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鄭才友
發揮國有企業主體作用加快工業強省戰略進程
文Ⅰ鄭才友
在新形勢下,要站在國企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立足長遠,本著做強產業而不是做好個別企業的原則,進一步加大戰略重組力度。
作者(右一)在大修現場檢查工作。( 赤天化集團宣傳部供圖)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實力、競爭力首先體現在企業。從貴州省來看,國有經濟在全省國民經濟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據統計,2009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2.6%,創造的利稅則占69.6%。這一特殊省情決定了沒有國有企業的迅速崛起,貴州省經濟社會就很難實現跨越式發展。國有企業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經濟工作任務和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國企在工業強省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作用,不斷加大對國有企業的改革、重組和投入力度,為工業大發展作出貢獻。
戰略決定成敗,成功贏在執行。如果戰略錯誤,再完美的戰術措施也將無濟于事。盡管各企業已制訂“十二五”規劃,但省委、省政府提出“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后,省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更是給國有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2012年,全省經濟工作以“穩中求進、提速轉型”為總基調、總目標,努力實現“穩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則快、又好又快”。企業必須進一步準確定位,確立與工業強省戰略相適應的企業發展戰略。在戰略規劃的內容上各企業要緊緊抓住世界產業轉移機遇、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國務院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機遇和我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等機遇,高位定標,深入思考企業的發展方向、目標定位等根本性問題。
始終堅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著力點,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在擴大投資增加總量中推進結構調整,在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中實現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要以國家重要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國家優質輕工產品基地為根本,全力推進大企業、大項目集群發展、集聚發展和集約發展。要將外向型發展戰略和內生型發展戰略并重,積極推進企業國際化、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實現資源型產品加工向高附加值產品加工轉變,實現由依靠同質化的企業競爭向依靠綜合整體的競爭優勢的轉變。
近年來,全國范圍內國企改革和國有資本調整重組掀起新一輪高潮,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據統計,5年來央企數量從169家整合到目前的121家,資產總額卻實現了翻番,凈利潤由4642.7億元增加到8489.8億元,年增長12.8%,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同樣貴州省針對國企分布領域過寬、規模不大、產業集中度低、集約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先后引進國內知名企業參與重組。一批省管國有企業實現了發展史上的新突破,有的還成為國內同行業的排頭兵。在新形勢下,要站在國企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立足長遠,本著做強產業而不是做好個別企業的原則,進一步加大戰略重組力度。一方面要緊緊圍繞貴州省發展的重要領域、重點方向,瞄準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特色產業,著力推動“產學研金政”相結合,加速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集成創新。另一方面,要通過改制上市、整體上市等方式,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通過整體改制、產權劃轉、托管經營、產權轉讓、政策性破產等多種方式,推進國有資本在中小企業、劣勢企業逐步退出。
抓住全球范圍內新一輪制造業轉移的機遇和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時機,引進戰略投資者完成新一輪國企戰略性重組,支持優勢企業縱向延長產業鏈,橫向兼并收購,在重點發展領域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強企業集團。如建立三到四家上千億的投資集團對企業進行投資收購重組,以茅臺股份公司為平臺整合全省白酒資源建立全省酒業集團,以物資集團牽頭建立全省物資物流集團等,重點提高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鋁及鋁加工以及旅游、煙、酒行業、生產性服務業的集中度,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
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強大動力,不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優化投資和發展環境,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投資體制改革,簡化審批手續,完善備案、核準、審批管理制度,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健全多元化投資機制。建立健全投資信息發布制度,合理引導企業投資行為,健全協調配套的企業投資行為監管體系。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消除體制性障礙,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參股競爭性的國有企業。進一步強化開放意識,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緊緊抓住向央企“招商引資”契機,全方位吸引海內外優質資源,突破制約企業發展的資金、人才、機制瓶頸。發揮項目載體優勢,降低除環保指標外所有準入門檻,加速優勢產業的發展。突出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主體作用,按照“企業主動、政府推動”的原則,推行以企招商、以園招商、以資產招商、以項目招商,力求在“引進來”上有更大突破。
現代企業的競爭核心是高端人才的較量。按照市場化、社會化、職業化原則,完善競爭性選拔企業領軍人制度,努力培育一支銳意創新、適應市場經濟和國際化競爭的高素質企業家隊伍。企業家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中堅力量,是創造社會財富的稀缺資源。但目前在貴州真正的企業家卻屈指可數,其深層原因在于缺少優良的成長環境。要尊重企業家的勞動、創造和貢獻,理解他們創業的艱辛,讓他們把目光、心思和主要精力集中到企業發展上。
進一步優化黨委、政府和經濟主管部門領導班子構成,抓緊充實一批真正懂經濟運行、善企業管理以及投融資與資本運作的人才進入各級政府班子,為工業強省戰略提供強大支撐。進一步落實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和個人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機制,著力營造產學研一體化、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最大限度轉化為生產力的人才創業環境,重點獎勵為工業強省戰略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國企是整個社會創新的主要推動力量,必須不斷創新企業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和技術研發模式,以新的產品和服務創造市場。要關注前沿,引進先進經營管理理念,實施藍海戰略,將企業發展戰略、營銷模式、資源協調、管理理念、企業文化等進行系統集成,把大型企業集團打造成以品牌經營為核心的總承包商、總集成商、總運營商、總服務商。要善于利用社會創新要素,加強行業協同,組建一批促進技術創新的產學研戰略聯盟,促進科技資源的集約利用和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產品向高端、精品、專業化、深加工方向發展,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競爭力。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工業強省戰略催人奮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發展提速、轉型加快、效益較好、民生改善、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毫不動搖地加大國有企業的改革改制、開放開發、投資投入和創新創造力度,充分發揮國企在工業強省戰略進程中的戰略性引領作用,做優產品、做強企業、做大產業,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穩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則快、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作者系貴州赤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責任編輯/彭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