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鋒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圖1是乘用車(含客貨兩用車)整備質量、允許總質量、載質量(允許總質量與整備質量之差)與車長的統計關系。圖2是三廂(折背式)轎車的整備質量、載質量、允許總質量與車長的統計關系。圖3和圖4分別是乘用車(含客貨兩用車)的整備質量與車長和整備質量與整車體積的統計關系。
圖5是乘用車發動機功率與允許總質量的統計關系。為簡單表征驅動能力,一般用比功率和比扭矩來表示。圖6是乘用車比功率與最高車速的統計關系。圖7的比功率是按車型種類及整備質量進行計算。圖8的比扭矩是按車型所用燃料類別及允許總質量進行計算。由于載貨汽車與轎車相比速度低,用比功率與其總質量的關系基本反映汽車的動力性。而轎車速度高,所以轎車比功率曲線的橫坐標用最高車速,縱坐標用汽車比功率,則更體現其動力性特征。乘用車各種車型的平均比功率、比扭矩、質量系數和后備載荷(質量)的統計計算結果見表1所列。

表1 乘用車的各種車型的平均比功率、比扭矩、質量系數和后備載荷(質量)的統計計算結果
乘用車的車身型式與車長的統計結果如圖9和圖10所示。在圖9中,兩廂式轎車與三廂轎車在長寬上的規律性差別一目了然,一般說來旅行車是三廂式轎車的變型車,因此在圖9中表示會與三廂車多有重復迭加,因而移入圖10。
根據乘用車市場車型技術數據進行統計分類,其各類車型的車門數與座位數的統計見表2所列,表中是不計算后門進行統計的,如兩廂式轎車基本上都是有后背門的,但在本表中不列出。
乘用車的車型類別基本體現在車身外形上,將整車的允許總質量在整車的俯視投影面上進行平均知,由于SUV的車身高大及客貨兩用車的載貨質量大等原因,SUV和客貨兩用車是乘用車中承載最大的兩種車型(圖11),再加上SUV具有一定的越野性,因此開發中在強度與耐久性方面比其它乘用車要求更為苛刻。

表2 車型的車門數與座位數的統計
油箱容積應保證一次續駛里程不低于某個特定值,有資料推薦公路上行駛的車輛一次續駛里程不低于400 km,因此油箱容積大小一般推薦為:小型車油箱容積為40 L,中型車油箱容積為55~60 L,中型車以上油箱容積為60~80 L。圖12是不同車型油箱容積與車長的統計結果。從圖12可知,車長為4000 mm時,一般轎車油箱容積約45L,SUV油箱容積約為45~60 L;車長為4500 mm時,一般轎車油箱容積約60 L,SUV油箱容積約60~80 L;車長為5000mm時,一般轎車油箱容積約80 L,SUV油箱容積約 80~100 L。
行李箱容積是用戶關心的內容之一。對于前置發動機的車輛,前廂是發動機艙,中廂是乘員廂,后廂是行李箱,通常在后懸架(后驅式或全驅式傳動還有后減速器、后驅動軸)、消聲器、油箱和備胎艙之上形成行李箱的空間。乘用車的行李箱大小與車長的統計如圖13所示。對于小型轎車,尤其是艙背式轎車,其沒有單獨隔開的行李箱,后座與后背門之間為行李箱空間。在兩廂車、旅行車、SUV和小客車中,通常行李箱與乘員廂是相通的,乘員少時,可通過座椅的放倒或折疊來實現更大的行李箱空間。圖14是兩廂式轎車、旅行車、SUV和小客車放倒座椅后的行李空間變化。目前,有些三廂式轎車也取消了中后隔板,通過座椅靠背的放倒,可使裝物空間變大。
按照生產廠家公布的產品技術數據進行統計的整車加速時間如圖15所示。從圖15可以看出,V類(含微型面包車+MPV)車型的加速時間不隨車長變化,加速時間基本在10~15 s之間;跑車的加速時間最短,多在5 s左右;隨著車輛長度的增加,轎車加速時間有減少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國外的高級車以追求動力性為主,而安裝了大排量的發動機 (圖16),這與全球的環保要求相悖。
對于乘用車,一般指半載的條件下,出于安全及輪胎級別等方面的考慮,除跑車和個別三廂轎車外,多數轎車最高車速設在250 km/h以下(圖17)。各國高速公路的限速有差別,中國高速路限速值低,且全球在提倡節能,不宜設計速度太高,因此,中國的高級轎車設計最高車速不超210 km/h為宜。
圖18是乘用車整備質量與燃油消耗的統計關系。從圖18中可知,隨質量的增加,燃油消耗增大,柴油車比汽油車消耗燃油少,這也是歐洲柴油車多的原因之一。
汽車通過發動機燃油燃燒產生動力的同時,也產生了CO2(溫室效應氣體)。從圖19中可以看出,車型越大(發動機排量大),CO2排放量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