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舒望
[摘要] 民間借貸是游離于正規金融之外的一種信用行為,作為正規金融機構借貸的補充,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生存空間。文章對民間借貸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對正常的金融秩序具有一定的沖擊性、借貸風險大,糾紛多等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規范民間借貸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 民間借貸問題對策
2012年1月18日,備受矚目的億萬富婆東陽吳英案二審終于有了結果: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吳英死刑。社會公眾對量刑的輕重有很大爭議,最重要的是,罪名本身、案件性質也存在很大的爭議。吳英到底是構成非法吸收存款罪,集資詐騙還是僅因民間借貸引發的民事案件。拋開吳英有罪與否不論,單從案件本身來說,主要是民間借貸引起。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民間借貸是游離于正規金融之外的一種信用行為,泛指存在于民間的企業、個體經濟、個人之間為解決資金需求而發生的資金借貸行為。事實表明,民間借貸在我國由來已久,在古代有經濟活動開始就已經存在,其存在發展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小作坊或者小規模的生產方式,需要的資金量不大,而正規的金融機構由于受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不能滿足現實經濟生活中多方面對資金的需求,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等多種所有制形式迅猛發展,客觀上要求其他信用形式予以補充。這樣民間借貸就應運而生了。
一、民間借貸的主要形式
民間借貸作為正規金融機構借貸的補充,具有靈活、快捷、簡便等優勢,在正規金融服務空間收縮的欠發達地區較為活躍,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生存空間。目前在東陽存在的主要民間借貸形式有:
1、企業集資形式:有一定知名度和實力的企業集團,由于企業規模擴張的需要,資金需求量大,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取得貸款(受國家信貸規?;蛘咝刨J條件的限制),就另辟蹊徑向社會公眾集資,形式和正規的金融機構沒什么二樣,利率高于銀行的幾倍,而且規模不少。這種形式在東陽及其他地區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地方政府及當地金融監管部門,基于地方利益等多種原因,不便過多干涉,甚至默認。
當然也有小企業或者私營企業主,小范圍的向個人借貸,相對企業集團向公眾半公開集資,無論規模和影響力都較少。
2、個人之間借貸形式:一般都是在親戚朋友、老鄉、同事、鄰居等熟人中借貸,完全憑私人之間的感情及信用。
3、典當行等形式:一般是有一定資金實力的個人或者若干的個體,名義上開辦典當行,其實主要做民間借貸的金融業務,高息吸收民間資金,又高息放出去。
民間借貸的用途相當廣泛,有用于企業生產、經商、投資等生產經營性支出,也有用于建房、婚喪嫁娶、治病、教育等生活方面的支出,但主要還是以生產經營性借貸為主。民間借貸手續簡便,大多以信用方式為主。一般借款人向出借人寫下借據、簽字(蓋章)后,即可獲得所需資金;與正規金融機構相比操作簡單、手續簡便。但利率較高,目前一般在月息20‰——25‰,甚至有更高的。而企業規模性集資(類似于正規金融機構存款形式,開給集資憑證或者入股憑證)利息一般在年息8%——12%。當然也有親戚朋友之間借貸不用利息的,甚至連手續也是憑口頭約定,這種形式占的比例很少。
二、民間借貸存在的主要問題
民間借貸作為正規金融機構借貸的補充,彌補了正規金融機構借貸不足給經濟發展帶來的矛盾,給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其積極的一面是不容置疑的。但也存在許多問題:
1、民間借貸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由于民間借貸游離于國家的信貸規模之外,國家監督部門難以監管,其規模沒法統計,給國家的貨幣政策落實增加了不可控性。正規的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有比較嚴格的規定和條件限制及風險控制,而民間借貸比較盲目,不會考慮借款企業和個人的用途,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產品是否適銷對路,經營是否得當,這樣不利于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序健康的發展。
2、民間借貸對正常的金融秩序具有一定的沖擊性。由于經營不規范,盲目借貸,高息吸收存款的行為,給正規金融機構的存款及信貸業務造成沖擊,擾亂了國家正常的金融秩序。由于民間借貸的利率高于銀行的數倍,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十分具有誘惑力,這樣自然而然分流了正規金融機構的存款,不利于國家利用正規金融機構集中民間閑散資金辦大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規金融機構國民經濟“蓄水池”作用的發揮。
3、民間借貸風險大,糾紛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由于民間借貸的自發性、盲目性、趨利性,缺乏監管保障機制,十分容易出現糾紛。其中也難免出現個別違法行為。東陽曾經出現規模比較大的事件有皇鼎集團、永銘集團企業倒閉造成的公眾集資款擠兌風波,以及轟動全國的吳英案件;小范圍的糾紛諸如親戚朋友反目成仇,打架、綁架甚至殺人等等,給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三、規范民間借貸的若干對策
在市場經濟的大前提下,民間借貸已經是客觀存在,且十分活躍,有相當市場和規模,在經濟領域中有其積極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負面的消極作用也不容忽視。既然這樣,就必須加以正確引導,充分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限于水平,提幾點拙見:
1、政策上加以規范。應該把民間借貸陽光化、規范化,依法運作。首先抓緊出臺相關法規,給民間借貸合法性,既然堵不住,就疏導納入國家金融監管體系,開放金融市場,引入競爭機制,允許私人錢莊、民辦金融機構等多種金融形式的存在, 國家出臺行業準入標準,加以規范。據悉,由人民銀行起草的《放貸人條例》草案已提交國務院法制辦,目的就是為民間借貸合法定位,將民間借貸納入國家金融監管體系,明確從事民間借貸的范圍和準入條件,設置禁止類條款。參照西方國家立法,加快制訂諸如《反高利貸法》等形式的法律文件,促進民間借貸合法、規范、有序地健康發展。
2、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拓展正規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改善融資模式,提高服務水平,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民間借貸的迅猛發展,或多或少和正規金融機構業務、服務的不到位有一定關系。也可以吸收民間資本參股正規的金融機構,使正規金融機構股本多元化,改善金融治理結構,以適應市場經經濟瞬息萬變發展的需要。
3、對零星的民間借貸加以監管。凡民間有償有息的借貸,都經過相關監管部門登記管理,否則視為違法,不受法律保護,甚至處以罰金。其職責確立一個或者若干部門(如工商行政、司法所、公證機關或者設立專門的機構)履行。這樣就可以將民間借貸納入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使其有序規范健康發展。
4、加強金融知識和法律知識的普及宣傳,提高全民的理財水平。通過電視、電臺、社區(鄉村)廣播、報紙、網絡等多種媒體,也可以通過現在政府普法教育的管道,舉辦講座、討論等形式,加大金融和法律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和金融知識水平。一方面促進公民在民間借貸行為時,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在民間借貸中違法、違規,或者上當受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全民的理財水平,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使民間借貸真正成為國家金融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煥發它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