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 尚廣杰
[摘要] 高職教育以培養技術性人才為教學目標,而體育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眾所周知,學生學習一門課程的重要環節就是以興趣為主而展開的,體育課也是如此,如果課堂上教學內容選擇不當,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一,學生便會感到學習得枯燥乏味,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更會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下降,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更無法談及其教學效果。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這類問題,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探討,以便為體育工作者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達到目的與實效性。
[關鍵詞] 高職院校體育興趣體育課培養
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反之,大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不高的話,上課時候注意力就會分散,更談不上主動積極地鍛煉了。因此,對于大學生體育課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體育興趣是個人對體育特殊的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人們從事體育實踐最強有力的動力,它不僅可以引起人們的持久而集中的主意,保持清晰地感知,啟發周密的思考、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而且對人們所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內心生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育人,而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教會學生鍛煉身體的方法、技能,同時還承擔著育人和終身體育鍛煉的雙重任務。高職教育以培養技術性人才為教學目標,體育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起著強健學生體魄、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發展終身體育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們自治區大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課都基本采取的是“基礎課+選項課”的教學模式,還有少部分院校采取的是俱樂部型的教學模式,說明各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都在不同程度的進行了改革,改變了以往以行政班為體育教學班的傳統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注重傳授體育基礎知識、基礎技術和基本技能的單一模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高職體育課中,也存在著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它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
目前,我們自治區大部分高職院?,F行的體育課程設置基本相同,授課內容大同小異,所開設的運動項目內容比較單一,給學生自主選項的機會較少,教學內容主要停留在球類、體操、武術、田徑等傳統項目上,理論教學內容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多為目的、任務、意義等原則概念,以及項目知識、競賽規則等內容,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沒有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特點編寫的教材,教材的針對性不強,致使學生喜歡體育鍛煉,但不一定喜歡上體育課的尷尬局面,以至于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與提高,造成這種局面的最大根源就在于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無論學習哪種學科,興趣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都顯得非常重要,對于高職體育教學而言,同樣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濃厚興趣時,才會主動而愉快地接受教育與訓煉。
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其言談舉止時時刻刻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只有教師具備了高尚的師德、淵博的知識、充沛的精力和高超的體育技能外,才能以自身的師表形象以身示范,這樣以來教師通過自身各種不同的改進才能使得學生對體育課的看法有所改變,同樣對體育課的興趣也會有增無減的提高,才能使自己喜歡上體育課,渴望多上體育課。體育課的內容是實現體育教學任務的核心,也是體育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對象。首先,教師要敢于創新教學理念,打破陳舊僵化的教學模式,重視引進新的內容。其次,教師要采用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教學方法,對身體素質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適當加大運動量,提高教學目標,而對體質較弱、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則降低要求,使之先能正確完成動作,增強自信心,然后逐步加大訓練強度的新模式。其次,課堂氛圍也在一定情況下影響著學生學習體育課的興趣。教師的民主教學作風,能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加強,并在師生之間形成一個生動活潑、輕松和諧的情緒場。同時教師應注意學生特長,讓學生自己示范、講解,允許學生對教師質疑,并進行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訓練。教師還要注意掌握好課堂節奏,節奏過快,容易使學生緊張疲勞,而節奏過慢,又會使學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松懈。因此,應根據教材內容,做到有張有弛,使學生聽、看、想、練、息交替適度,這樣才會使學生產生美好和諧的感受。第三,長期以來,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理論課安排較少,一般只在下雨天才上理論課,而且還經常改成自習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一定內容的幻燈片向學生系統地講授現代體育的科學理論和方法,使他們對體育有一個全新與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明白體育的真正含義,這含義主要包括體育不只是為了參加比賽和拿金牌,而是為了塑造一種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
以下還想對體育課中女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建設性意見。如何激發和提高大學女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對他們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學女生的年齡絕大部分在十八至二十三歲之間,處在青春發育的后期。女生特征明顯、皮下脂肪增厚,加上在高中階段練習時間短(根據調查高中體育課基本處于自由放羊形式)身體素質差,體育知識也相對比較淺薄,怕苦、怕累,倘若不針對他們的心理、生理特征進行教學,就會使她們產生心理障礙,導致影響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體育教師的職責就是按照教學大綱,根據女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幫助她們克服各種心理障礙,以便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最后,適當程度的延伸課堂教學效果。高職院校開設體育課程以來,應在體育部教師指導幫助下,組織成立大學生自己的體育協會,專項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并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組織、管理各種體育協會事物,在協會里學生可以自由培養自己的體育特長,發展單項運動能力,廣泛的接受該項目各方面知識,不僅將專項作為自己鍛煉身體,休閑娛樂的手段,而且掌握較為豐富的專項方面的專業知識陶冶情操。協會還應組織多次的活動和比賽(包括系部間的不同比賽和研討會),協會還應組織參加部分其它院校的校際之間的比賽等等。所有這些完全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運行和操作,使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以此來激發自身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為喜歡上體育課培養一定的興趣基礎,更為重要的是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成為社會棟梁之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