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系 崔利
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探討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系 崔利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學科的一門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該課程的學習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網絡知識、網絡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原理以及網絡應用,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網絡系統構架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夠維護和管理網絡系統并具有一定的網絡開發能力,為將來從事計算機網絡應用或研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與同行交流,較好地實現計算機網絡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本文,筆者對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和實踐做一簡單探討。
理論教學是難點,目前的課堂教學中主要還是采取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聽課為輔。這種教學模式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還是被動式的,受教師的影響較大,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授課方式的應用對學生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授課時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和合理的教學模式。目前,計算機網絡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材大多是以ISO/OSI參考模型為開端,教學方法大多是按照網絡分層,在每一層中講解網絡的協議、功能及所使用的網絡技術。這種教學方法缺乏整體性,不能使學生完整地了解網絡體系結構的整體性,對網絡層之間的聯系缺乏整體性了解。因此,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組織好教學,把計算機網絡提升到計算機網絡體系的層次進行授課,在依次講授完各層的特性、報文格式及工作模式后,一定要把各層聯系起來,對網絡進行整體性講解,使學生把握整個網絡的體系結構,將網絡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認識。具體來說,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與討論式教學以及案例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應用啟發式教學時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特別是在課堂上應用啟發式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講課的邏輯性,在講授知識點時,要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能夠理解它們的邏輯關系,以點帶面,使學生建立起計算機網絡知識體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有意識、有重點地回答學生的問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
2.任務驅動與討論式教學。教師在講授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時,可以通過課程設置,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分組來完成課程任務,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達到理論學習的目的。這樣就可以把理論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如在講解網絡的概念、拓撲結構等理論時,教師可以結合本校校園網的建設,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再如分析校園網的拓撲結構、校園網的組網構成時,可以讓學生分組完成,然后在課堂上討論、分析、評價。這樣就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也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鍛煉了自己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了對計算機網絡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
3.案例教學法。教師案例教學的運用要把握好時機。案例教學一般是在學生較好地掌握了計算機網絡相關基礎知識以后,在具有一定的問題分析能力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恰當運用能夠使學生較好地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切不可只是教師單純地講授案例,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從而演變成純粹的理論授課。因此,在運用此教學法時要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發現案例中的知識是如何運用的,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在抽象的計算機網絡概念、模型和協議下,是具體的網絡組成結構和組成部件。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條件下,可以通過讓學生具體的組網來進一步提高其動手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任務,如讓學生組建一個宿舍局域網,從基本的制作雙絞線開始,到組建成局域網。在動手過程中,會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點是如何在實踐中得到運用的,如網絡協議的使用、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的配置等。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在組建好網絡后通過軟件抓取數據包進行分析。
傳統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以考試的方式來進行考核的,但由于計算機網絡的實踐性強,因而可以通過具體設置任務或完成相應的網絡項目來改變傳統的考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網絡工程項目或讓學生自己找網絡工程項目,以學生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考核學生。通過設定項目考核學生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項目的選擇可以讓學生發展自己的側重點,如學生可以選擇網絡的開發、網絡的管理、網絡的規劃等。二是通過項目的完成,學生可以對計算機網絡項目有個整體的了解,增加學生的工程觀念,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綜上,通過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改革,可以增加學生的理論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計算機網絡的課程實踐,可以學生對學習的理論知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也使計算機網絡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達到了理論與技能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