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郝祥平
穩中求進科技創新
本刊記者/郝祥平

黃細花
全國人大代表
廣東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長
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長黃細花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
記者:您認為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最突出的特點,或您感受最深的內容是什么?
黃細花:總的感覺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三個特點:一是充滿信心,催人奮進;二是立足長遠,充滿了改革和創新精神;第三,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今年的報告不避民生難題,而是直面民意關切,特別是對會前媒體等民意調查中的房地產調控、改革攻堅克難、食品衛生安全等八大民生熱點都有積極“回應”,并將加強校車安全管理首次寫入政府報告,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
記者:請您結合2011年的工作和2012年的規劃,談談怎樣堅持穩中求進?
黃細花: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環境不確定性因素眾多的一年。所以國家將今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定為穩中求進,就是能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積極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貨膨脹預期的關系。基于此,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將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速定為7.5%。
就我個人來看,穩中求進: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就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應。二者當中,穩是前提,是基礎。在穩定的基礎上發展,把經濟增長速度適當放緩一些、定低一些,可以緩解供求矛盾、緩解資源與環境的約束、緩解物價上漲的壓力,這樣才能夠把更多的注意力用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來。穩,是為了留出更大的、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調整,不再是一味的高歌猛進,更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是目標,就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第一,我們要優化結構。經過結構調整后,使得我們的結構更加協調,GDP的結構比GDP總量更能說明問題。第二,一定要讓我們的經濟在低碳化的過程中運行,要節能減排,要加強環境保護。第三,我們一定要致力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
具體到廣東省,今年的省兩會在部署經濟工作的時候,已經按照穩中求進的要求來部署。
記者:您是原惠州市科協主席、黨組書記,惠州科協將如何貫徹落實科協八大精神,促進自主創新能力提高?
黃細花:無論是中國科協八大精神,還是廣東省副省長陳云賢在春節后到省科協調研時都要求,科協應該在解決科技與實體經濟兩張皮問題上大有作為。為此,惠州市科協積極貫徹落實科協八大精神,通過做好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工作,扎實推進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學會科技服務站等工作的開展,促使更多的人才、技術資源向企業和實體經濟聚集,從而進一步提高惠州地區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作出新貢獻。
記者: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您將如何完成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黃細花: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提出的指導方針。作為我本人,首先是要吃透文件精神,并把精神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在這方面,我很同意溫家寶總理2009年11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的《讓科技引領中國發展》的重要講話。講話中溫總理提出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承擔歷史使命,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有所作為,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惠州在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已打下了良好基礎,有能力有條件邁向更高的層次。科協應廣交科技朋友,為惠州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智力支撐。同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還將進一步關注科技進步和創新,會就如何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技術創新等方面作深入的調研,并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
book=107,ebook=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