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軍 時震
[摘 要] 自信陽市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批準為河南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以來,信陽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共確定新農村特區建設試點鄉鎮39個,并要求全市上上下下對新農村特區建設工作的認識更加統一,探索的路子更加清晰,工作重點更加明確。但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不容忽視,值得思考。
[關鍵詞] 整體規劃建筑設計政績工程古村落
引言
2009年4月下旬河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將信陽市作為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同意了《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總體方案》,并提出六點要求:一要堅持正確方向,二要不斷解放思想,三要鼓勵大膽探索,四要加大支持力度,五要注意總結經驗,六要切實加強領導。自此各地農村建設因地制宜、集思廣益,搞得轟轟烈烈。但也有些地方忽視村莊道路不健全、公共設施不完善、人畜混雜居住、池塘河流污染嚴重等具體情況,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總結如下:
一、整體規劃牽強附會
任何一個村落的形成都有其自身形成的理由,其包含了先人的智慧和積累的寶貴經驗,例如一些山區的建筑由于氣候潮濕,很多房子窗戶都開的比較小。因而進行新農村建筑規劃,同樣要考慮當地氣候、風向、日照、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并要盡量避開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時盡量利用原有河流、樹林、綠地等地理特征,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相互依存,建造成環境優美的人居環境,如果在規劃中沒有充分考慮到自然因素和生態因素,該規劃必然成為敗筆。另外還要特別注重鄉村建筑規劃和人文環境的有機融合,在規劃鄉村建筑時,把原有傳統鄉風民俗、古典建筑、碑、坊、亭等體現鄉村歷史文化的元素納入到規劃中,如果失去了傳統的歷史文化的沉積建筑再漂亮也意義不大。
還有農民常帶有盲目性的攀比,其自建住房大多沿襲幾千年來的自拆自建方式,造成雜亂無章,占地面積大,這種粗放式的發展不僅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也抑制了未來村鎮的發展空間。制定好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是構建和諧、節約型的新農村的必由之路。
二、建筑設計模式化
根據對古村落景觀進行了深入研究,專家認為中國古村落的選址、布局與營建過程體現出古人的和諧觀、生態觀及其追求詩畫境界的理想環境觀,其中宗族意象、趨吉意象、山水意象、生態意象成為中國古村落景觀的最基本意象。新農村建設原來村落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或新建,要沿襲古村落的意象特征,根據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增加新的功能,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創造出符合現代需要、滿足現代人生活需求的現代農村。
當然對新農村的開發建設不可能完全照搬舊有的村落建設模式和環境肌理,也不可能照搬與農村景觀完全不能融合的城市建筑形式和環境景觀,具有濃厚鄉土特色的外部環境以及豐富的空間場所才是村落最為重要的特征,所以從規劃學和現代景觀學的角度出發,構建新農村環境景觀體系,改善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諧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因地制宜梳理農村景觀,保護農村鄉士特色,建設村容整沽、集休閑旅游和復合生產為一體的新農村景象。
三、注重政績脫離實際
水、電、通信線路、給排水、垃圾處理等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文明農村建設的基本保證。但由于農村基礎薄弱,村距相隔遠,導致配套設施的建設一直成為建筑規劃的雞肋。很多鄉村居民已習慣了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生活,在原來居住分散,人口不集中的情況下固然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規劃成型成規模的居住區,則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如垃圾沒有近統一傾倒的地方,排水溝不能連接到各家各戶,沒有設計合理的化糞池。這些使得新農村建筑附屬功能不全面,配套設施不完善。
在各地,都能在馬路邊上看到一排排整齊有序的黃磚紅瓦的“現代農村別墅。這些為了領導在車上就能一睹其光彩的新農村建筑,多以犧牲了大量的耕地、樹林為代價。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是其生產生活的載體,中國人民幾千年以來不斷的革命,絕大都是為了土地的權屬而斗爭。娶新娘,建新房在村民眼中都是大事,凝結了村民大量的心血和財富,甚至是少數村民幾十年的奮斗目標。一生的大事,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已的算盤,但現在由設計人員代替他們做主,統一規劃,集中建設,還需要村民從口袋里掏出錢來,特別是士地購買、置換,舊房拆遷,舊宅基地利用等問題,涉及了很多村民的利益,很多新農村建筑遠離村民自家農田。深受公路噪音灰塵之害。農村居民經濟收入不但普遍偏低。且參差不齊,多數建筑規劃方案,超出了農民的實際承受能力,直接結果是規劃統一了,但很多村民的房子建了幾年才勉強完工,建筑垃圾四處堆放,道路、綠化、亮化工作無法進行,新房裝修嚴重滯后,村民四處舉債有新房沒新家。如此華麗不實為的新農村建筑規劃,嚴重脫離群眾的合理利益訴求與承受能力,注定‘表面亮光光,里面一包糠的本質,成為政績工程的一大敗筆。
四、古村落的保護制度不健全
古村落中的古建筑、古街、古水系都是農村最現成的資源,看得見、摸得著,保護并利用好這些資源或許能創造不可估量、潛力巨大的財富。古村落蘊藏著豐宮的歷史文化遺產,不論物質文化遺產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杜會得以延續的文化命脈。古村落承載了當地鄉土文化、民風民俗,蘊藏了悠久而獨特的地方歷史文化價值,若作為當地農村的旅游資源,不僅帶動了新農村的經濟發展,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所在。而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急于求成的趨向,不同地區、不同發展水平和類型的農村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僅僅拆除普通的民居,甚至把許多珍貴的鄉土建筑全部拆毀;有些地方在實施過程中不顧現狀,將新農村建設看成是建新村。這種短期行為只能導致新農村建設走向歧途。現階段一些地方的新農村建設忽視了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沒有尊重古村落的發展規律。這不但不是在建設,反而更多地是在破壞,而且這種建設性破壞在新農村建設中更加的突出。
五、結語
社會各界盡快完善總體方案,抓緊組織實施,取得實效。并努力體現新精神、探索新途徑、創造新經驗、開創新局面,走出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有利于農村生產力解放和發展,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于農民群眾盡快富起來的改革發展之路,從而不斷完善和提高村民的生活環境,最終實現農民的生活、生態、經濟和諧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信陽市委市政府《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總體方案》2009.4.16.
[2] 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同意把信陽市作為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的批復” 2009.4.22.
[3] 農村改革發展動態第25-33期簡報2009.5 -2010.5 信陽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4] 農業部課題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干部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