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46號,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消防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為解決當前制約消防管理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問題提出了政策支持,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消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交通運輸行業各單位、部門要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原則,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有效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為交通運輸行業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一、積極做好國務院《意見》的宣貫工作。交通運輸行業各單位、部門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國務院《意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協調解決消防安全重大問題。要充分認識消防安全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切實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要結合本單位、部門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貫徹措施,同時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在全行業營造學習、宣傳、貫徹國務院《意見》的濃厚氛圍,使廣大干部職工準確領會和把握文件精神,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切實提高交通運輸行業防控火災的意識和能力。
二、切實抓好消防安全責任制的落實。交通運輸行業各單位、部門要進一步分解細化目標任務,本單位、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為主要責任人,其他人員要認真落實消防安全“一崗雙責”制度,層層簽署責任狀,明確并逐級落實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將消防工作與其他重點工作同布置、同檢查、同落實。要把消防安全工作作為目標責任考核和領導干部考評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考評機制以及消防安全責任倒查和追究制度,定期檢查考評,凡是未按要求建立、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要進一步加大對消防宣傳工作的投入,把消防宣傳教育培訓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任務,認真落實《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2011-2015)》,切實提高廣大干部職工防火救災的意識和素質。在交通行業形成消防安全人人重視、人人關心、人人參與的齊抓共管氛圍,建立消防工作與交通運輸行業協調發展的良性導向機制。
各交通行政執法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履行好消防監管職責。要提高行政執法能力,依據消防法律法規,嚴把準入關口,落實消防安全評估,大力整治火災隱患,做好船舶設備的安全性能檢驗以及人員從業資質認定。港口管理、海事、船舶檢驗、救助等部門及交通公安機關要做好部門間的協作和配合,開展好消防聯合檢查和應急演練,職責互補,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機制完善,形成合力,確保消防隱患整改和應急處置的落實。
各港航企業要將消防安全作為生產安全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單位整體決策和統籌安排。要保證消防基礎投入,合理規劃布局,加強消防安全基礎工作和長遠建設。要完善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積極開展火災隱患的自查自糾。要加強員工消防培訓和演練,切實提高消防安全“四個能力”(消除火災隱患能力、組織撲救初起火災能力、組織人員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能力)。各單位人事、勞動保障等部門要將消防安全列入人力資源培訓計劃,嚴格執行消防安全培訓合格上崗制度,確保執業人員,如消防設計、施工、檢查維護、操作人員,電工、電氣焊特種作業人員,危化品崗位作業人員、人員密集場所工作人員、消防控制室人員和保安人員等,在上崗前都得到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才能取得上崗資格。
三、切實強化火災預防。各單位、部門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找出存在的實際問題和難點問題,制定措施,有效根除火災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的發生。
一要加強水運消防安全的源頭管控。有關部門要結合水上運輸生產發展,認真研究當前船舶在建造、改造、內裝修等環節中存在的影響消防安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完善行業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定。要抓好對船舶建造、營運前的檢驗審核,加強對船舶運輸作業中的消防監督檢查,對達不到消防安全標準的船舶不準投入營運,堅決杜絕船舶的帶病操作和運行。要加強對在航船舶的消防安全管理。以長江干線、渤海灣、瓊州海峽等區段為重點,定期定量開展船舶消防監督檢查,針對船舶流動性大、發生火災時撲救困難等特點,摸索規律,找準運輸環節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火災危險源。對于可能造成嚴重危害的消防隱患,必要時由職能部門采取入“黑名單”、暫停審批運力和航線、暫扣船舶證照及相關強制措施,確保隱患整改到位。
二要加強火災高危單位的消防安全源頭管控。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對轄區單位做好高危單位界定。并將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作為“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重要內容,建立臺帳、檔案,落實消防技術標準規范和監管措施,督促其按要求配備急救和防護用品,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參加火災公眾責任保險。要建立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制度,由具有資質的機構定期開展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作為單位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對于“四客一危”船舶(客渡船、高速客船、客滾船、旅游船和危險品運輸船舶)應嚴格按照人員密集場所和易燃易爆場所等火災高危單位的標準,做好消防監管,落實消防安全評估。
三要加大日常監管的力度和密度。建立常態化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機制,完善火災隱患舉報、投訴制度,及時受理查處火災隱患。定期組織開展對“四客一危”船舶、碼頭貨場、客運站、大型港口機械以及易燃易爆場所、人員密集場所等交通運輸行業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部位的專項消防整治,對火災隱患要督促責任單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方案,明確整改責任人,確定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資金,限期整改;對重大隱患采取掛牌督辦的形式,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努力做到隱患不增“新量”、逐步減少“存量”。
四要嚴格危險品運輸的消防安全管理。對于公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要嚴格危險化學品運輸單位的資質管理,督促其認真履行承運人的義務和職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駕駛、押運人員的安全教育,增強遵章守紀意識,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對于水路危險化學品運輸,要根據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要求,重點檢查運輸船舶的營運資質、消防設施裝備的配備、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實、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人員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教育等情況。對發現的隱患,要堅決督促整改,對不符合運輸條件的,立即停止運輸,對拒不執行隱患整改和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行為,要依法追究責任。
五要嚴格建筑工地、建筑施工材料的消防安全管理。各港航企業、交通公安機關及相關的建筑設計、施工、監理部門要嚴格執行《建筑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等有關標準規范、公安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公消〔2009〕131號)以及有關質量管理的規定,加強施工現場和建筑保溫材料的消防安全管理。
四、落實齊抓共管,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交通運輸行業各單位、部門要積極落實“全民消防”方針,大力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做好協作配合,加強風險控制,落實檢查評估,提高全行業的火災防控能力。
一要完善港航企業火災防控體系。各航運企業要積極落實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要求,從集團公司到基層班、隊,逐一確定管理范圍和管理職責,做到脈絡清晰,責任到人,注重發揮保安、巡防隊伍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無盲點漏點,建立起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消防安全責任體系,深化和完善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不斷增強消防安全掌控能力和火災防控能力。
二要加強部門協調配合聯動。港口管理、海事、公安、船檢、救撈等部門要建立合作機制,互通情況,共同針對消防安全形勢,制定措施,確定監管重點。建立健全火災事故處置聯動機制,發揮合力,做好港口及水上火災的撲救和搶險救援,共同研究分析火災故事原因,提出預防措施。
三要強化行業消防風險預控措施。各港航安全主管部門和交通公安機關消防部門要嚴格履行職責,每半年對管轄區域消防安全形勢進行分析研判和綜合評估,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突出問題。各港航企業要重視消防安全經費的投入和預算,把消防教育培訓、獎勵資金、隱患整改、器材維護保養和消防安全日常運行費用列入經費預算,建立建筑消防設施日常維護保養制度,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測,確保消防設施完好有效。
四要開展消防安全評估工作。行業協會要與科研部門聯合,開展對火災高危企業的消防安全評估工作,相關主管部門要給予支持;各單位要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評估機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每季度、其他單位每半年應當自行或委托有資質的機構開展一次消防安全檢查評估,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委托有資質機構開展消防安全檢查評估每兩年不少于一次。
五要提高火災應急處置能力建設。交通運輸行業要加大對港航公共消防設施裝備的投入,在保障交通公安消防隊伍應急搶險救援骨干作用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和水上救助等多種形式消防應急搶險救援隊伍,打造“港航船舶應急自救、專業力量有力施救、海事救助全面支援”三位一體的水上消防應急救援體系。港航企業要加強相應的裝備、設施和消防站建設,納入企業建設發展整體規劃中,及時更新和更換必要的搶險救援和監督檢查器材裝備,增強單位整體應急處置能力。地理位置毗鄰的石化企業、石化罐區要積極推進區域性消防資源整合、協作機制,實現消防管系聯網和應急救援物資的共享,提高抵御重大災害的整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