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應紅 張韻剛

[摘 要] 貴州省印江自治縣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2011年工程項目位于纏溪鎮的苗王山打杵坳,項目區范圍40平方公里,涉及17個村,人口1.36萬人。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點:分布面廣,不集中,單點工程量小,戰線長,作業面多,可安排平行施工,機械化設備難以展開,人力施工較多。
[關鍵詞] 小型農田水利渠道與U型槽PE管安裝施工組織
印江自治縣2011年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為湄坨水庫渠系配套工程,湄坨水庫大壩型式為均質土壩、集雨面積為6.7平方公里、壩頂高程為1023米、最大壩高為25.15米、總庫容為483萬m3、興利庫容396m3。
建設內容為:湄坨水庫干渠為南北干渠2條,分為南北部2個灌區,(一)北部灌區。新建和改造渠道30.57公里,改造渠系建筑物3座,安裝輸水管道4.839公里。其中:1、加固和防滲改造北干渠5公里;2、防滲改造4條支渠長11.8公里,其中黎坪支渠3.5公里,群豐支渠2.5公里,小坪支渠3.5公里,白巖山支渠2.3公里;3、新建支渠10條,長11.24公里;4、新建分渠3條,長2.525公里;5、新安裝輸水PE管道10條4.839千米;6、改造渠道建筑物倒虹管3座,總長302米。其中宮館倒虹管長171米,祝陽坨倒虹管長55米,代家坳倒虹管長76米。(二)南部灌區。新建和改造渠道13. 7公里,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3座,安裝輸水管道3.6公里。其中:1、加固和防滲改造南干渠1公里;2、新建支渠4條,長4.4公里;3、新建分渠7條,長8.3公里。4、新安裝輸水PE管道6條長3.6千米;5、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3座。其中新建慶林灣隧洞1座,長0.5公里。改造倒虹管兩座,總長1090米。其中中山Ⅰ號倒虹管長661米,中山Ⅱ號倒虹管長429米。
一、工程概況
貴州省印江自治縣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2011年工程項目位于纏溪鎮的苗王山打杵坳,項目區范圍40平方公里,涉及17個村,人口1.36萬人。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點:分布面廣,不集中,單點工程量小,戰線長,作業面多,可安排平行施工,機械化設備難以展開,人力施工較多。
二、施工條件與施工條件
1、交通運輸條件
工程對外交通主要是公路運輸,項目區距自治縣政府駐地20—40km,有省道303通過,從省道至項目工地由鄉村泥結石公路承擔交通運輸,由于工程不需要大型的運輸車輛,基本可滿足項目運輸要求,部分地方可根據情況修建施工便道。
公路進入項目區后,外運物質需用人力或馱馬作二次轉運,轉運距離100—3000米,砂石料綜合考慮650米,U型渠槽預制件運輸比較特殊,需要選擇公路線路,綜合考慮運距1500米。對灌區內的管道安裝,管道運輸至項目區公路終端后,也需用人作二次運輸,運距300—1000米)。
2、通訊條件
項目區內有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家的移動通訊信號覆蓋,信號強度好。
3、施工用房布置
項目部分建設點緊靠村寨,施工用房可就近租用民房。部分項目遠離村寨,施工用房需搭建工棚。另根據施工工程點的分布需搭建部分材料房及施工作業房。
4、混凝土拌和系統布置
本工程項目混凝土澆筑主要是渠道防滲改造,工程量分散,單點需求量不大。根據工程現場的實際情況和施工要求,可采取相對集中的工作點上布置移動式混凝土和砂漿拌和機,部分地段采取人工拌合。
5、砂石料系統及其他材料
由于工程量分散,單點需求量小,項目區無可供開采的天然的砂、石料場,所需塊石、碎石、砂需要聯系在附近的砂、石料場購買,車輛結合人力、畜力轉運,供不同工段施工用。
本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其他材料,有水泥、鋼筋、鋼管、木材等,其中水泥在印江水泥廠采購,鋼材、木材及柴油等在印江縣城采購,PE管材通過飲水安全招標系統采購,球墨鑄管在貴陽生產廠家聯系采購。場外采取汽車運輸,場內二次轉運采取人工或馬馱轉運。
三、風、水、電系統布置
1、風
工程施工用風主要是為石方開挖提供風鉆用風,本工程部分渠道所處地段坡度陡,遠離動力電線,可采用手持便攜式風鉆鉆孔。平緩段靠近輸電線路地帶,采用3m3/min移動式空壓機供風。
2、水
緊臨村寨的部分項目區,利用人飲水源點,采用管道搭接引至施工作業面。遠離生活村寨的地段,尋找天然水源點,利用汽油泵配合軟管提水,部分地段采取人力擔水。
3、電
有條件的地方,施工用電就近接項目區內10千伏輸電線終端的變壓器或400伏低壓輸電線路,根據需要架設臨時施工輸電線路至各施工工作面。
遠離動力線路的地方,采用移動式柴油發電機發電。
四、工程施工
1、主體工程施工方法
(一)土石方工程
本工程采用人工開挖,開挖前測量人員充分熟悉設計圖紙尺寸,然后進行開挖邊線的放樣,方才開始開挖,開挖土方運到指定區域。填方段的土方應分層填筑密實,干密度達到設計回填標準,確保承載能力要求。同時,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清除開挖區域內的覆蓋土及雜物,并盡量用于覆土耕作。
本工程石方開挖采用手風鎬造孔,常規爆破,人工裝運至指定區域。開挖的石料盡量用作填料。
(二)漿砌石工程
漿砌石施工嚴格按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范》(SL267-2001)及相關的施工技術規范執行。
漿砌石施工工藝及施工規范的要求,施工程序為:基礎面驗收→鋪漿→安砌→填縫→插搗→勾縫→養護→下一循環。
建基面經打毛沖洗處理并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后方可砌筑,本工程塊石選用質地堅硬的灰巖加工而成,加工的塊石要求上下兩面基本平行,且大致平整,無尖角、薄邊,塊石厚度宜大于20厘米。在砌筑前清除石料表面泥土及水銹,并進行沖洗。漿砌石施工采用座漿法砌筑。對于土質基礎,砌筑前先將基礎夯實,并在基礎面上鋪一層3~5厘米厚的稠砂漿,然后再安放塊石,對于巖石基礎,鋪漿前先將基礎表面泥土、雜物清除并沖洗干凈,灑水濕潤。砌石程序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并層、錯縫砌筑。
砂的質量應符合規范規定。砌筑砂漿采用的砂料宜采用中砂,細度模數為2.8左右。
水泥應采用檢測合格的產品,水泥標號不宜低于P032.5。塊石砌筑采用座漿分層法砌筑,即先鋪砂漿后砌筑。同一層面應大致砌平,相鄰砌筑石塊高差不超過2~3cm。塊石安砌必須穩固,一定要大面朝下或向外,適當敲擊。嚴禁塊石直接接觸,座漿及砌縫砂漿填塞應飽滿密實,鋪漿應均勻,豎縫填塞砂漿后應插搗至表面泛漿為止。同一砌層內,相鄰塊石應錯縫砌筑,不得存在通縫;上下相鄰砌筑塊石,也應錯縫搭接,避免豎向通縫。每隔一定距離,應安砌一丁石。在漿砌石砌筑完成24小時后,進行清縫,清縫深度小于砌縫寬度的2倍,清縫寬度不小于砌縫寬度。勾縫前必須將縫沖洗干凈,不留灰渣、積塊,并保持濕潤,用單獨拌制的砂漿(一般灰砂比為1:1~1:2)向分幾次縫內填充,釬插、壓實、抹光。漿砌石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小時開始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勾縫砂漿初凝即可進行養護,養護時間為12天。
(三)混凝土工程
水泥的品種、標號、廠家及牌號應與設計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上的水泥品種、標號、廠家及牌號相符,并有出廠合格證及進場后的抽樣試驗報告。
砂的粒徑、級配及加工料場必須與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時的砂樣相同,且含泥量小于1%。
骨料粒徑、級配及料源必須與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時的試樣相同。施工用水水質必須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標準》JG63—89的要求。混凝土施工質量要求執行《水工混凝土施工技術規范》SDJ207—82。
澆筑程序為:建基面(施工縫)處理→模板安裝及鋼筋制安→驗倉→混凝土配制→混凝土拌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入倉澆筑→拆模→養護等工序。
建基面處理后應無尖角、無松動巖塊,基礎面應打毛,沖洗清除油污、雜物,排除積水并保持濕潤,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部分采用0.35m3強制式拌和機進行拌和,部分采取人工拌合,拌和時間應滿足規范要求。
混凝土澆筑應在準備工作全面就緒后,經檢查合格才進行開倉澆筑。本工程根據施工現場情況,采用膠輪車或人工運送混凝土,在施工中不論采取任何運輸方式,應與拌和澆筑能力及倉面需要情況相適應。并保證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不產生漏漿、嚴重泌水及過多降低坍落度等現象。混凝土入倉自由下落高度如果大于2米,要采用溜筒或其它緩降措施,澆筑倉面應保持水平,及時平倉,不得堆積。
混凝土澆筑前,應先在基礎接觸面上鋪一層2~3厘米與混凝土同標號的水泥砂漿。混凝土振搗要密實,每一位置的振搗時間以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出現氣泡并開始泛漿為準。
混凝土澆筑12~18小時后開始養護,但在炎熱、干燥氣候情況下應提前養護,并在其表面采取遮蓋措施,避免太陽光爆曬。一般養護時間不少于28天,在干燥、炎熱氣候時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如混凝土澆筑溫度低于5℃時,澆筑完工后澆筑面要用草墊(或麻袋)遮蓋保溫。
(四)鋼筋制作安裝工程
運入加工現場的鋼筋,必須具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并現場查看鋼筋銹蝕程度和結疤、磕碰傷痕等,并測量鋼筋直徑,保證進入現場鋼筋的質量和規格符合相關規范要求。鋼筋端頭及接頭加工應符合相關規范規定。
(五)塑料PE管道安裝工程
(1)放樣及管溝開挖
根據項目區管道具體分別情況,按照圖紙尺寸放樣挖掘管溝,確保開挖斷面均勻,以方便管道安裝。
(2)管道敷設
管道安裝時,不得有軸向扭曲。管道連接時應采取伸縮變形的補償措施。敷設管道的溝底應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體,必要時敷設10厘米厚的土墊層。埋地管道回填土時,管周回填土不得夾尖硬物直接與管壁接觸,應先用砂土或顆料徑不大于12mm的土壤回填至管頂上側30厘米處,經夯實后方可回填原土。埋地管道管頂回填土厚度不得低于70厘米。
(3)管道連接
管材與管材、管材與管件之間應采用由管材供應商提供或確認的專用熱熔機具熱熔連(對)接。熱熔連接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是熱熔機具接通電源,到達工作溫度(260±10°C)指示燈亮后方能用于接管。
二是連接前管材端部宜去掉40~50毫米,切割管材時應使端面垂直于管軸線,管材切割宜使用管子剪或管道切割機,也可使用鋼鋸,切割后的管材斷面應去除毛邊和毛刺。
三是管材與管件連接端面應清潔、干燥、無油。
四是用卡尺和筆在管端測量并繪出承插深度。
五是加熱時間及冷卻時間應按熱熔機具生產廠家的要求進行。
六是熔接彎頭或三通時,按設計圖紙要求,應注意其方向,在管件和管材的直線方向上,用輔助線標志其位置。
七是連接時無旋轉地把管端導入加熱套內插入到所標志的深度,同時無旋轉地把管件推到加熱頭上,達到規定標志處。
八是達到加熱時間后立即把管材與管件從加熱套與加熱頭上同時取下,迅速無旋轉地直線均勻對插到所標深度,使接頭處形成均勻凸緣。
九是在規定的加工時間內,剛熔接好的接頭還可以校正,但不得旋轉。
(4)試壓
一是管道安裝完畢,外觀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試壓。熱熔或電熔連接的管道,水壓試驗應在24小時后進行。試壓介質為常溫清水。
二是冷水管試驗壓力,應為冷水管道系統設計壓力的1.5倍。
2、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
施工單位負責制定安全生產制度,并付諸實施,對安全生產中的問題負主要責任。建立健全本工程所涉及的安全規章、規程,成立專業的安全組織機構。在爆破器材管理工作上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各工程的建設使用的民用爆破器材,主要由公安派出所和物資公司片區爆管站負責供給和管理。水利技術人員協助各施工隊做好使用計劃,報當地派出所審批后,由爆管站派具有資質的爆破員具體執行爆破工作。
在灌區項目實施場地內,做到場內設施堆放有序,場地整潔,對臨建設施在工程完成后,恢復場地原有地形地貌。
五、施工總進度計劃
1、施工進度計劃編制原則
(1)根據本工程的規模及建筑物布置特點,類比同類工程,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分析確定各單項工程施工工期,從而確定工程施工總工期。
(2)施工進度計劃編制嚴格按基本建設程序,遵照國家政策、法令和有關規程規范。
(3)本工程按一班制作業,月有效工作天數按22天計。
2、施工總進度計劃
施工準備包括場內交通,風、水、電系統,搭建臨時庫房等。準備工作從2011年4初開始,至4月底完成,歷時20天。
主體工程施工,從2011年5月初開工,至2012年元月底主要建筑物竣工,工程工期為10個月。施工總進度計劃詳見表6-1。
3、施工工日及高峰人數
貴州省印江自治縣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2011年工程項目施工總工日為71570個,平均日上工人數240人/天,高峰上工人數400人/天。(詳見表1)
參考文獻:
[1] 《節水灌溉技術規范》SL207-98.
[2] 《水利工程水利計算規范》SL104-95.
[3]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
[4] 《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
[5] 《貴州省〈灌溉用水定額〉編制成果報告》.
[6] 《印江自治縣2011年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重點縣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