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斌
1臨床實踐認為,使用X線胸片檢測肺結節的效果不如CT掃描清晰準確[1],掃描中常將參數設定為250mAs,由于存在較大的輻射劑量所以沒有推廣應用[2]。但對于肺癌患者來講,CT掃描無疑是最佳的檢查方法,因此,國內外學者開始探究能否在保證準確度的同時降低輻射劑量。在長期研究后提出[3],應用中選擇低劑量參數可以滿足上述要求。研究中主要關注的是靈敏度的問題,對病灶密度的探討并不多,本文中將選擇密度不同的胸部模型,選用 64層螺旋 CT儀并在實施掃描的過程中設定兩種不同劑量(一種為低劑量),通過評價兩種劑量的掃描檢測指標以分析低劑量掃描的有效性。
1.1 臨床資料
選擇密度不同的胸部模型,要求直徑低于13mm(最低值為2.5mm),一種屬于低密度模型,一種屬于軟組織模型,還有一種屬于毛玻璃模型,制作原材料分別為石蠟、家禽組織、橡塑海綿,均統一為球形,每個模型中都有大小不相同的結節,數量為7個,掃描中不會出現物理變化,穩定系符合要求。
1.2 方法
選用64層螺旋CT儀(菲利浦),在實施掃描的過程中設定兩種不同劑量(250mAs、30mAs),管電壓不變,均為常值 120kV,并統一操作 4次,設定1.07為螺距,旋轉定時 0.75s,儀器組合選擇 64×0.625mm,并在掃描后給予圖像重建,通過評價兩種劑量的掃描檢測指標分析有效性。
1.3 可見度評分
不可見為0分,可見、無清晰界限為1分,可見、有模糊界限為2分,可見、整體清晰為3分。
1.4 數據統計
統計選擇 SPSS軟件包(13.5),卡方檢驗,方差分析,P<0.05差異性有效。
2.1 CT值等統計指標對比
掃描中所設定的兩種不同劑量得到的局部 CT值相近(P>0.05),差異性無效;而CT值標準差有所不同(P<0.05),差異性有效,電流與計算值呈負相關,詳見表1。

表1 CT值等統計指標對比
2.2 30mAs輻射劑量相對更低,DLP、CTDIw分別為26.3mGy·cm、1.8mGy,而 250mAs的值分別為220.0mGy·cm、14.6mGy,30mAs的可見度高,詳見表2。

表2 可見度評分對比
對比掃描圖像發現,影響清晰度的相關因素為劑量、密度和體積,三者均為正相關因素,這與Hartman TE等人的報道結果相符[3]。病灶的密度和體積是不能改變的,而劑量卻可以通過改變參數調節。臨床掃描中將參數設定為250mAs,就是為了可以獲得清晰的圖像,但是此劑量下存在較大的輻射劑量,不適合大范圍使用。因此,臨床醫師考慮調節劑量至既可以發現病灶又能減少輻射劑量。本文中選擇了使用低劑量掃描,對比結果表明30mAs輻射劑量相對更低(DLP、CTDIw 分別為 26.3mGy·cm、1.8mGy),且可見度高,可清晰的展示毛玻璃模型的中結節病灶;掃描中所設定的兩種不同劑量得到的局部CT值相近(P>0.05),差異性無效;而CT值標準差有所不同(P<0.05),差異性有效,因此,可在肺結節的檢測中選擇低劑量掃描。
[1]吳曉華,馬大慶,張忠嘉,等.多層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發現肺結節的臨床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38(7):767-770.
[2]丁娟,肖湘生,李惠民,等.多層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對肺結節或腫塊的評價[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9,21(8):809-813.
[3]Swensen sJ,Jett JR,Hartman TE,et a1.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five-year prospective experience[J].Radiology ,2010,235(4):25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