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冰玉
[摘 要]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英語作為媒介手段和信息轉換工具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高職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本文探討了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現狀及影響因素,并且就如何培養學生翻譯能力提出了幾點措施。
[關鍵詞] 信息轉換高職教學翻譯能力
多年來,我國英語教學處于費時低效的狀態,“高分低能”和“啞巴英語”現象比比皆是。而高職英語教學要求是:使學生掌握一定水平的英語基礎知識和使用英語的基本技能,具備閱讀和翻譯有關業務英語資料并能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熟練運用的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們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但是翻譯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重視。很多教師都意識到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比較低,提高學生翻譯能力是高職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與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對未開放與交往進一步擴大,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加大,很多的涉外企業需要大量的英語人才,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也提上日程。
1.個別教學方法的弊端
現在流行交際教學法,導致了一種誤區:外語教學過程盲目單語化,甚至完全排斥母語或翻譯。尤其是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全英文授課,英語操練的方法。但這種做法常常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且部分教師局限于課本內容,未能創造真正的交際環境。另一方面,現在的教師和學生都沒有對翻譯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沒有給學生較系統地介紹一些翻譯常識和技巧,學生不能做足量的翻譯練習,英語考試在翻譯方面的測試分量很少,與英語專業的其他課程相比, 翻譯課程教學的改革顯得相對滯后, 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以教師為中心, 教學和操練主要集中在文學作品的翻譯,教師授課也主要側重于翻譯理論、翻譯標準的介紹及譯文的欣賞方面,雖然也介紹一些翻譯的技巧但往往是講多練少,不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而這種滯后在高職教育中尤為明顯。
2.學生英語基礎較差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很大,有些學生的英語高考成績在60分左右,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他們的英語和漢語基本功都比較薄弱,語法知識缺失,基礎詞匯量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部分學生甚至在高中時期就根本沒有接觸過聽說的練習,對于英語沒有興趣,這樣導致學生英語學習的起點較低。
3.文化上的差異對學生的翻譯水平產生較大影響
漢語跟英語屬于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系統,兩種文化的差異對兩種語言在語義切換方面具有很大的影響。
二、如何培養學生英語翻譯能力
1.課程定位與設置——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必須走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路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辦學特色,讓學生在接受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時,具備較高水平的職業技能和應用能力。那么,英語翻譯課應該是培養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實用性課程,在筆譯的基礎上突出口譯,在教學中做到學用結合、重在運用。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重視作為專業技能訓練的翻譯教學(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al skill) ,逐步改革僅僅作為外語基本功練習組成部分的翻譯教學(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basic skill) 。由此可見,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和應用能力培養是翻譯教學的必然趨勢。
合理定位高職英語翻譯課程,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是高職英語翻譯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也是衡量這一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根據課程的定位,在課程的設置上要做到循序漸進, 一年級(初級階段) 時主要讓學生學習精讀、泛讀、聽力、口語等英語基礎課程,到了二、三年級(應用提高階段) ,增設英語翻譯課程,整合課程內容,側重實用性教學,爭取使學生做到畢業到上崗的“零過渡”。
2.教材的選擇——借鑒與自編相結合
由于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來講還比較差,而翻譯課對學習者的要求又相對比較高,因此,在選擇教材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同時又要努力達到高職英語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選擇既實用又淺顯易懂的翻譯課教材。但是,目前國內此類教材數量不多,已有的大多數翻譯教材也都是為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學習而編撰的,這給高職英語專業翻譯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時時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編發講義,及時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
3.改革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
近年來,我國對外語教學理論的研究重點已從傳統的如何教逐漸過渡到研究如何學,在教學中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根據高職英語翻譯課的實用性原則,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中以實踐為主,側重技能訓練,以練代講,以講促練.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言課堂中來。例如:
(1)情景翻譯教學
在翻譯課的口譯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的興趣,可以嘗試使用 “模仿真實情景法”。老師給出一定的情景, 學生根據情景自編一段對話。進行表演,讓全班同學一起充當譯員,或讓某一同學充當譯員.并根據他們的表現支付各自認為合適的“報酬”。相信對于這類練習,學生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參與欲,課堂氣氛一定十分活躍。
(2)討論式和發現式教學
以英譯漢時增加表示時態和語態的詞語這一技巧的教學為例, 傳統的教學法中,教師以講解為主,通過舉例和對比的方法告訴學生:英譯漢時,有時要增加表示時態和語態的詞語,然后讓學生就此進行一定的練習鞏固;在討論式和發現式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小組討論和對比會發現:漢語多用一些形式助詞來表現時態和語態(如已經、了、被等) ,而英語多用固定的語言形式來表現(如has/ have + 動詞的過去分詞表示現在完成時) ,因此,英譯漢時有時可以增加形式助詞來表現時態和語態。相信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學生對于這一技巧的掌握會更加扎實,記憶會更加深刻,運用也就會更加自如。
(3)電影進課堂
在傳統的翻譯課中,口譯的練習主要是讓學生一邊聽磁帶一邊翻譯,學生的壓力很大,也覺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選取一些難度適中的電影片斷,讓學生一邊看一邊練習口譯,教學效果定會十分滿意。
4.加強教師的培養
因為高職學生基礎水平差,作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首先具備的素質就是對待這樣的學生要有耐心、愛心。同時要求教師教好學生的同時,要加強自身專業的學習與知識的更新,這樣才能真正在知識上與時俱進,真正跟得上時代的潮流,才能對學生有吸引力。
三、總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未來的國際競爭和交往中,我國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必將呈現多元化趨勢,既熟悉本專業又懂英語的復合型人才會炙手可熱。而目前翻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說明了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翻譯能力的培養也是提高學生英語知識水平的一個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學生調動全部的潛能來發展這種能力,加強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翻譯理論與技巧,提高學生的漢語英語的轉換與運用能力,真正成為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肖君.《提高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的探討》.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2] 盛德仁.《雙語教學模式探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