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9月5日文章,原題:中日的網絡緩和 中國和菲律賓之間就黃巖島問題出現對峙以來,網絡上的交鋒也在熱鬧上演。4月20日至5月18日,雙方黑客輪番出戰,貼出宣稱對爭議島嶼擁有主權的信息,同時嘲弄對方。此外,今年5月26日,中國巡邏艦截斷越南石油勘探船電纜的事件,引發兩國黑客篡改和搞垮了數以千計的網站。
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釣魚島爭端包括海上對抗、激烈辯論以及民族主義分子的登島行為。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國并沒有發生廣泛的網站篡改事件。中國黑客曾談及可能的攻擊目標,列出IP地址和電子郵件地址,但卻沒有下文。鑒于中國與菲律賓和越南的爭端,人們可能以為會有更多的黑客攻勢。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
有兩種可能的解釋。第一,也許日本和中國的黑客已達成一個共識,認為網上互攻對雙方都不起作用,因此正訴諸更復雜的攻擊,以求造成真正傷害。雖然我不是特別相信這一論斷,但2010年9月,黑客組織“中國紅客聯盟”的成員曾反對“毫無意義的攻擊”,相反建議黑客專注于“使對方網絡受到致命破壞或是獲取敏感信息”的真正攻擊。他們還補充說,“任何攻擊都將被悄然執行”。
第二,大規模的網站篡改和政治黑客攻擊更有可能發生在雙方存在明顯實力差距時。如差距較大,實力較強的國家自信能掌控任何程度的沖突后果,并認為弱勢一方不會采取進一步行動。攻克網站的風險很低。對于弱勢一方來說,網絡是一個非對稱武器,好處是可以進行貌似合理的推諉。同時弱勢一方也比較確信對方行動不會升級,否則會被看作反應過度。
中國和日本在常規軍事實力方面十分接近,雙方利害關系環環相扣。任何一方都沒有把握能在局勢升級時控制局面。近日,兩名中國公民強行摘下日本駐華使館車輛上的國旗。此時,篡改網站的做法只會火上澆油,而雙方更傾向于緩和矛盾。(作者亞當·塞加爾,田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