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苗
安全是煤炭生產企業永恒的主題。黃陵礦業公司始建于1989年,現有職工5500余名,人員來自四面八方,素質參差不齊,文化背景、工作閱歷、生活習慣千差萬別。而黃陵礦區又是一個“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事故多發的礦區,特別是一號煤礦,瓦斯涌出量在全省位列第二。2008年初,隨著一號煤礦開采的不斷延伸,二號煤礦建設的快速推進,職工的安全意識、礦井的硬件設施、傳統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經成為公司安全管理的短板。為了扭轉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公司以“抓基層、強基礎、練基本功”為突破口,將安全工作的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全面探索和實踐了人本精細化管理,層層推進、不斷深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5+5”崗位管理文化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有:把安全生產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安全文化建設為引領,把精細化管理與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相結合,實現了安全生產的靜態達標與動態控制。
一、以安全文化建設為引領,提升全員安全意識
公司按照“聚精會神抓安全、一心一意強管理”的工作思路,確立了“事故可防可控”、“安全至高無上”的理念;提出了“對高瓦斯礦井按照高突礦井管理”、“安全從零開始到零結束”和實現“三零”(零違章、零隱患、零事故)的安全工作目標;制定了安全管理“二十條紅線”等安全制度;堅持以人為本,“人人都是安全員、人人都是危險源”,形成了“人人負責”的安全責任體系,建立安全風險抵押金和安全賬戶制度,安全考核結果成為影響員工收入的首要因素。安全文化建設的系統推進,使“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成為礦區干部職工的共識,實現了安全由被動式管理向崗位自主管理的轉變。作為高瓦斯礦區,公司始終保持良好的安全生產發展態勢,特別是一號煤礦,安全生產無死亡達到五周年,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二、全面加強“三基”建設,夯實安全生產基礎
以“抓基層、強基礎、練基本功”的“三基”建設為突破口,一方面,著力于硬件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以來累計投入安全資金20億元更新礦井安全生產條件的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使礦井機械化裝備水平達到100%;大力實施數字化礦山建設,先后建成了集監測監控、自動化控制、信息傳輸、生產調度為一體、西北地區一流的一、二號煤礦數字化調度中心;樹立“瓦斯為天”理念,與國家瓦斯治理中心合作,全方位落實礦井瓦斯治理工作,將高瓦斯礦井轉變為低瓦斯礦井生產,極大地增強了礦井的防災抗災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大力實施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推行以“定置、編碼、標識、看板”為內容的四項技術,提高了作業效率。推行干部走動式管理,把干部跟班上崗提升為嚴密閉環的精細走動管理。推行安全隱患全編碼閉環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的強力支持,現場管理步入科學化軌道。健全“三工”轉換激勵機制,把員工績效評價與成就感、榮譽感匯集為成長動力。加強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形成了過程控制與目標管理相匹配的標準考核體系,質量標準化、操作規范化成為安全發展的基礎工程、生命工程,公司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所屬兩對礦井均被評為國家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
三、以五精管理為抓手,不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為實現安全文化與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公司在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提出了“五精”管理的要求。即:用精細管理提高礦區的安全發展水平,實現了安全質量標準化由靜態達標向動態提升的轉變;實施菜單式安全精準確認管理,通過“四員聯簽”、“三三整理”、危險源辨識確認、重大操作安全確認的推行,消除了重大安全隱患,減少了習慣性違章,使各類事故發生率降到最低;推行“毫米、秒、克、厘”精確作業法,創建了一大批精品工作面、示范段和精品硐室,有效地提升了礦井質量標準化建設水平;開展精益管理,實現了粗放式管理向集約化管理的轉變,提高了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通過環境刷新和形象塑造的精美管理,使礦井面貌煥然一新,從而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使職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五精”管理的強力推行,保障了礦井安全,提高了效率效益,公司噸煤工效位居全國行業先進水平,一號煤礦被評為全國特級安全高效礦井,二號煤礦被評為全國一級安全高效礦井。
四、以崗位管理為根本,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崗位是企業組織中的細胞,是企業管理的前沿,是戰略、觀念、人才、管理和制度發揮作用的平臺。近年來,公司在深化“五精”管理的同時,圍繞崗位成長成才、崗位素質提升和崗位價值考核,全面推行崗位自主管理。第一是以塑造本質安全型職工為目標,開展形式多樣、因人而異和注重實效的安全培訓,并通過與高校聯合辦學,重獎自學、函授取得學歷的職工,鼓勵職工成長成才。第二是開展以“崗位描述”、“手指口述”為主要內容的“雙述”活動,變過去的被動式培訓為職工主動學習,提高了職工應知應會、隱患的防范以及處理能力,使崗位素質得到很大的提升。第三是推行“人單合一”的崗位價值精細管理。公司細化全面預算管理,以崗位為最小核算單元,引入內部市場機制,建立科學定額體系,確立崗位交易規則,借助信息化平臺核算崗位價值系數,其中安全指標占最大比重。依據崗位經營效果和安全考核結果決定效益工資,打破了國有企業大鍋飯平均主義的傳統分配模式,真正體現了按勞取酬的分配原則,起到了“崗位都是利潤源、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效果,實現了“崗位增值、企業增效、員工增收、保障安全”的目標,得到國家行業主管領導和省委主要領導的肯定。
五、以管理文化品牌建設為平臺,打造本質安全型礦區
今年以來,公司不斷鞏固、深化五精管理,積極開展職工“三功兩素”修煉,全力打造黃陵礦業“5+5”崗位管理文化品牌。即:加強職工知識功底、專業功力、技能功夫和身心素質、職業素養修煉,實現精細、精準、精確、精益、精美的“五精”管理,打造本質安全誠信崗、質量標準規范崗、創效創新增值崗、學習成長成才崗、快樂和美文明崗的“五星”員工。其中,“三功兩素”的修煉是基礎,“五精”管理是途徑,“五星”員工是目標。只有培育出三功扎實、兩素過硬的職工,才能在工作過程中達到五精的要求,并進一步成長為“五星”崗位職工。五星崗位依次遞進,無工傷、無違章、無隱患、聯保無失敗的“四無”職工,才能取得本質安全誠信星,進而具備晉升另外四顆星的資格。公司打造5+5崗位管理文化品牌,旨在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能力、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通過培育本質安全型人,打造本質安全型崗,實現建設本質安全型礦區的目標。
黃陵礦業公司通過開展崗位管理文化建設,把安全發展作為人本精細化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吸收優秀企業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將安全質量標準化與精細化管理相結合,極大地增強了礦井防災抗災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為礦區實現規模化生產和延長安全生產周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