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晗 |
生在澳洲
——北京爺們兒的澳洲“懷孕日記”
| 李晗 |

《生在澳洲》
人民日報出版社
全書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來嬉笑調侃一家北京人在墨爾本的快樂生活,并結合時下流行的語言、電影以及事件,希望能給國內年輕的爸爸媽媽、準爸準媽們以及在工作生活壓力下,節奏日趨緊張的年輕人們,帶來一份真誠的快樂。
兒時,常聽老爸講宇宙和外星生命,那時小似懂非懂;長大后,方知宇宙中有數不清的星系,而我們所在的銀河系里,就有2000億顆恒星。在浩瀚如煙的宇宙中,地球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小沙粒,至于人的渺小就更不用說了。但渺小的身體和短暫的生命,我們更應該珍惜呵護,因為作為有生命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只有這一次。
好了,言歸正傳。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正在逐步打開國門。然而,由于地域、歷史、文化等東西方的差異,很多中國年輕人并不了解國外與眾不同、豐富多彩的生活。我通過記錄一個小生命的孕育和成長過程,向國內的年輕朋友詳細介紹澳大利亞的醫療系統、生產就醫過程以及不同于國內的育兒方式,還有各種生活信息和美麗的自然風光,展現一個多元化的西方社會,以滿足越來越多年輕人盼望了解國外生活,探索、學習新鮮事物的欲望。
Jay爸 2011年12月30日
今天上午,帶著貝寶來到了我們家所在社區的診所。
在澳大利亞以及很多西方國家,醫療體系和老百姓就醫的過程其實是和國內有點區別的,大家就隨著貝寶懷孕就醫的過程,來了解一下在西方社會怎么看病吧。
首先我們在自己測試后得知懷孕了,要立刻聯系所住社區的診所。這種社區的診所是澳洲醫療體系中最基本的單位,任何要看病的人一般都是先和診所前臺預約,然后再到診所看病而并非直接去醫院。在診所看病的時候,如果病人需要一些特殊的檢查,那么診所的GP會把病人推薦到相應的檢查機構,比如超聲、核磁什么的。檢查機構的工作人員在病人檢查后,會把結果反饋到社區診所的GP那里。如果需要進一步專業治療的話,診所的GP會把病人推薦到相應的專科醫生和醫院那里。這就是一個簡單就醫過程,當然了,一些急癥肯定是要直接去醫院急診室的。
而在社區診所中工作的醫生,被人稱為GP(General Practitioner),我們姑且就理解為全科醫生吧。其實他們的任務就是治療一些相對簡單和基本的疾病。一旦病情復雜,他們就要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將患者推薦到最為對口的專科治療機構。在澳洲,不少大醫院的醫生都是先通過GP的執照考試,然后再一步步地考取專業醫師(Specialist)的專業執照,比如婦產科、兒科、心臟外科等等。
懷孕和看病,其實大同小異。我們如約來到了住家附近的Medical One診所,由于這是我們搬家后第一次來這里,所以GP先為貝寶建立了就診檔案。其中包括個人信息,曾經的就醫記錄以及有無各類病史等等。檔案建好之后,GP詢問了貝寶末次的月經,然后確定了預產期為6月28日,那天正好也是貝寶的生日。接著又為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整個懷孕生產的過程,最后,需要我們選擇私立醫院生產還是公立醫院生產。
在澳大利亞,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是有一定區別的:初產婦適合選擇私立醫院,因為那里的就醫環境相對較好,而且私人醫生會自始至終地進行孕期檢查并最終完成接生。每次檢查,醫生都會用一種小型B超儀監測胎兒的發育情況,很是認真負責。但是孕婦需要額外支付醫生費用和私人醫療保險;而公立醫院的就醫環境相對稍差一些,如果沒有緊急情況發生,孕婦大部分的檢查都是由助產士來操作,而且最后孕婦的分娩也是由助產士來完成的。不過孕婦從懷孕到分娩的整個過程不需要花錢,費用全部由澳大利亞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支付。
由于貝寶是第一次懷孕,沒有任何生產經驗,再加上我們已經提前買好了私人保險,所以我們自然選擇了私人醫生和私人醫院Frances Perry House來生寶寶。這所醫院的設備、住宿及飲食條件都是墨爾本數一數二的,而且寶寶生完三天后,還可以選擇住在墨爾本的五星級飯店里休息。
確定好了醫生和醫院之后,GP為貝寶常規檢查了心跳、血壓等,接著是抽血化驗,檢查內容包括:血型,HCG,(就是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確定懷孕的檢查),水痘帶狀皰疹,B19微小病毒,梅毒,風疹病毒,艾滋病病毒,丙肝抗體,甲狀腺功能,維生素D以及各種微量元素。抽完血后還要進行尿液檢查,包括尿糖、尿酸、尿蛋白等一系列項目。
化驗結果大約在兩周后出來,GP需要把化驗結果外加一封推薦信給我們,然后我們預約私人醫生。在第一次見面時把這些資料交給醫生,這樣就基本完成了由診所GP轉到專科醫生的過程。
從社區診所出來后坐在車上,看著貝寶目前還是因肥肉而略微拱起的腹部,想想再過10個月我就要升級當爸爸了,一股暖流頓時涌上心頭。于是暗自下定決心,從今天開始,我要把老婆孕育寶寶,一直到寶寶誕生的經過全程記錄下來。等將來寶寶長大了,我們也老了,坐在一起翻開日記再看看,會多么的愜意!那是我們家寶貴的財富啊!
傍晚跑步鍛煉的時候心情大好,平時跑了無數圈的小區草地今天看起來卻是格外的美麗。于是跑回家拿出了相機,對著夕陽下的小區開始照起相來。
我覺得,生動的文字加上美麗的圖片,才能構成一本完美的日記嘛。
我現在的心情就如同雨過天晴后的小區——爽啊!^_^
溫馨小貼士
關于維生素D
作為以白為美的中國女性來講,避免曬太陽可以防止變黑變丑,可同樣引發另外一種結果,那就是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減低。
維生素D(Vitamin D)屬脂溶性維生素。它的種類很多,以維生素D2(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較為重要。雖然人們通過一些食物(比如香菇、魚油等)可獲得維生素D,但是最主要的獲取途徑還是曬太陽。通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人體皮下的膽固醇能轉化為維生素D,并且極易被人體吸收。因此維生素D也有著“陽光維生素”的美譽!
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在于維持血清鈣磷濃度的穩定,保持骨骼的強壯。維生素D缺乏會引起骨頭和關節疼痛、肌肉萎縮、失眠、緊張等癥狀,甚至還會導致少兒佝僂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
而在懷孕或母乳喂養的時候,體內維生素D含量低,容易產生一些妊娠并發癥,還會對寶寶的成長、牙釉質的形成和寶寶的身體處理鈣的方式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可能讓寶寶有出生時患佝僂病或在兒童期發展為佝僂病的風險。
因此準媽媽們不要怕曬太陽,因為它能給你和寶寶帶來健康。澳大利亞的醫生告訴我們,每天只要裸露雙臂在充足的陽光下照射20分鐘便可滿足一個成年人每天所需要的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