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團隊激活學習潛力

鐘國興,中央黨校報刊社常務副總編、《理論動態》主編、教授、博導。中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創建工作較早推動者。研究領域涉及管理學、經濟學、哲學,出版有《升級才能生存》、《重畫世界》、《社會選擇論》等著作。
學習型組織這個概念值得深思,為什么不叫“學習的組織”,而是“學習型組織”?顧名思義,指的是這種組織不只是搞學習活動,而且具有一種獨特的“型”,是一種新類型的組織,這種組織和原來的組織有質的、種類的區別,至少在它的組織形式上和傳統的不一樣。那學習型組織究竟是什么樣的組織呢?
學習型組織是根據團隊問題以及人們的興趣組成學習研究小組,是一種有趣、活潑的組織形式,可以自由地、深入研究問題的“研討團”。學習型組織的小組和行政的團隊不大一樣,它不是把學習和研究搞成“例行公事”和形式主義的東西。
行政團隊可以作為學習型組織的一種團隊形式,但是不能作為學習團隊的主體,這是因為:行政組織是外加于人的,而這些外加于人的組織很難讓人們有充分的興趣去進行學習和研究;行政組織是等級嚴格的,這種嚴格的等級是實現充分的研究、交流的障礙;每一個人在學習和研究上有很大的潛力,其潛力可能在許多方面,只有比較自由的活動方式才能使之發揮出來,而僅僅靠行政組織模式則很難做到這一點;學習和研究需要不斷具體化、深入化,避免浮在表面、籠而統之,這就需要人們根據研究的興趣和程度自發地組成,打破或超越行政組織的限制。
許多事實證明,純粹按照行政團隊組織起來的學習,往往只能讓學習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無法深入下去,沒有積極性,其實是因為學習的組織形式有問題,沒有給每一個人自由參與、自我管理的空間。
以往的許多學習都是以行政團隊為主體的,有的也有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學習一般是素質學習,而不是能力學習。什么是素質學習?就是為了提高人們的基本文化水平而進行的學習,例如掃盲、基本業務知識的學習等。這樣的學習可以大家每天一起看一樣的書,一起聽老師講一樣的課,一起以行政組織為單位討論。這種學習形式與特定的學習內容相適應。所以即使在若干年以后,如果一個組織內需要素質學習,仍然可以采取這種方式。例如一個礦業、制造業企業,員工的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生活并不豐富,那么以車間、班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相對與不學習,當然是一件大好事,這種情況下,以行政團隊為主體的學習當然不能否定。
但是,停留在素質學習階段的組織,并不是真正的信息化、全球化、高科技時代的學習型組織。真正的學習型組織,應該是脫離了這個階段,進入能力學習階段,大家采取研究式、互動式學習的,而且能夠不斷創新的組織。在這種組織中,行政團隊就不能作為學習的主體形式。所以,真正的學習型組織,是以組織學習的一種必然方向。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既應該充分看到當前以行政團隊為學習主體形式是必要的、不可完全逾越的,同時又要看到在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這種團隊形式最終應該轉換,否則學習就無法深入,無法真正創建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學習的團隊應該是自由的團隊,這種團隊和行政組織比較起來,最大特點就是自由。它是人們按照感興趣的問題,自由自愿組織起來的,每個人自由思考問題,自由發表見解,不是上級指定的、命令的、強制的。
那怎樣才能組建自由團隊呢?那就應該尋找本組織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其問題進行整理、分類。人們根據自己對問題的興趣,自由選擇問題,自由組合成小組。而且每個小組自己產生協調人,課題重大、人數較多的小組可以由管理部門指派協調人,但該協調人應該為小組成員所接受。
組建自由團隊之后,要讓自由團隊發揮作用,取決于4個條件:這個團隊能否成按照自由團隊的規則去運行;有的生存空間,是否受到“正規化”組織的擠壓;它同“正規化”組織之間是否形成良性的互動,特別是其合理化建議能否轉化為執行組織的行為。
自由和平等是自由團隊最重要、最根本的規則,自由和平等對于自由團隊來說,具有憲法的意義。一切其他規則,都是它們的合理延伸,決不能同它們有相沖突。
自由團隊就是學習型組織的學習團隊,自主學習就是學習型組織的學習方式。反過來我們可以說,離開自由團隊和自主學習,不可能有真正的學習型組織。
領導機關對自由團隊應該予以支持,應為其提供活動場所和條件,予以一定資金支持和激勵,將自由團隊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決策,引入到組織的實踐中去。(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