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迎曉 歐陽丹等
[摘 要] 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建交20周年以來,兩國的經濟合作呈現勃勃生機。本文在新疆對哈薩克斯坦直接投資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新疆對哈薩克斯坦直接投資的領域和項目;并根據哈薩克斯坦的投資環境、市場潛力和產業政策,提出了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直接投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 中國哈薩克斯坦直接投資對策
2012年是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建交20周年,20年來中哈關系發展非常順利,兩國關系得到了健康、快速、全面、深入的發展。隨著兩國關系的不斷發展,雙方務實合作呈現出勃勃生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國對哈薩克斯坦投資實現跨越式增長,中國已成為哈薩克斯坦第一大投資國。
一、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直接投資現狀
根據哈薩克斯坦央行公布的數據,1993-2010年哈薩克斯坦累計自中國引進直接投資50.23億美元,占到同時期哈薩克斯坦累計引進外資總額的4 %。2010年哈薩克斯坦自中國引進的直接投資額為12.22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72.4%,占哈薩克斯坦全年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7%。2011年哈薩克斯坦自中國引進的直接投資額為11.618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30.7%,占到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累計投資總額的20.2%,占哈薩克斯坦2011年全年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5.8%。2011年哈薩克斯坦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引資(FDI)198.5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的10.7%,比上一年(181.44億美元)上升9.4%。
二、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直接投資領域和項目
為了大力發展哈薩克斯坦經濟,2011年哈薩克斯坦全年吸引外資198.5億美元,同比增長9.4%。外資流入的主要領域為房地產及企業服務業(107.6億美元)、采礦業(35億美元)、制造業(28.8億美元)等。主要投資來源國為荷蘭(79.2億美元)、法國(15.5億美元)、中國(11.6億美元)、美國(10.4億美元)等。
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建筑業、采礦業、金融業、房地產交易、租賃和服務業等領域。在2008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采礦工業的投資為174.13萬美元,名列第三,占中國對哈薩克斯坦投資總額的33.32%,僅次于對哈薩克斯坦建設領域的投資。雖然中國對哈薩克斯坦采礦工業投資與美國和荷蘭相比差距很大,但仍屬成功之列。中國對哈薩克斯坦建筑業的投資占中國對哈薩克斯坦投資總額的41.15%,是對哈薩克斯坦投資最多的領域。也就是說,中國對哈薩克斯坦投資主要集中于建筑業和采礦工業,其比重合計達74.47%。根據哈薩克斯坦國家統計署提供的資料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農業、加工工業、交通與通訊業等投資相對很少。與哈薩克斯坦在該領域的合作處于劣勢地位。這說明兩國在很多領域內有廣泛的合作前景。
三、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直接投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對于中亞這一特殊的國際市場,法律法規在執行中多變,“潛規則”橫行,信息盲點將直接意味著投資盲點,最終導致經營項目擱淺。為了最大限度地規避這一風險,華商華企進駐哈薩克斯坦市場,應該對哈薩克斯坦政體的變化、法律法規的更新修改、經營項目、社會環境、合作者情況都要做好充分細致的了解,在大企業內部,圍繞跨國經營活動的展開,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逐步建立項目所涉及的經濟領域內的信息、技術、產業、資源開發中心及研究中心,一方面在科學研究理論的指導下及時有效地調整經營策略,一方面可為國內企業提供準確實用的國外市場發展信息,提高華商華企進駐哈薩克斯坦的風險預警能力。
中國政府應該繼續加強與哈薩克斯坦在安全領域的合作,中亞地區是三股勢力活躍的地區,三股勢力威脅著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兩國的安全,近年來,三股勢力利用新疆極端宗教分子不斷制造恐怖暴力事件,成為影響中哈企業貿易活動的一個不安全因素。兩國應該堅決打擊包括東突在內的三股勢力、販毒、社會暴力活動,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貿易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安定的環境。
1.加強東西雙向開放,發揮資源優勢,促進中亞與我國沿海地區在新疆的經濟技術對接。新疆作為資源型省區,發展石化、冶金、能源、有色金屬等現代化重化工業是必然選擇。加強新疆向西開放,通過同中亞的產業合作,引進中亞重化工業的部分先進技術,推動新疆重化工業體系形成,并向中國東部沿海輸出重化工業產業技術。加強新疆向東開放,可引進東部輕紡等制造業技術,建立新疆加工制造基地,并利用“農輕型產業”技術優勢加強對中亞地區直接投資發展。通過東西雙向開放,形成新疆資源優勢與東部輕工業技術、中亞的重工業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循環關系,逐步實現新疆產業結構升級。
2.政府應綜合運用各種對外經濟工作手段促進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發展。中國政府可以通過長期貿易協議和參股開發相結合,加強與中亞能源資源合作,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境外資源供應渠道;建立“走出去”戰略的保障支持體系,推動中國政府與中亞國家簽訂投資保護、避免雙重征稅、司法協助、社會保險、檢驗檢疫等政府間雙邊協定;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為企業“走出去”項目提供融資便利;充分發揮政策性保險機構作用,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風險保障機制;深化境外投資風險管理體制改革,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寬松的外匯支持和有效規避中長期匯率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
3.積極利用中亞國家自由經濟區優惠政策,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促進境外加工和境外轉口發展。哈薩克斯坦建立有自由經濟區,利用該規定,新疆本地產品可經哈薩克斯坦轉口到其他國家,或新疆企業在哈薩克斯坦投資設廠生產的商品,可經哈薩克斯坦順利進入獨聯體其他國家市場。利用中亞國家這些優惠政策,新疆完全可以大力實施境外投資以促進境外加工和境外轉口發展。如2007年新疆家具企業出口家具總金額達4.79億美元,同比增長17%。新疆家具生產企業并不滿足于單純的加工出口,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紛紛到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投資建廠,并設立物流中心。其中新疆世德家私有限公司就將企業生產物流延伸到中亞國家,該公司設立了由技術工人組成的研發部,專門通過研究中亞國家居民對家具的需求,并設計出符合中亞人喜愛的產品。目前其生產的家具90%在中亞地區銷售。僅在烏魯木齊就有類似的家具企業60多家。
4.貿易和投資有機結合,優惠、援助項目與商業合作項目相互促進。應積極爭取中國企業更多地承擔我國政府面向中亞的優惠貸款以及經濟援助項下的工程承包項目,相應帶動機電、建材、食品等產品出口,以投資促進出口,擴大對外投資深度,以投資帶動中亞各國以油氣為主的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以及其它我國短缺資源的開發力度,并努力將境外資源開發與境內生產加工結合起來。如2009年9月中亞地區最大的變電站—杜尚別變電站正式竣工,該項目是塔吉克斯坦500千伏南北輸變電項目的核心樞紐工程,是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利用中國政府提供的優惠貸款實施的最大項目,項目由新疆特變電工企業總承包,是中國向國外輸出的第一條500千伏超高壓電網技術。工程采用當今世界先進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實現了節電、環保和智能化,是目前世界先進的智能電網。
5.通過加強技術輸出,拉動中國對中亞國家直接投資發展。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進行的多次科技交流活動中,哈薩克斯坦要求加強與中國在各個領域的科技合作愿望非常強烈,而且雙方科技合作存在巨大的空間。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較好,但其技術的匱乏要遠超資金的匱乏。哈薩克斯坦明確表態希望與中國企業以組建合資企業的方式從新疆引進技術和資本,或是聯合開展技術研究。目前,僅中國新疆的高新技術企業約167家入住哈薩克斯坦。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借助于與哈薩克斯坦技術方面的互補性和哈薩克斯坦強烈的合作意愿,通過大力加強技術輸出,拉動中國對中亞地區直接投資的發展。
參考文獻:
[1]《2011年哈薩克引進外國直接投資情況》來源:駐哈薩克斯坦使館經商參處.
[2]《哈薩克斯坦投資政策特點及外商直接投資現狀》.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2011.9.12.
[3]《新疆對中亞地區直接投資的現狀與對策》.《開放導報》,2010.3.
[4]亞心網相關報道和文獻.
[5]王雅靜.《對中國企業進駐哈薩克斯坦市場的機遇與風險評析》.《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基金項目:
本文為新疆財經大學2011年度本科生科研基金項目《新疆對哈薩克斯坦直接投資的金融風險研究》中期成果。
作者簡介:
馮迎曉、歐陽丹、楊悅、丁雪、楊丹、曾路遙、趙仔唯,均為新疆財經大學商務學院金融2010(5)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