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譚為,徐芳,陳燕,顧政一,馬龍
(1.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2.新疆藥物研究所維吾爾藥重點實驗室,新疆烏魯木齊 830004)
熏衣草Lavandula augustifolia為唇形科熏衣草屬芳香植物狹葉薰衣草的全草,廣泛栽培種植于世界各地,具有消散寒氣、補胃理腦、燥濕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胸腹脹滿、感冒咳喘、頭暈頭痛、心悸氣短、關節骨痛等病癥的治療,被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中[1-2]。據文獻報道和前期研究結果顯示,黃酮類化合物是薰衣草除精油外發揮藥效的主要標識性化學成分,該類成分的研究已成為近年來薰衣草研究的熱點[3-5]。大孔吸附樹脂是一種具有吸附容量大、工藝流程短、易放大、再生容易等特點的分離材料,已被廣泛用于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富集以及創新中藥的研發之中[6]。本論文通過優選大孔吸附樹脂富集薰衣草總黃酮的工藝參數,建立適合工業化生產的純化工藝,為其進一步的新藥開發提供數據參考。
薰衣草藥材購自新疆烏魯木齊市維吾爾醫院;蘆丁對照品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00080-200707;大孔吸附樹脂 AB-8、D101、HPD100、HPD400、HPD450、HPD500 和 HPD750 購自滄州寶恩化工有限公司(使用前按產品說明進行預處理);其余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島津UV-2501P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有限公司;梅特勒AL204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RE-5298A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
1.3.1 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密量取蘆丁對照品溶液 1.0、2.0、3.0、4.0、5.0 和6.0 mL,置于25 mL量瓶中,各加水至6.0 mL,加5%亞硝酸鈉溶液1.0 mL,混勻,放置6 min,加10%硝酸鋁溶液1.0 mL,搖勻,放置6 min,加4%氫氧化鈉試液10 mL,再加水至刻度,搖勻,放置15 min,以相應試劑為空白,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附錄ⅤA),在509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標準曲線方程為:y=0.525 1x-0.022 3(r=0.999 6),在 0.2 mg~1.2 mg 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1.3.2 上柱液的制備及總黃酮的含量測定
稱取薰衣草藥材粉末(過20目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一定量,即得。其總黃酮含量測定以標準繪制的方法的測定,按回歸方程計算所含總黃酮的含量。
1.3.3 大孔吸附樹脂型號的篩選
1.3.3.1 靜態吸附行為的考察
稱取不同型號大孔樹脂各5.0 g,分別置250 mL三角瓶中,加樣品溶液200 mL,每隔5 min振搖10 s,持續2 h,然后靜置24 h,充分吸附后,濾過,測定吸附前后溶液中薰衣草總黃酮的含量,計算飽和吸附量:飽和吸附量=(原料液質量濃度×原料液體積-流出液質量濃度×流出液體積)/濕樹脂的量。進一步,將吸附后的樹脂裝入層析柱中,先以水洗脫除雜,再以120 mL 70%乙醇溶液解吸,測定解吸液中薰衣草總黃酮含量,計算解吸率(%)。
1.3.3.2 動態吸附行為的考察
精密稱取已處理好的7種樹脂各10 g,裝入直徑2.0 cm的層析柱中,各加入75 mL樣品液(3.17 mg總黃酮/mL)上樣,用上樣流出液在反復上樣5次后,先以去離子水洗脫5 BV,再以70%乙醇溶液150 mL洗脫,上樣洗脫流速均為1.0 mL/min,收集70%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真空干燥,計算精制后薰衣草總黃酮的純度和得率。
1.3.4 吸附與解吸工藝研究
通過上述實驗,選擇出一種較優的樹脂,對最大上樣量、上樣流速、上樣液的pH、洗脫劑乙醇濃度和流速以及洗脫除雜用水量進行考察,將預處理好的樹脂濕法裝入層析柱中,將薰衣草總黃酮提取液上柱,待樣品溶液全部通過樹脂柱后,用去離子水洗至流出液無色,再以不同濃度的乙醇以一定洗脫速度洗脫,收集洗脫液。通過測定總黃酮含量考察各因素對樹脂吸附性能的影響。
大孔吸附樹脂型號的篩選結果見表1、2。

表1不同樹脂對薰衣草總黃酮靜態吸附結果Table 1 Performance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for total flavonoids with various resins

表2 不同型號大孔樹脂純化得薰衣草總黃酮的純度與得率Table 2 Purity and yield rate of total flavonoids though various resins
由表1、表2可知,7種樹脂的靜態吸附和解吸實驗以AB-8的吸附量和解吸率均最高,每克樹脂可以吸附9.563 mg薰衣草總黃酮,解吸率達到了78.17%;動態吸附以AB-8樹脂獲得薰衣草總黃酮的純度和解吸率均最高,分別達到了62.35%和84.70%。因此,選定AB-8樹脂作為薰衣草總黃酮富集純化的最佳樹脂型號。
2.2.1 最大上樣質量的考察
將薰衣草總黃酮溶液(3.19 mg總黃酮/mL)150 mL緩慢加入裝有10 g AB-8樹脂的層析柱中,流速為1.0 mL/min,每樹脂床體積(BV,15 mL)收集 1個流分,測定流出液中總黃酮的含量,以考察樹脂的最大吸附量,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從第5個BV開始,總黃酮出現少量泄漏;10個BV時,AB-8樹脂對總黃酮的吸附量達到飽和,即15 mL AB-8樹脂達到飽和吸附時可吸附478.5 mg黃酮。為了避免造成總黃酮的泄漏,擬定最大上樣量為12.76 mg/mL。
2.2.2 pH對吸附量的影響
以0.1%HCl及0.1%NaOH將上樣液的pH調為2.0、3.0、4.0、5.0、6.0、7.0 和 8.0,在相同條件下以1.0 mL/min的流速進行動態吸附,計算在不同pH下的動態吸附量,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在堿性條件下,薰衣草總黃酮可與堿形成鹽,幾乎不被吸附,pH=8時的吸附量僅為0.49 mg/mL。pH過小,可與酸形成垟鹽,也不利于吸附。在弱酸條件下黃酮以分子形式存在,吸附量最大,在pH=6.0時達到11.18 mg/mL。因此選定上樣液的pH為6.0左右,由于其本身pH為5.9,故可直接上樣。
2.2.3 上樣速度對吸附量的影響
將上樣溶液100 mL通過裝有10 g AB-8大孔樹脂的吸附柱里,分別以 1.0、2.0、3.0、4.0、5.0 mL/min 的流速進行動態吸附,測定吸附后總黃酮的濃度,計算薰衣草總黃酮的飽和吸附量,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樹脂的吸附容量隨流速的增大下降。原因可能要考慮到樹脂的內擴散效應,當流速過快,則溶液通過樹脂床的速度大于傳質速度,總黃酮分子來不及擴散到樹脂的內孔就已經流出,從使得樹脂的吸附容量減少。因此,在相同條件下,上樣流速慢有利于薰衣草黃酮的吸附,即當吸附流速為1.0 mL/min時吸附果最好,因此選擇1.0 mL/min的流速進行上柱。

2.2.4 洗脫劑的選擇
精密稱取4份AB-8樹脂,每份10 g,濕法裝柱,分別精密吸取薰衣草提取物溶液75 mL溶解后分別上柱,以蒸餾水洗至無色,再分別用30%、50%、70%和95%乙醇溶液150 mL洗脫,分別收集洗脫液濃縮至干。計算總黃酮的純度和解吸率,總黃酮解吸率=(洗脫液總黃酮量/上柱總黃酮量)×100%,結果見表3。

表3 乙醇濃度對AB-8樹脂分離純化薰衣草總黃酮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s on the desorp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
由表3可知,以70%乙醇洗脫解吸率最高,總黃酮純度接近于50%乙醇洗脫物;以95%乙醇洗脫雖然有較高的解吸率,但其總黃酮純度很低。綜合考慮,選擇70%乙醇溶液作為薰衣草總黃酮的洗脫劑。
2.2.5 洗脫劑用量的考察
取已吸附好薰衣草總黃酮的AB-8樹脂10 g,用蒸餾水洗脫8 BV后,再用70%乙醇溶液洗脫每樹脂床體積(15 mL)為一個流分,至洗脫液近無色,分別測定各流分中的總黃酮含量,結果如圖4所示,可知,以70%乙醇溶液洗脫,在洗脫2倍柱體積時,總黃酮含量達到最高,隨后其含量逐漸降低,5倍柱體積洗脫液便可將絕大部分黃酮洗脫下來,到6倍柱體積含量已經很低,故確定洗脫劑用量為5 BV。

2.2.6 洗脫除雜用水量考察
稱取AB-8型干樹脂10.0 g,置直徑為2.0 cm的洗脫柱中,加入100 mL樣品溶液充分吸附后,去離子水以1.0 mL/min的速度洗脫,每15 mL收集一流份,至洗脫液Molish反應呈陰性,且水洗脫各流份分別濃縮干燥至恒重,結果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隨著用水量的增加,所得浸膏量(雜質)在不斷減少,到6倍柱體積時,大部分雜質被洗脫下來。綜合成本考慮,薰衣草水提取物樣品上大孔樹脂后,以5倍量去離子水除雜。
從7種大孔吸附樹脂中篩選出來的AB-8樹脂對薰衣草總黃酮具有較高的吸附量(靜態吸附量達9.563 mg/g樹脂),且易于解吸(解吸率為78.17%),動態吸附實驗也說明了這一點。動態解吸實驗顯示薰衣草總黃酮的最大上樣量為12.76 mg/mL樹脂,吸附流速為1.0 mL/min,70%乙醇較好的解吸能力,解吸率達85.58%,所得總黃酮的含量可達60%以上。該工藝簡單易操作、成本低、無污染,適用于薰衣草總黃酮的工業化大生產。
:
[1]劉勇民.維吾爾藥志上冊[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9:394-39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S].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8:112
[3]Torras-Claveria L,Jauregui O,Bastida J,et al.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henolic composition of Lavandin(Lavandula intermedia EmericexLoiseleur)waste[J].JAgricFoodChem,2007,55(21):8436-8443
[4]吳霞,劉凈,于志斌,等.薰衣草中黃酮類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9):821-823
[5]張紀寧,楊潔.新疆狹葉薰衣草總黃酮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0(2):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