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昱
(中石油中亞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
調壓撬是集過濾、計量、加熱、調壓為一體的燃氣調壓計量設備,天然氣經來氣管線引入本裝置,經裝置中濾芯式過濾器除去天然氣中的5um以上的固體粉塵顆粒等雜志,經氣體渦街流量計對來氣用氣量進行計量,流量計算由流量計算機完成并將用其總量上傳至站控系統。
流量計后設有電動球閥,可由站控系統將計量故障回路切換到備用回路。經計量后的天然氣進入直接作用式電加熱系統,將天然氣升溫后進入壓力控制系統。

一級壓力控制系統由1臺安全切斷閥和2臺調壓閥串聯在一起組成,二級壓力控制系統由2臺安全切斷閥和1臺調壓閥串聯在一起組成。安全切斷閥、調壓閥為相互獨立的設備。正常情況下,安全切斷閥和監控調壓閥處于全開位置,由工作調壓閥對下游壓力進行控制。當工作調壓閥出現故障,無法控制下游壓力時,監控調壓閥開始工作,以維持下游壓力的安全范圍。若監控調壓閥也出現故障,不能控制下游壓力時,安全切斷閥則自動切斷氣源,以保證下游管道和設備的安全。
一般情況下,兩個供氣支路同時工作,同時在每個供氣支路均可獨立承擔整個系統的負荷進行配置,保證燃氣輪機供氣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調壓撬電加熱控制柜專為天然氣自用撬天然氣加熱設計,主回路由一個進線斷路器QF1、接觸器KM1和一個調功器RKZ3組成。控制回路包括繼電器xJx、PID溫度控制儀MAC50D以及報警指示燈xHx和報警蜂鳴器xH01組成??刂葡到y具有本地/停止/遠程的操作模式以及手動/自動操作模式,同時系統具有過熱、故障指示、過電流、防雷等保護功能。
控制參數分別設置為:法蘭報警溫度TE1:90℃;加熱芯高溫報警溫度TE3:80℃;加熱芯高高溫報警溫度TE2:150~195℃;加熱器出口溫度給定值TE4:10~20℃。在自動控制模式下,電加熱器是由一塊溫度控制儀TE4實現主控功能。在此控制模式下,主控溫度表TE4采集電加熱器出口溫度,如果采集到的電加熱器出口溫度低于設定的溫度,則經過PID的計算輸出4~20mADC的信號并輸出給調功器,同時如果工藝管道內有氣體流動,并且引起了流量開關動作,使流量開關輸出閉合節點信號,則調功器輸出需要的功率,對加熱器的輸出功率進行0~100%的平滑調節,如果溫出口溫度高于設定溫度或者流量開關沒有動作,則加熱器停止工作。
在手動控制模式下,則屏蔽了溫控儀TE4的輸出信號和流量開關的輸出信號,通過WR手動輸出旋鈕直接控制調功器進行功率的輸出控制加熱器的功率。
如果綜合報警存在,則無法啟動加熱器,只有當報警狀態消失且經過人工復位(旋轉SA5復位開關)后,電加熱器才能重新啟動。
在就地控制模式下(旋轉SA3就地和遠程控制按鈕),可以在控制柜上直接啟動和停止電加熱器。在遠程控制模式下,可以在SCADA系統中,通過HMI發送命令(啟動命令為保持信號)去啟動和停止電加熱器。在這兩種控制模式下,都可以通過控制柜的緊急停止開關SA4停止加熱器的工作。
加熱器的運行、停止、綜合報警狀態以及工作電壓和電流值可以從SCADA系統的HMI畫面上進行遠程監控。遠程和就地的狀態就是控制是否給加熱器供工作電源,遠程就是在SCADA系統中給加熱器進行控制,就地就是在控制柜中進行啟動或停止按鈕控制;手動/自動是控制機柜中調功器的電流輸出的大小,在自動狀態時通過出口溫度經過PID計算,輸出4~20mA DC控制調功器的輸出。在手動狀態下直接給出調功器的輸出,輸出值通過調節控制柜面板的旋鈕進行手動輸出。電加熱器設有法蘭溫度報警指示燈H3、高報溫度報警指示燈H4、高報溫度指示燈H5、流量指示開關燈H6,所有這些報警在線路中都為開關閉合報警,為常開觸點。
當任何一個報警產生時,會有相應的報警指示燈顯示。若消除此報警,無論是在就地或遠程控制模式下,都必須通過控制柜的復位開關進行復位操作。
復位開關是帶鑰匙的非自復位式開關,每次進行復位操作后必須人工旋轉鑰匙把開關恢復到工作狀態。復位開關在復位狀態會屏蔽系統的所有的保護功能,如果復位操作之后,沒有恢復到工作狀態,會導致電加熱器在無保護的狀態下工作,容易產生事故。

為了避免控制中發生事故。首先,電加熱控制柜內超溫保護回路和報警回路應分開設置。任何工作狀態下超溫保護回路不應被屏蔽。其次,可以調整流量開關設定值至2~3m/s,適當降低敏感度。并且在復位開關、急停按鈕等重要開關應增加醒目的警示標示。同時,為了進一步保障設備的安全性,將電加熱器芯的溫度信號上傳至站控系統并進行超溫報警。手動功能鎖定,正常情況下不允許操作。
[1]李明誠.石油與天然氣運移研究綜述[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0(4).
[2]Gas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iping Systems,ASME B 31.8-2007.
[3]王志昌.輸氣管道工程[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
[4]姚光鎮.輸氣管道設計與管理[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