板先行。所有電纜應該避免在地下室頂板上面穿入室內,應采用在側墻穿入,杜絕滲水進入配電房。要督促土建專業對配電房內不允許有滲漏水現象發生,電氣設備安裝前要有工作面的移交手續。
設備進場一定要進行驗收,結合圖紙、合同對設備的規格、型號、參數、品牌進行嚴格把關。對于電氣材料,除在材料進場時進行驗收并按照規定及時送檢外,還要對施工單位的庫存材料進行不定期抽查,不合格材料要督促監理見證退場,項目人員必須跟蹤到位。
4.總結
本文探討了施工過程中需要特別監控的事項,以便施工管理人員在施工中更具有針對性和系統的管理,做好過程監控,才能有效地管控施工質量和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