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生態營區是科學發展觀對軍隊營區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是新形勢下軍隊營區建設發展必然趨勢,是建設現代化營區的必然要求,是為廣大官兵提供舒適宜人的生活、工作、辦公環境的根本需要。當前,對如何構建生態營區缺乏思路,對生態營區概念的理解更多還是停留在“環境優美、硬件設施過硬”等外在感官上。對于什么是生態營區,尚沒有一個公認的準確定義。生態系統能夠實現良性循環,同時具有良好的內部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營區的住用功能、軍事功能和經濟、社會文化功能實現整體協調。
(一)貫徹和諧理念,結合自然生態進行營區的規劃設計
實現生態的營區規劃,前提是對營區駐地自然環境的認識,只有真正掌握了營區駐地自然環境的特殊適宜性,生態營區的規劃才能夠與其環境相協調,營房建筑的設計才能夠與自然融為一體。首先是氣候條件。氣候是重要的自然環境要素,要了解營區駐地的溫度、風、日照、降水等氣候要素的時空分布變化規律,設計結合氣候,因地制宜,通過適當的營區布局與營房的體型、朝向等條件的選擇來提高營區對廣大官兵的舒適程度。其次是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地形地貌、地質條件也是重要的自然環境因素,直接影響到營區和營房的布局與形態。地形地貌從形態上對營區布局和營房造型的影響很大。結合地勢特點規劃重點是考慮雨水處理、地面滲水性處理、風向風口處理等因素,根據這些因素選擇建筑形體及容積率等。
(二)堅持科技先導,依靠科技提高營區建設水平
生態營區的建設過程中要著重做好營區的綠化、水氣環境、聲光熱環境、廢棄物處置、能源環境、綠色建筑材料等各系統的生態化規劃設計工作,充分依靠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等生態技術群的巨大推動作用,不斷增加生態營區建設的科技含量。
(三)著眼長遠,注重效益,提高營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經濟管理模式上,強調生態營區應當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進行生態營區規劃設計時,要牢牢結合“3R”原則,即Reduce(減少)、Reuse(重復使用)和Recycle(循環)。積極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太陽能、沼氣、潮汐能、水力能和風能等能源;著力通過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改善營區的聲、光、熱、氣環境;加強建筑的智能技術推廣,應用計算機對營區建筑的日常管理、綜合用能、多能轉換和自然空調等進行智能操作運行。總之,要力求在生態營區的生命周期全過程中減少物質、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增強營區發展的可持續能力。
(四)以人為本,發揮營區的社會人文價值
軍隊營區的生態環境給部隊的日常生活、學習和訓練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和活動空間,保證了軍隊活動所需的資源種類、數量和質量。優美舒適的軍營環境,有利于增強部隊凝聚力,從而不斷提高戰斗力。營區的規劃設計也要符合營區駐地的建筑風格、文化背景及傳統風貌,使營區能夠與周圍的社會環境融為一體。在文化傳承上,致力于培養符合時代潮流的先進文化,樹立軍隊的良好形象。

(1)強化環保理念,營造優美健康住宅環境
首先要重視營區規劃的環境規劃,實現軍隊營區生態環境的平衡和發展,考慮到生態網絡系統,進行環境保護的近期及遠景目標規劃。其次在建設階段,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系統,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包括污水處理技術、建筑技術、廢棄物再利用技術等技術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能源高效利用與循環再生。再次,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大環境管理力度,完善環保法規,增強官兵的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
(2)優化規劃設計,構建舒適安全居住空間
生態營區要著眼駐地環境特點,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與自然資源,把官兵辦公生活用房選擇在適宜居住的區位,把住區規劃的容積率和建筑密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之內,組織利用好自然風、陽光、空氣等因素,建設多空間、多層次、多因子的綠地生態系統,使營區的綠色系統具備防曬、防塵,降溫、調節氣候、提高空氣負氧離子濃度、減少二氧化碳含量、隔絕噪聲等生態功能,達到自然空間環境系統的和諧統一。
在房間的設計上貫徹動靜分區、凈污分區的原則,充分考慮官兵的行為習慣,合理安排組織功能空間,并且要保障室內有充分的采光和通暢的自然通風,在自然的條件下,使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滿足舒適的要求,門窗開啟時有穿堂風,氣流流向合理,在冬季采暖和夏季使用空調期間有新鮮空氣交換,保證室內空氣的清潔和健康。
(3)采用節能環保材料,建設環保綠色住宅
一是采用無害化裝飾材料。建筑過程中使用的固化劑、冷凝劑、漆料等建筑化學材料所產生的化學污染物甲醛、氨、苯等有害氣味、氣體及各種具有揮發性的有機物,石材或磁件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氡輻射物質等有害污染,都需嚴格控制標準,盡量使用無毒、無害、對人體和環境不構成危害的環保材料,控制室內源化學污染物。二是減少建筑本體能耗。外圍護結構的隔熱保溫性能對室內熱環境有直接的影響,維護結構應大力推廣先進的節能材料和節能技術,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溫材料制成的復合墻體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溫隔熱性能好的門窗,采用有效的遮陽措施,使營房在保溫、隔熱,隔聲,通風、采光等方面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三是提高用能效率。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統和設備,促進高效、實用設施和采暖與制冷系統、智能化技術等在軍隊營房中的推廣使用。
某新建營區建設用地為山腳下近似長方形丘林地,占地總面積300畝,呈前低后高,兩側高,中部低地勢,最大高差達30米。四周山體植被茂密常年翠綠,有兩條自然形成的沖積山溪貫穿營區,流水常年不斷。
針對建設地理環境特點,營區規劃須考慮的幾個問題:一是如何營造軍營的文化底蘊;二是如何妥善處理山地建設營區的排水泄洪,確保營區安全;三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高差,減少土石方開挖和對現有植被的破壞;四是如何利用周邊環境,做到既協調美觀又利于保密安全。要妥善解決以上問題,關鍵在于規劃設計。為此提出了“以人為主、物為人用”的規劃理念,結合現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實測的降水量、氣溫、濕度、風向等氣候狀況,當地民居的建筑風格等人文因素,提出了初步構想,為營區規劃設計的科學、合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按照營區建設規劃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地形地貌、挖掘景觀資源,注重整體協調的指導思想,將營區按功能劃分為行政辦公區、生活區、服務保障區、訓練活動區等幾個相對獨立的區域。按照東西向景觀軸和營區道路使各區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實現了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節能環保、環境優美、綠色生態節能型軍營的建設目標。
(1)行政辦公區,設有綜合辦公樓一棟,位于地勢最高的營區西側,依山而建,前設廣場,大樓建筑居高臨下,視野開闊,統攬全局,便于營區管理。
(2)生活區,設有臨時來隊家屬樓、干部宿舍樓等,位于營區北側,座北朝南,依山而建,規劃二棟為一單元、四層外走廊布局、圍合而成。
(3)生活服務保障區,設有綜合食堂、俱樂部、供應站、衛生隊等生活保障服務用房。其中綜合食堂,集約建設,位于綜合辦公樓和營連生活樓之間。
(4)活動訓練區,設有標準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等活動場地和室外綜合訓練場地,位于行政辦公區前方營區中央,使各功能區相對獨立。
在規劃設計中,注重環保節能設計,一是營連生活樓官兵洗澡用熱水采用空氣源熱水系統置于屋頂平臺,提高效能,便于日常維護管理。二是綜合食堂采用節能煤灶,節約投資,減少污染,提高效能。三是對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滿足排放標準后統一排入營區排污管理,環保節能。
在建筑規劃設計時,整體設計風格力求在統一中求變化。針對周圍環境草木茂密以及周邊民居建筑屋頂大多采用紅瓦的特點,辦公樓、營連生活樓、干部宿舍、招待所等均為坡屋頂,白墻紅瓦藍玻;文化活動中心因其跨度大,采用網架結構,以白色為主,突出現代元素;車庫等工作用房外墻采用迷彩涂料,融入周邊環境,利于保密。實現了錯落有致、輪廓豐富的山地建筑的風格。
生態營區規劃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倡導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在高效和諧,在經濟、技術、自然等多方面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包括節約用地、合理規劃平面和空間、節水、節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注重生態環境、遠離污染,延長建筑壽命,具有良好的抗災能力等多項指標。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生態營區的穩步建設,一個個綠色環保營區必將呈現在我們面前,為廣大官兵提供健康舒適的辦公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