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需要服務平臺
訪談嘉賓:杜民
全國人大代表
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
關注話題:科技
本刊記者:郝祥平 田曉東

必須建立起一個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好政策的出臺,讓企業的研發從國家的政策中得到實惠。
杜民
“一年一度的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聽民聲、察民情、集民智,把來自基層的真實聲音和熱點訴求帶進兩會,這是我參加本屆會議的真實感受。”兩會期間,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杜民向記者表示:在人大這個平臺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對于科學立法與民主立法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杜民說這次參會自己帶了五六個建議,其中一個就是怎樣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因為現在國際經濟形勢十分復雜,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越來越嚴重,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的民營企業為中國大概解決了百分之五十的GDP和百分之八十的就業,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說民營經濟在我國占據的地位是很高的。但是在經濟轉型中,怎樣幫助民營企業向縱深發展,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杜民建議: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國家可以搞一個綜合改革實驗區。這樣從點上做起,從局部突破,之后再向全國推廣。以迅猛發展的福建泉州民營經濟為例,這一地區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來自于民營經濟,可以說民營經濟不但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當地解決了大量的就業難題,現在泉州地區已經成為福建省民營經濟的改革實驗區。福建省在民營經濟改革實驗區的問題上,已經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如果國家再把這一地區提升為國家民營經濟改革的綜合實驗區,風險最小,成功率卻最高。
杜民多年來一直關注兩岸交流的問題,杜民說在兩岸交流的建議撰寫上,自己前期做了很多調研工作。杜民認為,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與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相比,福建還是有差距的。福建因為距離臺灣近,所以做好兩岸交流工作責無旁貸。現在福建每年都會召開海峽論壇,這個論壇因為定位是民間的互動,是草根間的互動,所以它的活動經費來源渠道很有限。這個論壇的作用很大,但是想把它做大的話,還需要有國家專項經費的支持。目前,財政部有一塊經費,就放在科技部的臺港澳辦公室里。今年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有專項的經費,可用于民間的港澳項目。但是現在針對民間兩岸交流的項目上,國家還沒有專項經費的支持,所以我今年要繼續呼吁,國家要設立一個專項的經費,用于發展兩岸民間交流的項目,以更加有利于兩岸的和諧與發展。
另外,對于“要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杜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深入探討,因為它說起來容易,但是怎么做卻是一個關鍵。杜民說,現在有一種最簡單的做法,那就是把所有的科研經費都給企業,但是這時企業是不是就能夠變成技術創新的主體了呢?杜民覺得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杜民認為,國家要建立面向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這個平臺要幫助企業解決共性關鍵技術,因為如果把科研經費只給一家企業的話,企業間是競爭的關系,它不可能把科研經費拿出來讓大家共享,這樣政府的投入,就達不到所需要的最大效益。為此政府要想達到最大的效益,就必須建立起一個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好政策的出臺,讓企業的研發從國家的政策中得到實惠,這樣才能真正能發揮平臺激活企業的作用,企業才會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book=182012,ebook=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