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王雪平,張春紅
(1.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開封475003;2.沈陽農業大學,遼寧沈陽110161)
不同改性大豆分離蛋白乳化性比較研究
郭永1,王雪平1,張春紅2
(1.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開封475003;2.沈陽農業大學,遼寧沈陽110161)
利用氮氣水浴加熱、微生物谷氨酰轉氨酶(MTG)以及二者復合改性大豆分離蛋白(SPI),3種處理結果比較發現,氮氣水浴加熱改性SPI的乳化性有所增加,比對照提高了7.2%,氮氣水浴加熱改性SPI和MTG改性的乳化性穩定性顯著增加,分別比對照提高了91%、42%,并經電鏡觀察改性SPI微觀結構,探討了SPI改性機理。
氮氣;谷氨酰轉氨酶;大豆分離蛋白;乳化性
Abstract:When SPI was modified by microtransgluminase,nitrogen or comprehensive modification,the function of comprehensive modified SPI by nitrogen and MTG were improved.Emulsification property of modified-SPI was higher than original SPI by 7.2%.But the emulsion stability property of SPI by nitrogen or MTG was higher than that by 91%,42%.Then the modifica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after different modified-SPI were inspected by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Key words:nitrogen;microtransgluminase;soy protein isolate;emulsification property
開發和利用大豆是當今食品工業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大豆蛋白的改性更是當今研究的前沿課題之一。目前,世界各國主要集中于大豆分離蛋白(SPI)多功能性的開發,已經開發出多種專業化的大豆蛋白產品,而我國這方面比較落后,品種單一[1-2]。大豆蛋白的功能性是指在食品加工、制取、配制、烹調、儲藏及銷售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理化性質的總稱,如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膠性、吸油性、黏度、彈性、固定風味等[3]。其中大豆分離蛋白的乳化性及乳化穩定性對于香腸、膠漿、蛋糕等食品制作過程中油脂乳化的形成與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實驗利用物理改性以及酶復合改性等方法處理SPI[4-6],力求探討出新的既安全又高效的提高SPI乳化性和乳化穩定性的方法,并深入討論大豆蛋白改性的機理,為大豆蛋白的深加工和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和應用參考。
五菊牌普通SPI:黑龍江天菊公司;谷氨酰胺轉胺酶:沈陽農業大學。
RVA-3D型快速粘度分析儀:澳大利亞Newport科學儀器公司;Himac CR21G高速冷凍離心機、S-450型電子掃描顯微鏡;日本日立公司;FD-5型真空冷凍干燥機:北京博醫康技術公司;KDN-04凱式定氮儀:上海新嘉電子有限公司;氣體流量計:北京六一儀器公司;高壓氮氣瓶:成都開來壓縮氣體公司;氣體減壓閥:成都開來壓縮氣體公司;1100型分光光度計:北京瑞利儀器公司。
1.3.1 經單因素和正交試驗確定最佳氮氣水浴加熱改性處理條件和方法
稱取20 g SPI放入反應器中,充入氮氣,于70℃水浴中分別反應2 h??刂瞥涞繛?.0 L/min,反應結束后,分別測定SPI的各種功能性,并用電鏡掃描觀察改性SPI的微觀結構。
1.3.2 經單因素和正交試驗確定最佳MTG改性處理條件和方法
配成10%SPI溶液,控制反應體系pH 6,添加MTG酶用量為0.4 U/gSPI,于70℃反應1 h,離心,水洗,冷凍干燥,過篩,得到MTG改性SPI,反應結束后,分別測定SPI的各種功能性,并用電鏡掃描觀察改性SPI的微觀結構。
1.3.3 復合改性處理條件和方法
稱取60 gSPI于反應器中,充入氮氣,充氮量為5.0 L/min,60℃反應1 h,配制成10%SPI溶液,控制反應體系pH 7,添加MTG酶用量為0.3 U/gSPI,60℃反應1 h,然后經過離心、水洗、冷凍干燥、粉碎、過篩,得到復合改性SPI。反應結束后,分別測定改性SPI的功能性,并用電鏡掃描觀察改性SPI的微觀結構。
1.4.1 蛋白質乳化性和乳化穩定性的測定
采用攪打法測定[7]。
1.4.2 電子掃描顯微鏡的觀察
將SPI樣品在固定臺上噴金后,于電子掃描顯微鏡下觀察、拍照。
1.4.3 谷氨酰胺轉胺酶酶活測定方法
采用比色法[8]。

由圖1可知,氮氣水浴加熱改性SPI的乳化性有所增加,比對照提高了7.2%,MTG改性和氮氣復合改性分別比對照降低23%、56%。
不同改性SPI乳化穩定性,見圖2。

由圖2可知,氮氣水浴加熱改性SPI和MTG改性的乳化穩定性顯著增加,分別比對照提高了91%、42%,氮氣復合改性比對照降低27%。
綜合氮氣改性,MTG改性,氮氣復合改性3種處理結果,從中篩選出大豆蛋白改性后功能性顯著提高的最佳處理,可以發現:要求乳化性,乳化穩定性顯著提高的食品,需要選擇氮氣水浴加熱處理。
不同改性對SPI微觀結構的影響,見圖3~圖6。


從圖3和圖4對比可以發現,天然SPI顆粒多為球狀,邊緣比較光滑,彼此之間連接緊湊。SPI經過MTG改性之后,許多蛋白質顆粒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外部呈不規則狀,內部出現小的空洞。因此,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SPI經MTG改性后蛋白質之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交聯。
從圖3和圖5觀察比較,可知而氮氣改性之后的SPI的分子間距離明顯增大,彼此之間連接比較松散,而且內部出現較多空隙,充分證明氮氣改性有助于蛋白質分子的伸展。
在氮氣復合改性SPI的微觀結構(圖6)中,可以發現,原來的片狀結構完全被破壞,球蛋白之間彼此連接成為比較規則的蜂窩狀結構。推測原因可能是由于先經氮氣處理后,使SPI分子之間的距離加大,蛋白質因發生變性,蛋白質的多肽鏈的側鏈斷裂開來,形成開鏈狀態,分子從原來有序的緊密結構變成疏松的無規則狀態,再經MTG作用,分子間相互交聯,但因彼此間距離較大,變性的蛋白質分子相互凝聚、相互穿插凝結成網狀的凝聚體,水分被包在網狀結構的網眼中,變成蛋白質凝膠。
SPI的乳化穩定性與乳化性在氮氣改性過程中,乳化穩定性有所增加,乳化性稍有增加,分析認為,這種處理促進了蛋白質分子三維結構的破壞,使其二、三級結構部分展開,增加了反應基團特別是SPI球蛋白中疏水基團的暴露,因而提高了SPI的乳化性;另外由于SPI的黏度和凝膠性增強,提高了高度水化界面蛋白質膜的表面黏度和韌性,從而大大提高了乳化液的穩定性。
在MTG改性過程中,乳化穩定性顯著增加,乳化性下降,認為當大豆蛋白以高度黏彈性的緊密結構存在時,可能會阻止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展開和吸附到界面上,因此不利于形成乳化液,但可能會穩定一個已經吸附的蛋白質膜,以防止它變形或解吸。后一個效應有利于乳化液的穩定[9]。因此,經MTG改性后SPI的乳化性降低,而乳化穩定性增加。
氮氣復合改性過程中,乳化性和乳化穩定性顯著減小,認為主要是因為復合改性SPI的疏水性基團基本參與了形成高度黏彈性的緊密結構,相對造成疏水性基團減少,表現為凝膠性增強而乳化性和乳化穩定性顯著降低的結果。
[1]石彥國.國內大豆分離蛋白產業現狀與發展分析[J].食品與機械,2000(3):25
[2]陳春佳,張寶琴.大豆蛋白質功能性調整及其他產品的開發利用[J].食品科技,2000(4):21-23
[3]李川.大豆蛋白改性[J].食品工業科技,2000(3):75-76
[4]張春紅,郭永,唐寧,等.熱烘改性對大豆分離蛋白功能性的影響[J].食品科技,2004(1):30-32
[5]劉大川,楊國艷.大豆分離蛋白的制備及產品功能性研究[J].中國油脂,2004(12):56-61
[6]張春紅,張佰清,孫煥,等.利用氮氣和谷氨酰胺轉氨酶對大豆分離蛋白改性機理的研究[J].糧油加工,2004(9):42-43
[7]Zhu Y.Microorganism transglutaminase a review of its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1995,44(7):277-282
[8]Ando H,Adadi M,Motoki M.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noyal transglutaminase derived from microorgnism[J].Agric Biol Chem,1989,53(5):2613-2617
[9]O R菲尼馬.食品化學[M].王璋,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85-88
Studies on Emulsification Property of Soy Protein Isolate(SPI)Modified by Nitrogen and Microtransglutaminase(MTG)
GUO Yong1,WANG Xue-ping1,ZHANG Chun-hong2
(1.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Kaifeng 475003,Henan,China;2.The College of Food Science,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1,Liaoning,China)
2011-12-22
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項目《大豆分離蛋白復合改性和應用研究》(2010B550006)
郭永(1974—),男(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食品加工技術研究和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