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葉華 宣群
[摘要] 本文通過教學和工作實踐,闡述了思茅師專在開展“禁毒與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活動中深化“三生教育”的做法和體會。
[關鍵詞] 禁毒防艾三生教育做法及成效
毒品和艾滋病是危害人類社會的兩大夢魘。它們不但使人失去健康、喪失勞動力,甚至是失去生命,還能讓人喪失道德和廉恥,挺而走險,誘發各種刑事案件,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多年來,世界各國政府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及辦法禁絕毒品和防治艾滋病,而且也收到了明顯成效,但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在全球毒品持續泛濫的大背景下,我國毒品問題短期內還難以徹底消除。艾滋病在我國仍然呈現低流行態勢,在部分重點地區出現中、高流行趨勢,疫情逐步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而我國居民對艾滋病防治知識的認知水平偏低,因此防艾工作形勢仍然相當嚴峻。
云南省地處西南邊疆,邊境線綿長,比鄰毒源地“金三角”,自古以來就深受毒品的侵害,可以說是我國毒品危害的重災區之一,同時艾滋病疫情也十分令人擔憂。對此,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各部門及學校對禁毒與預防艾滋病工作都高度重視,始終堅持把青少年吸毒、防治艾滋病問題作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常抓不懈。拒絕毒品,預防艾滋,珍愛生命,始終是學校教育青少年的重點內容。同時大家也在為探索和實踐提高“禁毒防艾”宣傳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及方法而不懈地努力著。
2008年秋季,云南省教育廳在全國率先提出了“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理念,并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中積極推進實施。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生存及生活教育,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并享受美好的生活。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營造和諧校園,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也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思茅師專禁毒防艾教研室在實際工作中,堅持把“三生教育”和“禁毒防艾”工作結合起來開展,并在普洱市衛生局防艾辦、疾控中心、公安局禁毒大隊等多個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學校和當地的10多個社區(包括城區和農村社區),創造性地把“三生教育”和“禁毒防艾”宣傳教育結合起來共步推進、同步實施,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獎勵。2008年9月,學校被區禁毒委員會、教育局授予“毒品預防教育示范學校”;思茅師專是云南省首批“三生教育”示范學校,2009年3月,學校“三生教育”工作獲省教育廳表彰;2010年11月獲省教育廳“云南省大中專院校禁毒防艾教育志愿者服務隊”三等獎;2011年4月被云南省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防治艾滋病先進集體”、7月被普洱市委、市政府授予“禁毒防艾先進集體”等。其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組織保證
嚴格實行禁毒和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和責任目標考核制,確保領導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督促到位。制定切實可行的禁毒和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作方案,確保該項工作在學校全面、深入地開展。學校于1998年9月成立由校主要領導牽頭的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禁毒教育工作小組。2000年,制訂了學校創建“無毒社區”工作實施方案。2001年10月,學校成為中英《師范院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項目》的項目學校,成立了中英《師范院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項目》領導小組。2002年,成為普洱市禁毒委和防艾委成員單位。2006年底,專門成立了“禁毒防艾教研室”, 這是學校的第一個教研室,具體負責全校禁毒與預防艾滋病教育宣傳及科研工作,確保了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宣傳事情有人管,工作有人抓。2005年學校將《禁毒與預防艾滋病教育》課程作為一門全校性公共必修課開設。
近年來,學校特別強調三生教育課程與禁毒防艾教育課程的銜接與滲透。這兩門課程在學校都屬于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課,也是通識教育課程。為避免課程內容上的重復,學校將三生教育課安排在大一年級開設,大二年級開設禁毒防艾教育課,并將教學內容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一些原來在禁毒防艾教育課程上的內容(如認識生命、生命與性等)并入三生教育課程;并結合禁毒防艾教育課程的學習,增加學生三生教育課社會實踐環節的訓練,確保了禁毒防艾教育和三生教育全面融合推進
二、加強隊伍建設
隊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大力加強禁毒和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工作隊伍和三生教育隊伍的建設,加大禁毒與預防艾滋病教育管理人員、教師和志愿者的培訓力度,著力提高禁毒防艾教育和三生教育宣傳隊伍的整體水平。學校擔任禁毒防艾教育課程教學的老師幾乎也參與三生教育工作。采取分級負責、三級聯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培訓方式,不斷擴大培訓的覆蓋面和有效性。學校除經常組織專、兼任教師參加云南省教育廳的各種業務培訓外,還結合邊疆高校實際開展各種形式的以會代訓。為擴大禁毒防艾宣傳教育工作的群眾性及廣泛性,在大學生中成立了不少于100人的志愿者隊伍,禁毒防艾教研室每半年組織一次業務知識培訓,強化大學生志愿者禁毒與防治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及技能,探索大學生志愿者同伴教育模式,每兩年進行一次人員完善和補充。通過培訓讓學生理解志愿者及其志愿精神,了解國家禁毒防艾的相關政策、條例及法律法規,了解毒品與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及其預防技能(如正確使用安全套、清潔針具使用等),了解青年性健康知識,認識同性戀問題等,增強志愿者宣傳教育引導能力。畢業時,對表現突出的頒發榮譽證書,增強志愿者的榮譽感,進一步深化了三生教育實效。
三、豐富活動內容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學校是普及禁毒防艾知識和開展三生教育的重要陣地。對此,學校堅持在創新教育教學方式、豐富活動內容上下功夫,通過積極開展講座、座談、參觀等形式,深化禁毒與預防艾滋病教育及三生教育。 一是堅持做好常規的宣傳教育工作。每年“6.26--國際禁毒日”及“12.1--世界艾滋病日”前后,由禁毒防艾教研室組織有關的宣傳活動,如組織師生和當地群眾觀看展覽板、出黑板報、制作手抄報、寫心得體會、以學生宿舍為單位發放宣傳處方、組織“禁毒防艾”知識競賽、“國際禁毒日”及“世界艾滋病日”社區宣傳教育活動等,大力宣傳各類毒品的基本知識及危害,宣傳禁毒人民戰爭取得的成效,宣傳艾滋病傳播途徑、流行特點、防護辦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宣傳我國政府實行的“四免一關懷”政策,宣傳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及三生教育中涌現出的優秀和事。二是積極開展社區禁毒防艾宣傳活動。自2007年以來,學校禁毒防艾教研室在學校和普洱市防艾辦及思茅區防艾辦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到普洱市大寨鄉、瀾滄上允鄉和思茅區的北郊、滇運、過街樓、老街、蘭花、鳳凰路、倒生根、五一路、西園路等社區開展以拒絕毒品、預防艾滋病等科學知識為主題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并在思茅六中、思茅四中、瀾滄一中、瀾滄二中、瀾滄民中、西盟一中、孟連一中等學校開展有關禁毒防艾基本知識及三生教育問卷調查活動。參加這些活動的志愿者達200余人,觀看演出的人次達63000余人,發放各類宣傳材料約7000余份,發放安全套共10000余只,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三是認真組織好暑期禁毒防艾宣傳社會實踐活動。近年來,學校禁毒防艾教研室和團委利用暑期先后組織200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涉及防治艾滋病和結核病、禁絕毒品、七彩云南保護行動等。2010年7月—8月,組織生命科學系和數學系的志愿者進行了廣泛宣傳,共發放宣傳材料4000余份,收回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表256份。四是注意拓寬渠道增強宣傳實效。2010年7月,利用學校暑假培訓普洱市縣(區)鄉(鎮)中學校長時機,專題講授了禁絕毒品、防治艾滋病宣傳教育及三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并發放相關的宣傳教育材料,進一步提高了各級學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認識。2010年10月,在普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的支持下,學校禁毒防艾教研室在師專新校區教學樓舉行了“同性戀問題討論”沙龍活動。學生第一次面對同性戀人群,拓寬了視野,了解了各種生存狀態,幫助學生較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涵義。五是注意延伸效果。以學校工會小組活動為載體,在全校教職工中開展了學習《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活動,同時發放宣傳單、視頻資料或光盤等。
四、深化學術研究
深入開展禁毒和預防艾滋病教育及三生教育的宣傳教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科學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努力拓展學校禁毒與預防艾滋病教育及三生教育教學工作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鼓勵禁毒和預防艾滋病骨干教師積極申請承擔各類省級及國家級科研項目,主動參與課題;依托禁毒防艾科研項目或課題的實施,對學生滲透三生教育。自2007年以來,學校禁毒防艾教研室積極申請科研課題,先后立項并已完成的課題有: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探索適于邊疆地區中學開展禁毒防艾教育教學模式”、云南省第四輪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項目“對瀾滄縣農村人口防治艾滋病反歧視教育活動探討”及“普洱市思茅區各社區預防艾滋病文藝宣傳活動”等課題,較好地總結了經驗,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提升了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宣傳教育工作的現實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