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學鋒,馮迪娜
(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遼寧大連 116113)
海洋漁業資源作為動物性蛋白的主要來源之一,成為21世紀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戰略生物資源[1]。而據世界糧農組織(FAO)2008年的漁業信息統計報告顯示,世界各地普遍出現對海洋漁業資源過度開發的情況[2]。如圖1所示,目前全球77%的魚類種群處于完全開發(52%)、過度開發(17%)、消失(7%)和恢復(1%)狀態,只有20%的漁業資源處于適度開發狀態。而根據2008年2月國家海洋局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中國的近海漁場已經處于過度捕撈的狀態,導致了海洋漁業資源的嚴重退化。因此,人類需要亟待開發新的漁業資源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南極磷蝦由于其本身巨大的生物量和潛在的商業開發價值,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從2008年起南極磷蝦的總捕撈量逐漸回升,2009年~2010年全球南極磷蝦的總捕撈量上升至21萬t,2011年這一數字有望接近30萬t[3],這標志著人類對南極磷蝦的開發已經成為海洋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雖然,從20世紀60年代人類首次對南極磷蝦進行探捕至今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但是絕大部分參與磷蝦捕撈與開發的國家和企業面臨巨額虧損,不少企業不堪重負紛紛退出了磷蝦市場,只有少數公司實現了盈利。因此,本文將對不同階段下,開發南極磷蝦產業的特點進行總結和介紹,初步分析參與磷蝦開發企業出現虧損和盈利的原因,為中國企業進一步開發與利用南極磷蝦資源提供依據。

對于南極磷蝦的捕撈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前蘇聯率先赴南極試捕磷蝦[5]。隨后,日本、波蘭、德國、智利等國家也相繼開展了南極磷蝦的開發利用研究,到70年代初已形成小規模商業捕撈,其產量逐年上升,1982年前世界南極磷蝦捕撈量曾達到歷史最高產量52.46萬t[6]。李勵年等根據南極磷蝦捕撈產量(見圖2)將1982年~2011年接下來這30年分成3個階段,即第1階段高產期(1982年~1992年),第2階段徘徊期(1993年~2007年)和第3階段回升期(2008年~2011年)[3]。

在此階段,磷蝦產業的運作模式主要為非商業化運作,由政府支助,產品主要為凍蝦,用于飼料及肥料(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階段下南極磷蝦產業的發展特點Table 1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ntarctic krill industry under different phase
主要是前蘇聯帶領幾十艘拖網船隊在南大洋各海區進行大量捕撈。而前蘇聯對南極磷蝦的開發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即依靠國家行政體制的優勢,實施國家資金大規模的投入,包括科技投入。然而這些投入,并非是市場化的商業運作,其生產發展也難以持久。后來這些國家產業發展命運證明確實如此,一旦國家支持中斷,無力更新船隊和裝備,該產業逐漸瓦解和消失。
在此階段,磷蝦產業的運作模式主要為商業化運作,但缺乏高附加值產品的深加工技術,產品主要為用于飼料行業的蝦粉以及可食用的蝦肉(如日本日水公司)。
在此階段,產量驟減的原因主要是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從1993年開始停止了對南極磷蝦的大規模捕撈活動,但日本仍繼續捕撈磷蝦,成為在此階段捕撈產量最大的國家。2002年之前,日本對南極磷蝦的捕撈量逐年攀升,2001年達到頂峰。2002年以后,捕撈產量開始下滑,失去國家扶持后的日本南極磷蝦產業逐漸走向萎縮。2005年,挪威的Aker Biomarine公司、Krill Sea公司開始進行南極磷蝦的捕撈,開發做南極磷蝦粉。因為,與凍蝦相比,蝦粉可以節省運費,同時又能保持磷蝦的營養。由于南極磷蝦粉具有強烈誘食性的特點,其作為飼料的價格約為12 000元/t,是普通飼料價格(6 000元/t)的2倍。因此,計劃年產磷蝦粉約10 000 t,滿負荷運作,就可抵消成本壓力,實現盈利。然而受船上設備、磷蝦捕撈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并沒有滿負荷運作,實際出現了虧損的局面。但在此期間,挪威各企業看到高附加值產品帶來的盈利希望,大舉投入資金,致力于磷蝦捕撈技術以及產品深加工技術的研究。
在此階段,磷蝦產業的運行模式仍為商業化運作,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技術成熟,產品主要為蝦粉和蝦油,分別用于飼料及營養品行業。
磷蝦捕撈產量的回升主要是因為挪威對南極磷蝦的捕撈量急劇增加。由于挪威在磷蝦捕撈技術以及在南極磷蝦油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技術上取得成功突破,化解了成本壓力。即使不滿負荷運作,或即使不直接捕撈磷蝦,而是高價回收磷蝦,也可實現盈利。研發狀況好的企業大舉擴張,搶占市場;研發狀況不好的企業無奈退出。
為了搶占南極磷蝦資源以及對南極磷蝦產業發展前景的看好,各國政府紛紛對南極磷蝦產業進行財政補貼。除此之外,不少企業在政府補貼基礎上又出巨資開發南極磷蝦產品[7],但大部分企業仍然無法實現盈利,甚至巨額虧損不得以紛紛退出,僅少數企業實現了盈利。
2.1.1 前蘇聯
20世紀80年代,蘇聯的磷蝦捕撈業全部由政府資金支持,捕撈量達到30萬t/年,產品以凍蝦做飼料和肥料為主,沒有對磷蝦進行系統研究及下游產品的開發,1991年蘇聯解體后,失去了財政支持的蘇聯磷蝦捕撈業無以為繼,退出市場。
2.1.2 挪威Krill Sea公司
Krill Sea公司雖然建造了專業的磷蝦船并提取出了蝦油,但由于船上系統調試時間過長,無法達到生產2萬t蝦粉的目標(生產1萬t蝦粉即可持平),并且由于蝦油產品需要1年~2年的市場準入時間而無法及時實現銷售。2008年金融危機時,主要股東在其它行業虧損嚴重,不得已變賣船只,退出市場。
2.1.3 日本Nissui公司
Nissui公司無專業捕磷蝦船,船上設備無法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原料,例如船上生產的蝦粉不能用來提取磷蝦油,其高端產品的研發與先進公司存在較大差距。若要繼續進行磷蝦產業則需巨資投入到改造船上設備及產品研發上,因此最終決定退出市場。
1)磷蝦捕撈加工船投資巨大,是整個產業耗費資金最大的環節。
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造價昂貴,國際報價約為2億美元,而南極磷蝦加工產品必須在捕撈船上進行,這是因為:①含氟量高:南極磷蝦外殼具有富集海水中氟的功能部位,其含量能達到4 078 μg/g磷蝦干樣,在磷蝦死后會立即滲透到蝦肉中。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天應攝取氟1.5 mg~3 mg,南極磷蝦體殼內氟含量已超過人體適宜范圍的40多倍。若直接用南極磷蝦開發食品,其中氟含量較高,會影響人類健康。因此,捕上船的磷蝦,若作為食品,必須在3 h內進行脫殼處理,并冷凍儲藏。②極易自溶:磷蝦的體內含有活性很強的酶,這些酶在磷蝦死后會立即將體內組織進行分解,腸子引起肉腐敗,消化酶迅速將磷蝦的蛋白質、多糖等降解,因此在磷蝦被捕獲后必須立即進行加工。如果捕獲到的磷蝦是作為食品,那么在磷蝦被捕獲后的3 h內必須加工完畢;如果是作動物餌料,則必須在10 h內加工完畢[8]。
2)南極磷蝦產品主要為低端的初級加工產品。
從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期,對磷蝦的加工大多以初級產品為主,磷蝦的終端產品是飼料等級的干燥蝦粉、冷凍原料蝦、食品級的去殼蝦肉和釣餌,用磷蝦作為水產養殖飼料的輔助配料是磷蝦產業的主要驅動力。由于初加工產品低端,產品附加值小,利潤收益小。其低廉的價格根本無法與巨大的投入相匹配。
3)無南極磷蝦的深加工產品或高附加值產品銷售
由于南極磷蝦資源本身存在的一些特點,例如含氟量高和極易自溶,導致南極磷蝦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工作存在很多困難,而部分企業雖已開發出相關產品,但前期巨大的虧損已致使參與企業無法堅持到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階段。
2.3.1 挪威Aker Biomarine公司(阿克公司)
Aker Biomarine公司是挪威主要磷蝦產品生產企業,該公司幾乎參與了南極磷蝦的捕撈、加工、新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科學研究、實用技術開發和設備制造等各個環節,公司已經在磷蝦事業上投入了4億美元以上的資金。
Aker Biomarine公司將目光瞄準在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南極磷蝦油的研發上。這是因為南極磷蝦油中含有高濃度的磷脂、Omega-3脂肪酸和蝦青素等活性成分,使其在人體吸收性、抗氧化性[9]和調控葡萄糖及膽固醇代謝能力[10]上均好于深海魚油。因此,磷蝦油極具開發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保健品或醫藥品,由此才會與前期巨大的資本投入相匹配,才有望實現盈利。根據阿克公司的財務報告顯示,2008年~2009年公司處于虧損狀態,而隨著南極磷蝦油的大量銷售,公司在2010年和2011年開始收益,EBITDA值呈現逐漸上升的態勢,扭轉了此前巨額虧損的局面(見表2)。2012年,Aker Biomarine公司表示,針對公司開發的磷蝦油產品,在擴大磷蝦油健康領域應用的努力下,將正式啟動有關磷蝦油對人類關節健康的作用功效研究。

表2 挪威阿克公司2008年~2011年度磷蝦飼料、磷蝦油的銷售量、營業收入及EBITDA值[11]Table 2 The sales,operating revenues and EBITDA of Aker Biomarine Corporation from 2008 to 2011[11]
2.3.2 加拿大Neptune Technology&Bioresource公司
Neptune Technology&Bioresource公司是一家在加拿大創業板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主要從事磷蝦油的科研開發、臨床應用研究以及磷蝦產品的生產加工,產品主要銷售北美市場。
2008年,Neptune Technology&Bioresource公司將品牌為NKO的Omega-3磷蝦油產品在24個歐洲國家申請了專利。2008年上半年磷蝦油通過美國FDA審批,獲得了安全成分認證,因此可在美國市場銷售。Neptune Technology&Bioresource公司宣布,受磷蝦油需求增長的推動,截止到2012年2月29日的3個月中,公司營養制品部門的銷售增長了31%達到536萬美元,凈利潤達到138萬美元,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加。上一年度同期,公司營養制品部門虧損98.5萬美元。全年,公司營養制品部門的收益增長了15%達到1 911萬美元,凈收入從上一年的101萬美元猛增至238萬美元。對于未來的發展,Neptune Technology&Bioresource公司表示將采取新的技術,擴展磷蝦油在功能性食品市場的應用。
參與磷蝦資源開發企業的特點見表3。

表3 參與磷蝦資源開發企業的特點Table 3 The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ing krill resource
南極磷蝦由于儲量豐富,可以彌補日益減少的全球漁業資源,因此人類對南極磷蝦的開發也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人類已經進入了對南極磷蝦開發的第3階段,高附加值磷蝦產品的出現以及成功銷售給部分企業帶來了利潤,也給此前低迷的磷蝦產業帶來了希望。這一歷史性的突破也將進一步帶動磷蝦捕撈產量的提高。
早期,人類開發的南極磷蝦產品主要為飼料級蝦粉和可食用的蝦肉,而隨著深加工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進步,南極磷蝦的開發產品將會呈現多元化、高附加值化發展的趨勢。如果根據產品開發的技術難度以及產品市場需求的特性,可以將南極磷蝦的產品開發按照金字塔模式進行劃分(見圖3)。初級產品為飼料級的蝦粉,進一步將磷蝦油、磷蝦蛋白、磷蝦殼開發為人類營養品包括膳食補充劑和功能性食品,實現南極磷蝦的綜合利用。

圖3 南極磷蝦產品開發的縱向市場(金字塔模型)Fig.3 The vertical market of Antarctic krill products(Pyramid Model)
目前,磷蝦油市場正處于起步階段,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長。以深海魚油為例,全球每年銷量約8 000 t,以代替20%的魚油市場計算,磷蝦油的銷量約為1 600 t。若以占有磷蝦油市場份額的20%計算,銷量約為320t,而目前磷蝦油的國際價格為130萬/t,因此磷蝦油的產值在4億左右。如果將南極磷蝦開發成保健品如磷蝦油膠囊、磷蝦油微囊粉、肽粉膠囊、肽微囊粉,其產值也將會成倍增加。最后,對南極磷蝦的開發最終要進軍藥品市場。而目前對磷蝦油的功能性研究實驗也證明了其確實有開發成藥品的可能。
:
[1]吳萬夫.21世紀初的海洋漁業發展趨勢[J].海洋漁業,1999,4(6):145-150
[2]沈金生,石陳陳.海洋漁業資源優化與集體產權的經濟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3-18
[3]李勵年,王茜.南極磷蝦產業發展最新動向[J].現代漁業信息,2011,26(12):6-9
[4]Cassandra K C,Doris DY,Bahri S T.Climate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EB/OL].[2008-4-9]http://www.fao.org/fileadmin/user_upload/newsroom/docs/FTP530
[5]吳偉平,謝營樑.南極磷蝦及磷蝦漁業[J].現代漁業信息,2010,25(1):10-13
[6]陳雪忠,徐兆禮,黃洪亮.南極磷蝦資源利用現狀與中國的開發策略分析[J].中國水產科學,2009,16(3):451-458
[7]Kawaguchi S,Nicol S.Learning about Antarctic krill from the fishery[J].Antarctic science,2007,19(2):219-230
[8]劉建君.加速開發南極磷蝦資源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J].遼寧經濟,2011(1):78-82
[9]Neptune Technology&Bioresource Corporation.An ocean of wellness[EB/OL].[2012-06-03]http://www.neptunebiotech.com
[10]Ulven S M,Kirkhus B,Lamglait A,et al.Metabolic effects of krill oil are essentially similar to those of fish oil but at lower dose of EPA and DHA,in healthy volunteers[J].Lipids,2011,46:37-46
[11]Aker Biomarine Corporation.Aker Biomarine financial reports[EB/OL].[2012-06-07]http://www.akerbiomar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