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綜合整理
黔東南青春文藝群像
文Ⅰ本刊綜合整理
聶遠,演員,1978年出生于黔東南鎮遠縣。代表作有《雪山飛狐》、《倩女幽魂》、《隋唐英雄傳》、《大唐情史》、《三國》、《西游記》等,被稱為“內地新四小生”,曾獲大眾電視十佳演員獎。
“家鄉話是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的。” 離家多年,聶遠仍能說一口流利的鎮遠話,毫不掩飾對鄉音的依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認識鎮遠。
聶遠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不過西方的節日,他說鎮遠是傳統文化尤其是少數民族文化聚集地,有很多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希望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能不斷傳承下去。
2008年,貴州遭到幾十年不遇的凍雨襲擊,聶遠在北京率先捐款后還主動聯系了黔東南辦事處,表示將發動一切力量,為家鄉受災人民做一點貢獻。他受聘為黔東南政府愛心使者,向演藝人士以及其他企業家和各界人士發出倡議,希望大家一起抗擊災害,為家鄉籌得過千萬愛心贊助。
2011年,聶遠又成為2011中國·貴州黔東南超100公里跑國際挑戰賽形象代言人,向外界宣傳和推介家鄉黔東南。他說:“我生在黔東南,長在黔東南,美麗的黔東南給了我藝術靈感,給了我自信和勇氣?!?/p>
阿幼朵,中央民族歌舞團歌唱演員、國家一級演員,1977年出生于黔東南黃平縣谷隴鎮。1999年,阿幼朵在貴州省舉辦的青年歌手大獎賽上,一舉奪得金獎,又在國家民委組織的新世紀民間歌手選拔賽中贏得貴州賽區第一名。曾隨國家及演出團體出訪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地區演出,2005年1月參加了維也納中國新春音樂會,演唱《苗嶺飛歌》,成為第二位走上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苗家人。2月,又參加了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名字很快傳遍千家萬戶,得到了“苗族歌后”、“苗族小夜鶯”等名號,獲得國家和省內外多個獎項及榮譽。
阿幼朵對本民族特有的服飾以及動聽的歌聲情有獨鐘,她一般都用苗語演唱、著苗族服裝。每當她有機會穿上苗族服飾,唱起苗族歌曲時,她都感到無比自豪。但隨著老一輩們的離去,年輕一輩走出家鄉接觸大千世界,苗族特有的文化開始面臨失傳。作為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人、全國人大代表,她開始致力于少數民族,特別是苗族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和推廣。
2008年的“兩會”上,阿幼朵提交了建議國家在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弘揚傳統藝術方面加大力度,讓年輕人能夠更多的了解傳統,從而熱愛傳統的提案。阿幼朵看著身邊很多年輕人,他們不唱民族歌曲、不穿民族服裝、甚至不會說本民族的語言,心里備感焦慮,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幾近消失的傳統文化。
阿幼朵的提案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在這之后,她很快發現了變化。在她的家鄉苗族學生較多的學校,陸續開展了少數民族語言和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政府和領導,加大力度宣傳民族文化。現在到黔東南,一路上都會看到身著民族服裝的苗族和侗族姑娘,嘴里哼唱著民族的歌曲,已經很久不見的“游方場”(每一個苗寨供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上,重新又回蕩起動人的情歌。
丑丑, 1983年出生于黔東南,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目前中國影壇最年輕的一位女導演,也是迄今為止,苗族和侗族歷史上第一位電影導演,還是出生在80年代的第一位獨立執導、并擔任制片人、編劇和主演的青年電影導演……2005年擔任獨立制片人、編劇、導演拍攝第一部電影作品《阿娜依》;2009年,擔任獨立制片人、編劇、導演拍攝第二部電影作品《云上太陽》。
丑丑的父親是侗族,母親是苗族,在黔東南土生土長的她,是喝著清水江、都柳江的水,聽著侗族大歌、苗族飛歌,在吊腳樓和風雨橋上長大的。
丑丑有一個夢想:要用電影來向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皭塾泻芏喾N,每個人愛家鄉的表達方式也不同。我選擇用電影來表達我對家鄉、對我的民族最純潔、最真摯的愛?!?/p>
在丑丑看來,電影的魅力是無窮的,它擁有超出國界的能力,是一種世界性的藝術,它的覆蓋面和所擁有的觀眾,是各種藝術中數量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魅力,最直接的體現在于它能給觀眾帶來新鮮的視覺、聽覺效果,從而使它更接近電影作為一門視聽藝術的本質。
她希望能通過電影,把貴州,把黔東南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下來,引起國內外更多人的關注。
2012年2月24日,丑丑的第二部影片《云上太陽》在貴陽舉行了觀影會。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諶貽琴看完影片后評價:“丑丑,一個80后的小女孩有這種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對貴州文化自強肩負如此的責任是值得大家稱道的?!?/p>
吳娜,侗族青年女導演,1987年出生于榕江縣仁里水族鄉,2009年畢業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教育學院。2011年,非科班出身的她開拍自己編劇并導演的處女作《行歌坐月》,成為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評選出的“2011年度青年導演特別推薦6部展映影片”之一,吳娜更是榮獲2012倫敦國際大學生電影節“中國最佳新人導演獎”。
影片將黔東南侗族村寨生活作為故事背景,演員均為當地村民,以極富詩意的鏡頭語言全面展示了獨具特色的侗族風情,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優美動聽的侗歌、原汁原味的侗語……展示侗族風情的同時,也探討了侗族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發生的變遷。
用吳娜的話說,“行歌坐月”是一種極致的浪漫,也是漸漸遠去的風情?!靶懈枳隆庇址Q“行歌坐夜”,是侗族青年人進行社交的一種常見形式。由于活動內容以唱歌、對歌為主,所以才以“行歌”為名。又因為是在夜晚進行,才有“坐夜”之稱。幾個年齡相當的姑娘晚上聚在一起紡棉花、做針線活,幾個小伙子來到姑娘處,分別選擇輩分相當者對歌,互訴衷情。青年人在行歌坐夜的過程中,從相識到相知,有的從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訂下終身?,F在這些形式在侗族村寨已經漸行漸遠,片子取名為《行歌坐月》,也是對那些消失的民族文化的一種追憶。
《行歌坐月》是吳娜創作的第5個劇本,“是寫給故鄉的一封情書”。
謝安輝,1980年出生于黔東南州從江縣,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貴州書法家協會會員,美術學碩士。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和省級展覽中獲獎,是中國書協千人千作展貴州最年輕的作者。
2008年,謝安輝為家鄉作《從江賦》:
生民為從,匯河成江。地處珠水之源,山鎖云貴之鄉。三十萬黎庶,東域侗寨,西嶺苗疆;千百里都江,北啟勻水,南入溶川。斯民熱情好客,斯地天朗氣清。
先祖遷徙,篳路藍縷。唐屬福祿,宋置從州;世衍人勤,明清開邑,府屬黎平,廳設下江。時惟民國,析下江、永從二所,于丙妹置從江一縣。俞家灣里,古榕參天;江岸新區,老幼歡顏。斯城沿江而建,斯樓傍水而居。
美哉從江,麗也山川。月亮山作枕,保吾民安樂;都柳江為裙,育此地靈光。龍王潭傳聲數里,夔蛟戲瀑;觀音閣擊水石鳴,春鳶云翔。國策贊占里,信地比桃源。增沖鼓樓,數百年安然,吉星朗照;廣場飛檐,廿九層巍峨,直指云霄。三百米風雨橋,畫鳳圖龍,移步換景;數千年原生態,和風麗日,養憩心靈。江舟漁調,尋青踏柳;木葉幽聲,友鹿侶麋。防河堤畔,風飄柳絮;吊腳樓旁,雨打芭蕉。山容水意,影駐從江。
壯哉大歌節,人文薈萃。噠哌啊嘎,臘更哆耶。小黃歌聲,調宮徵角羽;岜沙髻型,訪秦漢遺風。瑤浴神州盛譽,壯語八桂聯姻。全民齊頌哎啾之調,各族紛陳美味之肴。田角追魚,溪源問蝦,酸湯烹成留遠客;嶺上牧羊,山間奔牛,癟味精調宴嘉賓。水明如鏡,釀玉液瓊漿;沃野平疆,育黑米香稉。椪柑累累,汁滴玉露,味綴甘甜,名入省優部優;香豬彌彌,紅肉白扎,且烤且熏,香引騷客麗人。牯臟盛會,紅椒調蔬中上品;農家樂里,扁米影浪漫情思。尚有沙田柚解饞、夏橙消暑;爭嘗糯米酒驅寒、甜糟滋陰。山清兮水秀,果真人居勝地;物奇兮味美,確然游客佳池。
值繁盛之世,黎民不甘落后,拼搏進??;御開發之風,從江勇往直前,承古啟今。興科技,各族同操一語;促流通,士庶共鑄輝煌。地覆天翻,荒夷之域除舊貌;和諧發展,吾土之民著新裝。
朗朗乾坤,崛起之日可望;翩翩鳳翔,騰飛之時可期。盛矣從江。(責任編輯/哈文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