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緊密圍繞鐵路和諧發展建設,不斷創新企業離退休管理服務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對于科學有序推進鐵路建設、實現科學發展,保證“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篇調研報告通過對車務段離退休工作的實踐研究與探索,旨在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務大局做好這項光榮而艱巨的“朝陽”工程。
[關鍵詞] 離退工作管理服務創新發展
把離退休工作這項光榮而艱巨的“朝陽”工程做好,有利于企業的建設、發展,有利于發揮老同志傳、幫、帶作用,有利于保證一方平安,建設和諧蘭鐵。依照路局有關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們以“做好新形勢下的離退休工作”為主題,緊密圍繞車務段離退休工作的實際狀況,開展了專題調研。
通過開展調研,我們對廣大離退休人員的情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對影響和制約服務、管理諸方面的不利因素以及工作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研究。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離退休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堅定了做好離退休工作的信心。
一、退休人員的基本情況
目前,全段離退休職工789人。內退人員112人。
其中:離退休人員
1、男513人,女276人,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7、5周歲。
2、離休干部15人,499老干部1人,老工人24人,退休干部118人。
3,70歲至79歲237人,占離退休人員總人數的30%。80歲至89歲119人,占離退休人員總人數的15%。90歲以上4人。
4,人員主要分布在管內景泰、白銀市、靖遠、長征、皋蘭、蘭州東、蘭州(4個點)、蘭州西(3個點)、西固城(含福利區)、河口南、永登(含中堡、天祝)等17個活動點居住,人數達731人。省內隴南、天水、甘南、通渭、渭源、張掖等地12人,外省籍46人。
5、53名黨員中(未包含組織關系轉往社區的黨員人數)有黨員干部24名,占全段離退休人員總人數的0.67%。
6、“空巢”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離休人員中體弱多病,需要特殊照顧的6人。退休人員中體弱多病,需要特殊照顧的42人。
二、離退休工作的基本特點
(一)各級領導和組織高度重視離退休工作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部、局各級組織和領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將離退休工作當作推動鐵路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促進安全運輸生產、構建和諧蘭鐵的重要工作來抓。各項活動安排扎實,組織到位,對站段離退休工作指導性強、支持力度大。
蘭州車務段整合以來,為強化全段離退休工作,充分發揮離退休職工在和諧車務段建設中的作用,針對離退休人員居住區域點多面廣的實際特點,注意把握工作規律,從務實的角度探索、借鑒好的工作方法。一是成立了段離退休、內退管理工作領導機構,經過較短時間的工作,有效實現了離退休工作“兩強化、七個清”的工作目標。二是突出自我服務工作職能,在景泰、白銀市、靖遠、長征、皋蘭、蘭州東、西固城、福利區、河口南、永登等10個車間黨支部所在地設立活動點。由所在地車間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由活動點所在地黨支部、關工委在離退休、內退人員中推薦一名政治素質高、在群眾中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擔任副組長,協助車間黨支部書記做好內退、離退休工作。三是以車間為單位,按照分區劃片的原則成立自管小組。經過推選,有17名老同志擔任自管小組組長熱心為大家服務。為方便工作開展,還將蘭州、蘭州西兩地區進一步細化為蘭州、紅山根和火車站、和政東街、和平小區和和政西街、白銀路、蘭州西站、下西園、潤安小區等自管片區,切實把每一位內退、離退休人員都納入到組織管理之中。充分發揮黨支部、管理小組的骨干作用,形成了黨政兩條主線工作互補、相互協調管理、服務的機制。四是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堅持每年召開老同志座談會,由段黨政領導通報車務段情況,聽取老同志意見、建議。段領導班子堅持元旦、春節慰問老同志制度,平時抽出時間接待老同志來訪,為老同志“走出來、動起來、學起來、樂起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工作側重點發生新的變化
近年來,離休干部逐年減少,退休職工大量增加。
1、在服務管理對象上,由離休、退休職工為主轉向統籌兼顧全面做好離休、退休職工和內退職工的工作。
2、在工作重點上,由落實生活待遇為主,轉向更加注重離退休黨支部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由過去的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調動老同志積極性,為鐵路現代化建設、車務段安全運輸生產發揮余熱。
3、在工作方式上,由單一的組織學習轉向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全面落實離退休干部政治待遇,豐富離退休、內退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
4、在服務方法上,由宏觀的側重組織管理,向人文親情化、家庭多元化、服務細微化方面轉變。由坐等老同志找上門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
三、服務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影響和制約離退休工作科學發展的一些因素,有的問題還較為突出:一是受兼職等因素的影響,離退休黨支部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較為薄弱。二是離退休人員“雙高期”服務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受資金因素的制約,離退休人員遇身體患病等特殊情況,個人或單位往往力不從心,不能滿足預期服務需求。四是活動陣地建設相對滯后,滿足不了離退休人員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些問題的客觀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離退休工作的科學發展和整體推進。
四、做好離退休工作的思路及對策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
1、繼續做好熱心、真心、細心、誠心服務,全心全意為廣大離退休人員辦實事。隨著高齡期和高發病期人員的逐年增多,離退休人員對單位、對組織的依賴性不斷增長。在為離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中,堅持從政治上、生活上、醫療上按照政策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照顧。視他們為親人,用“真心”辦事,不敷衍,不推諉,不拖延;注重“細心”,服務周到,工作仔細、全面,為他們切實解決實際困難;用“誠心”,真心誠意地為離退休人員辦實事,解難事,舉手之勞的事立即辦,一時不能辦的事,相約時間辦,答應辦的事,一定辦好。涉及政策及原則上的問題,一時無法解決的,耐心解釋、擺明政策講清道理,以求他們最大的理解和工作支持。
2、努力滿足離退休人員的精神需求。組織各項活動應從老同志的特點和愛好出發,針對不同的年齡段,搭建文化娛樂平臺,豐富和活躍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路局《七彩人生》和車務段《沙棗花》網絡信息平臺,發動廣大離退休人員積極展示自己的才藝和愛好,滿足多數離退休職工“文化養老”的需求。
3、注重自管小組建設,探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發揮作用”的新路子。工作中,可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形式組織學習,開展活動。對因病不能參加活動的老同志可以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其家中傳達上級的有關精神、進行慰問,使車間黨支部和自管小組成為離退休人員精神依托的家園。
(二)創新方式,不斷拓寬服務渠道和方法
1、以就近方便為原則開展活動,主動加強與社區的工作聯系,構建相互合作、配合的工作平臺。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讓離退休人員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
2、注重實效,做好“無縫對接”。 老同志離崗后,多有失落感和不適應情緒。因此,活動載體貼近實際、貼近需求,才會富有特色。我段每年兩次組織老同志“重返崗位看變化”活動,讓老同志們在參與安全運輸生產的活動中實現晚年價值,保持身心健康,心情愉悅,以激發老同志們參加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廣大離退休人員的普遍支持和歡迎。
3、關愛老同志身體健康,搭建“文化養老”平臺。定期舉辦《健康保健知識講座》,向老同志宣傳養生保健知識。建立老同志健康信息檔案,定期走訪慰問,有針對性的開展服務。組建“金晚霞”老年合唱團,豐富“文化養老”內容,提升“文化養老”水平,提高離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和品位,促進家庭和諧與幸福。
(三)完善服務體系,強化管理工作
1、轉變服務方式。注重實現“兩個轉變”,即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單一的生活服務向個性化綜合服務轉變。提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力爭讓離退休人員,特別是“雙高期”人員都能愉快地度過幸福的晚年。
2、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用真心、愛心和真情拉近與離退休人員的距離,關心、關注、體諒他們的現狀,化解他們精神上的空虛和憂慮。加大離退休人員所在地的活動場地建設和活動經費的投入,適需補充、選配與服務管理工作相適應的服務管理人員,使活動場所的規模、功能與離退休人員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適應。對有病、長年住院的“雙高期”人員,應定期不定期地探望、慰問,從精神、物質、生活上為他們提供親情化、溫馨化、人性化的服務。
3、落實工作人員待遇,主動創造條件為他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他們安心本職崗位,切實履行工作職能。
服務是離退休工作的生存之本,創新是離退休工作的發展之魂。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進程中,我們要更加自覺、主動地融入中心,服務大局,以創新求發展、以服務促和諧,不斷改進管理方式,細化服務措施,在保證服務質量諸方面狠下功夫,做到日常服務到位,重點服務到家,特殊服務到人,真正把各級黨組織和國家的關心和敬老尊老撫老的精神傳承下去,使廣大離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更加有品位、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簡介:
蔣耀蘭(1960- ),女,蘭州鐵路局蘭州車務段勞人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