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徐景起 ,呂 靜
(1.萊蕪市雪野水庫管理處,山東 萊蕪 271115;2.萊蕪市水利水電工程公司,山東 萊蕪 271110)
水利水電工程經濟評價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提高投資效益,即以較省的投資較快的時間獲得較大的產出效益。在進行經濟評價時,能夠量化的指標一定要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標必須進行定性分析,能夠量化的指標則進行定量分析。
由于水利經濟評價中所采用的數據大多數來自于測算和估算,加上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涉及的因素多,牽涉面廣,許多因素難以定量,所采用的預測手段又有局限性。為了分析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對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考察經濟評價結果的可靠程度,還必須進行相應的不確定性分析。
1)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2)多目標協調與主目標優化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協調平衡,從宏觀上擬定能正確處理各部門之間,各地區之間關系的合理方案,通過計算分析選出綜合效益最大和主導目標最優(或較優)的方案。
3)總體評價與分項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4)多維經濟評價方法。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涉及技術、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問題,要在充分研究工程本身費用和效益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工程與地區、流域、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影響,從微觀、宏觀上分析與評價工程建設對行業、地區甚至全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5)逆向反證法。在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綜合經濟評價時,往往存在不同的看法。為了使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更穩妥可靠,綜合效益最大化,在進行工程的綜合經濟評價分析時,應重視運用逆向反證法,注意從與正面論證結論不同的意見中吸取 “營養”,通過研究相反的意見,或更肯定原方案的合理性,或補充和完善原方案,加強原方案的合理性;或修正原方案,避免決策失誤,以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
最優等效替代法是按最優等效替代設施所需的年費用作為水電建設項目的年發電效益,在滿足同等電力、電量條件下選擇技術可行的若干替代方案,取年費用最小的方案為替代方案中最優方案。實際工作中一般是依據擬建工程供電范圍的能源條件,選擇其他水電站、火電站、核電站等電站,或上述幾種不同形式電站的組合方案作為擬建水電站的替代方案,在保證替代方案和擬建水電站電力電量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計算出替代方案的費用,其值即為水利水電工程的發電效益。亦可通過電源優化,比較有無擬建水電站時整個電力系統的費用節省來計算發電效益。
該方法是按水電建設項目向電網或用戶提供的有效電量乘以電價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Be為發電經濟效益(計算期總現值):Qt為第t年期望多年平均發電量,按預計可被電網吸收的電量計算;r為廠用電率或輸電損失率;P為計算電價 (按影子價格計算)為由于設計電站興建使電力系統內其他電站在第t年由季節性電能變為保證電能的電量;P′為季節性電能電價(按影子價格計算);is為社會折現率;n為計算期。
除上面兩個常用計算方法外,還有產值分攤法。此法的基本思路是:電能的真正效益是在工業農業生產以及其他用電部門中所創造的使用價值。如能把各生產和服務部門的產值中電能所創造的那部分產值劃分出來,就能計算出電能的效益。只要確定一個產值的分攤系數,就能達到上述目的。但這個分攤系數不易確定,在各行業中電能在各生產因素中所占權重是不一樣的,故不同產業應有不同的分攤系數。
評價水利水電基本建設項目經濟效益時,還要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內容:從動工到竣工的建設時間;從完成投產到達到設計能力的時間;投資在各個時期的分配比例,這對于正確評價基本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利工程經濟評價是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或方案取舍的重要依據,但不能唯經濟而斷,同時還要把擬建項目的工程、技術、經濟、環境、政治及社會等各方面因素聯系起來,進行多目標綜合評價,統籌考慮,篩選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