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立萍
[摘要] 創業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社會和經濟結構調整時期人才需求變化的要求,也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而獎學金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新的教育體制改革形勢中,如何對其設置和評定進行配套改革,通過獎優促劣,激勵學生發揮其最大的潛力和積極性,不斷自主創新,自主創業面對社會競爭,已成為高校思政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 高職創業教育獎學金效度
一、創業教育獎學金的概念、獎勵對象及范圍
獎學金設置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評獎評優等外在因素的刺激,鼓勵、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的評定。創業教育獎學金的概念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是對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學生發放的用以激勵其創新創業的獎金;而狹義的創業教育獎學金是對從事有資金往來、有實體業務操作、目前正在運行的學生發放的用以激勵其進一步拓展項目的獎金。狹義的創業教育獎學金的發放對象比較明確,其申請的條件比較嚴格,要求獎勵的對象必須是有目前正在運行的項目,公司有具體的業務操作,有可以進行考察的實體的在校大學生,發放的范圍為在校大學生。
二、高職院校創業獎學金發放情況
從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近五年的發放數據來分析,我們發現:
創業教育獎學金覆蓋的面在不斷拓寬,但仍有提升的空間
自設立創業教育獎學金以來,其評定工作逐漸走向正軌,呈現出了覆蓋面逐漸擴大、學生意識不斷提高的局面。2007-2011學年享受的學生人數達到90人;涉及的專業面也不斷拓寬,占學校專業總數的30%。但同時我們也發現部分專業的創業獎學金獲得人數未達到單項獎學金規定的比例,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學生普遍覺得申請比較難,對自己是否符合條件以及如何符合比較模糊,因此轉向申請學習進步獎學金、專業技能獎學金等獎項。
(二)專業之間比例存在較大差距
根據數據分析,創業教育獎學金獲得較多的專業主要集中在園林、國貿、藝術三個專業,而對于專業性較強的信息、建筑、英語等專業其人數反而屈指可數,我們知道在信息化的今天,在淘寶和互聯網盛行的當下,信息專業的學生創業機會較大,而歷年獲得人數幾乎為零,這值得我們深思。
(三)獎勵金額有待調整
四年來,創業教育獎學金的金額一直為300元,而且不分等次,應根據創業的層次和等級進行設置。
三、創業教育獎學金制度對學生的影響
抽取近幾年獲得該項獎的學生,從了解該項制度的渠道、與今后創業的目標之間的聯系、創業過程中該項獎學金的作用以及對該項制度的意見和建議四個方向入手,進行針對性地訪談和調研,我們發現:
(一)了解該項制度的渠道較少。
55%的學生從學生手冊里獲知,35%的學生從師長處了解,10%的學生從其他宣傳渠道了解。總體大家認為渠道太少,入學前對此沒有了解,入學后從學習手冊的學習中獲知,但了解不深入。
(二)在創業過程中起到的推動作用。
從獎學金的比例大小、申請的途徑和資金的作用三方面進行訪談,分析其激勵效度。學生認為該項獎學金所涉及的比例較小,一般占5%-20%左右;申請的途徑較少,一年只評一次,須經過班級、學院、學校認真審核、公示;所獲取的獎金均投入創業成本中,這既是物質獎勵,也是精神獎勵,包涵了學校對創業行為的認可,學生獲得鼓勵和支持,推動創業工程的發展。
四、獎學金評定環節存在的問題
(一)評定體系重視結果考核,忽視過程評價
創業教育獎學金的獲得不僅僅在于其結果,過程更能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目前的評定辦法只強調結果,忽視創業過程材料;看重最后的結果,忽視學生在創業的各個時期的努力程度和創新意識;只注重橫向比較,強調終結性評價結論,忽視結果反饋的科學進程,從而導致獎學金導向功能的弱化。
(二)評定體系較籠統,量化標準缺失
“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業活動,具有較強的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積極參加創業活動并取得一定的創業業績”,這是創業獎學金的評定標準,中間未體現量化標準。評定中未能根據創業的層次和取得的成績進行分等級分層式認定,一刀切采用統一的獎勵標準;評定標準籠統、指標沒量化,容易出現憑印象打分、盲目打分的現象,未能體現公平公正的宗旨。
(三)評定機構急需完善,經費保障體系不健全
創業教育獎學金的評定機構和程序與其他獎學金一樣,采用個人申請,班級初評、學院審核、學校審批的模式,未能對學生創業項目進行專業評定,未對學生進行系統專業化的指導。高職院校缺乏學生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缺乏創業指導專家委員會,缺乏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的評定小組。
高職院校應提高獎學金的額度,加大經費支持力度, 目前階段只是給予學生300元獎勵其創業,未設立基金, 用于學生創業啟動基金,用于學生創業的技術支持和社會資源的補充,用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體系的開展。
(四)獎學金追蹤調研體系缺失,未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目前評定止步于發放階段,對于該項獎學金的用途、作用、后續發展等缺乏追蹤調研體系,獎金解決不了問題,其最大的功能在于鼓勵學生、建立自信、全面發展,而學校需要對學生進行持續性的發展追蹤,并建立校外創業基地的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
五、解決途徑
(一)完善創業教育獎學金評定體系
1、建立創業過程考核,重視形成性材料
建立過程考核機制,要求申請者提供詳細的佐證材料,并由學生做項目匯報;建立監督隊伍對學生在各個時期的努力程度和創新意識進行觀察;注重獎學金激勵功能的發揮,重視其結果反饋。
2、細化評定標準,增加量化考核
相關部門加強量化考核,根據創業的層次和取得的成績進行分等級分層式認定,出臺具體操作細則,明確申報的條件、獎勵的等級和獎勵的比例;細化評定標準,根據創業的規模、效果和前景,設立獎金額度,對創業受益在10萬、5萬、2萬等不同層次給予獎勵;也可根據其創業績效設定。總的來說,要增加量化的指標,降低主觀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因子。
3、建立專門評定委員會,設立社會獎學金
創業獎學金的評選不同于其他獎學金,它的評定需要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高職院校應成立由校內專家、企業專家、專業教師、資深校友等組成的評定委員會,建立學生參與機制,保證專業公平和公正。與此同時,因校設獎學金額度有限,我們應加大力度吸收社會資源,吸引更多的企業、校友設立企業獎學金,讓更多的學生受益,拓展企業參與面的同時,可以提升獎學金的質量和深度。
(二)建立創業教育獎學金追蹤調研體系,保證持續化發展
獎學金是高校學生工作的一個指針,必須保證獎學金工作的公平與公正。創業獎學金的申請、應用周期更長,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一套行這有效的反饋、追蹤、調研系統。訪談中,有67.8%的學生認為應該由學校職能部門反饋調研;13.9%的學生認為應該由獎學金委員會追蹤,保證獎學金用到位。
加強獎學金長效激勵機制是至關重要的。一要即時指導他們正確地把使獎學金用到必須的創業過程中中;另一方面,要利用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時機,樹立起學生學習榜樣的氛圍,強化獎學金的激勵功能。同時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將獲獎的信息予以公布,并開展調查研究,在每年獎學金評定完以后,定期對創業獎學金獲得者進行調查回訪,關注其發展,并適時提供專業的支持和指導,讓獎學金的引導功能、激勵功能和資助功能進一步長效化、專業化。
六、 結語
高職創業教育獎學金是推動創業教育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的激勵效度對創業教育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只有它評到位、發到位、做到位了,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拓展社會的支持力,真正體現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