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霞
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研發活動在經濟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企業研發出現了一些新特征,同時也暴露了研發活動及效率中存在的問題,提升企業研發效率勢在必行。
一、企業研發活動呈現鮮明特點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企業逐步成為研發經費的主要來源,也逐步成為中國研發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尤其是近年來市場競爭加劇,企業愈發意識到研發對于開展產品和市場創新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意義,研發支出不斷增加,研發人員數量也有大幅增長。在總體規模和研發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中國的企業研發活動也顯示出明顯的區域與行業特征。企業研發投入繼續向少數高技術和中高技術行業集中,在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的行業有5個。從企業研發投入的變化情況看,高技術和中高技術行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長較快,呈相對集中趨勢。中國企業的研發活動呈現出“屬地”特征。以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為例,明顯具有東部企業的研發支出規模遠大于中西部企業的特征。研發投入超過百億元的省市都集中在東部地區,僅廣東、江蘇、山東和上海的研發投入就占了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的49.2%。
二、研發能力和效率有待改進和提高
雖然企業研發在總體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和發展,但是政府相關政策對研發效率的重視程度不夠,企業研發能力和效率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1.整體研發能力和效率不高。當前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國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科技競爭力并沒有取得相應的大幅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的科技國際競爭力在世界49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中的排名一直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其中與企業技術創新直接相關的15項指標普遍落后。同時中國單位研發投入的科學發明和技術創新成果還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包括人力、財力等綜合因素在內的總科技投入大約是美國的1/4,科技產出卻只有美國的8%至9%,即中國研發效率只有美國的1/3左右。
2.企業研發效率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當前企業研發經費只有極少的一部分用于基礎研究,這樣的資金配置從長期來看是低效率的,極有可能導致企業研發后勁不足從而影響企業的研發效率和長期競爭力。而且企業在新產品開發上的力度也不夠,新產品開發經費占技術開發經費比重、新產品開發項目占科技活動項目總數的比重以及新產品實現利稅占企業利稅總額的比重等相關指標多數止步不前,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在新產品產出這一方面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從而相對于研發經費投入的主體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當前中國企業的研發活動效率并不高。
3.政府政策體系需進一步關注效率問題。中國當前科技政策體系的根本出發點和基本目標是促進國家和社會創新能力的增強,根據現有政策的內容和發揮作用的領域,有科技政策、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在當前的政策中,國務院各部門的規章較多,真正的法律較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應有的法律效力。而且和中國的經濟發展背景相對應,在改革開放以后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更多的屬于粗放型經營,相應的科技政策重點側重于促進和激發研發創新的積極性,增加創新投入以及產出數量等方面,對于研發效率考慮不夠,也沒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出臺。在中國的科技政策體系以及研發活動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的前提下,繼續注重量上的提升意義已經不大,尤其是在資源稀缺競爭激烈的社會背景下,如何通過政策引導企業注重研發效率問題開始凸現其關鍵意義。
三、提升企業研發效率的具體措施
基于當前中國的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政府對研發效率觀念的引導以及通過宏觀政策完善市場環境是更為迫切的。
1.引導企業提高研發積極性并樹立效率意識。政府要從法律上來強化國家對企業研發活動及其成果的認同,如專門制定針對企業研發的法律法規,對企業自主研發創造出來的成果給予重點扶持等。通過這些相應措施讓企業以及研發人員看到研發成果歸屬的明確性,從而提高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企業應開展自身改革,建立有效機制選擇和培育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家和科技人員,從而為企業研發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在對企業員工進行績效考核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企業研發效率提高的宗旨,重點激勵企業家的自主創新行為和科技人員增加研發成果和提高研發效率的創新激情。
2.實施差異化政策縮小各地區研發效率差距。針對各(下轉第33頁)(上接第38頁)省市間研發效率差距較大的局面,進一步制定不同區域的指導方針和政策措施。積極引導東部地區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鼓勵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進行技術轉移,或者與中西部地區聯合創新。中西部地區要作為重點發展地區,給予資金和政策上的優惠,對資金使用的效果應給予嚴格監督。另外應積極引導中西部地區不同所有制企業增加創新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特別是加強對東部發達地區的技術消化吸收。
3.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并積極提高研發效率。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新增長點,但是中小企業由于研發能力薄弱、資金不足、相關信息缺乏等,開展研發活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應再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國國情和廣泛吸納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對中小企業的研發現狀及困難進行實地調查,制訂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應有針對性地選取企業研發的關鍵環節給予較大幅度優惠,比如企業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可從政府那里得到占其開發費用一定比例的經費補助或者稅收減免。對于企業間技術協作的創新成果,給予協作成員共同的稅收優惠,特別是對于一些國際領先的創新技術,應給予更大的稅收優惠,從而為企業進一步開展協作創新提供更大的激勵。
[此研究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902002)、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1020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