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 鄭琳怡
[摘要] 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競賽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提出將設計競賽內容與課堂內容相結合,以大賽命題作為實踐項目進行討論與設計的實踐環節教學方法。從設計競賽與教學內容的結合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 高職院校設計競賽實踐教學
自我國一些院校相繼開辦藝術設計專業,如何培養問題,一直就在探討中,并提出了許多計教學改革的建設性方案。在《關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設計實踐應著眼于市場,要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與今后的就業與實踐緊密聯系,使學生通過實踐課程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很快進入職業軌道[1]。《藝術設計教育實踐性教學改革與措施》中提出,我們必須在以往教學模式基礎上調整、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后迅速融入行業崗位[2]。由此可見,目前各類職業院校對實踐教學都很重視。
教育部、財政部曾聯合發文提出“繼續開展大學生競賽活動,重點資助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和廣泛參與面的大學生競賽活動,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明確把加強學科競賽工作納入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建設內容中。
1.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競賽現狀
雖然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較快,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因其起步較晚,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當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基礎課與專業課銜接不上;專業、理論“各自為政”;課堂教學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進入工作崗位后無法快速上手等[3]。因此尋求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是當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課題。
近些年來,更種各樣的設計競賽層出不窮,從本省的“大學生電子電腦作品大賽”到全國的“大學生廣告藝術設計大賽”,從“時報金犢廣告大賽”到“靳埭強國際大學生海報設計大賽”等,形式多樣的設計大賽對全國高校師生的影響可謂非同凡響,各大高校師生都積極踴躍地參加到比賽中來。這些賽事擴大了參與院校與學生的影響,提高了院校聲譽,促進了藝術設計領域間的交流與發展,也為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與學習的平臺。很多院校也把通過參與各級競賽活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參與設計競賽不僅僅是對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知識的檢驗,也是對專業知識深入理解、系統整理、準確把握和實踐運用的過程,為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和提高創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2.將設計競賽引入課堂的目的及意義
2.1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藝術設計是一門涉獵面廣、實踐性強的專業。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是具有實際動手能力的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不僅是未來的設計師,還要培養具有策劃、創意、制作等多方面能力的設計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應適應這種要求。設計專業的課程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增加新課程,引入新的設計理念,了解新工藝[4]。更重要的是要把專業設計競賽引入教學課堂,建立與理論教學相匹配的實踐教學場所或基地。加強教學實踐平臺的建設,是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物質條件。
2.2 將設計競賽引入課堂的意義
與其他產品不同的是,藝術類設計作品的優劣與否必須經過社會的檢驗與大眾的評定,而不是由設計者和授課老師認定的。各級各類設計大賽的的舉辦正給各個院校師生提供了相互交流與檢驗的平臺,例如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其征集設計項目多樣,有文化類廣告,有公益類廣告、還有商業類廣告,尤其是商業類廣告的征集,更是詳盡地提供企業、公司、產品的各方面信息,其實施過程與社會項目的實施相一致,師生參與大賽,無疑等于親自參與了特定的社會項目,大大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完成課題的能力,徹底打破了以往藝術設計課堂教學閉門造車的教學方式。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適時將設計競賽內容與課堂內容相結合,以大賽主題作為實踐項目進行討論與設計,比虛擬課題更具實用性,發現的問題更切合實際,解決問題更具針對性。教師在實踐指導時能及時發現設計構思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予以糾正,使學生充分感受項目設計的全過程,使設計的成果更具實際效應。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增強實戰能力,積累豐富經驗,在進入社會后才能快速融入工作崗位。
在大賽指導過程中,賽事的規模層次、作品的評審標準等對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新的理論、新的技術和開展科研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競賽活動。各高校組織參與設計競賽也培養和鍛煉了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
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參與設計競賽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高職院校實驗室建設的步伐,加大了實踐課程的改革力度,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創造了有利條件。
3.設計競賽與教學內容的結合
3.1 設計競賽與理論教學的結合
以江西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視覺傳達方向《平面廣告設計》課為例,共計96學時,周學時6時,其中理論課36學時,實踐課60學時。36學時作為課堂理論講述環節,60學時為實踐環節,其中20時為課堂訓練,如文字設計訓練、文案寫作訓練、版面編排練習等,40時為命題設計。在36學時的理論教學環節中,除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述外,還可結合教學內容對歷屆大賽優秀獲獎作品進行分析講解,并在此基礎上集中大家智慧,針對主題提出多個可行性設計方案,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又能夠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設計競賽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在60課時的實踐環節教學中,可適時引入競賽內容,對征集的特定項目命題進行分析討論。例如在講到公益廣告的內容時,既可以大賽獲獎的同主題的公益廣告為實例,分析比較同一主題下不同設計者分別是從哪幾個角度、哪些表現形式進行設計與表現的,優劣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創新點在哪,如果學生設計的話,可從哪些方面入手,以此啟發學生大膽提出新設想,共同對方案進行討論,產生優秀的創意可以將其制成成品,既滿足了作業要求,又可以參加比賽檢驗成果。以江西省省內的設計大賽為例,每年五月份江西省教育廳定期主辦的江西省大學生電子電腦作品賽,該舉辦時間固定,作品征集類別較廣,主要有平面設計(公益廣告、商業廣告、文化類廣告等)、動漫設計等,在時間上可以與教學進程相適應。在《平面廣告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可以以競賽命題為實踐主題,做到真題真做,通過競賽結果來檢驗設計作品優劣與否,做到以社會公眾需求來衡量作品的成敗。
總之,面對今天風起云涌的設計競賽大潮,要找出一種適用于課堂教學、符合市場需求、學生易于接受、操作性更強的以競賽為機制的實踐環節教學方式,將成為我們今后繼續深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