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森 ,武 旭 ,李 青 ,任麗萍 ,趙占軍 ,李 英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試驗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2.晉中市種子管理站,山西晉中030600)
雞腿菇又稱雞腿蘑、刺蘑菇、毛頭鬼傘,其蓋肥柄脆,潤滑爽口,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1-5];其子實體中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能降低血糖[6];并能從中提取具有較高免疫活性和抗腫瘤活性的多糖類物質[7],是一種具有較高商業開發價值和應用前景的食藥兩用真菌[8-9]。近年來,雞腿菇栽培面積逐年增加,農業科技工作者對雞腿菇菌絲生長條件[10-12]、培養基配方[13-14]、覆土出菇方式[15-18]、栽培料配方與其生長發育及產量的關系等[19-20]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有關雞腿菇栽培料中氮源的添加形式以及氮源對雞腿菇菌絲生長及子實體產量等的影響研究較少。
雞腿菇菌絲對氮源的選擇性較為明顯,不能利用尿素,也不能很好地利用硝酸銨[11]。本試驗選擇麩皮和玉米粉為雞腿菇栽培料中氮源的添加形式,旨在研究氮源對雞腿菇菌絲生長及子實體產量的影響,以期為雞腿菇的豐產栽培提供一定依據。
試驗所用雞腿菇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試驗研究中心食用菌研究室對野外菌株馴化、試種后分離所得。
母種培養基:馬鈴薯100 g,葡萄糖10 g,磷酸二氫鉀1g,硫酸鎂0.75g,瓊脂10g,水500mL。原種培養基:棉籽殼98%,蔗糖1%,石灰1%,石膏粉1%。
設置不同氮源配方(表1),含水量為65%,制作菌袋,100℃滅菌18 h,冷卻,接種于25℃進行培養。

表1 雞腿菇栽培料試驗配方 %
按4種培養料配方中各組分的比例,準確稱取原料,攪拌均勻,調節含水量至65%,pH值為7.0~7.5。然后用17 cm×33 cm×0.004 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裝袋,每袋裝干料0.5 kg,松緊一致,兩頭用塑料繩綁緊,100℃下常壓滅菌18 h。滅菌后,待料溫降到28℃以下時,移入接種箱接種,每個配方接種30袋,重復3次。將接種好的菌袋搬入消毒好的培養室,25℃培養,并適時通風。培養期間觀察菌絲長勢和生長情況,測評菌絲生長速度。待菌絲發滿袋后,移至出菇房,脫去塑料袋,壓塊覆土,按子實體階段要求進行常規出菇管理,并及時記錄每個處理中子實體的產量,計算生物學效率。
雞腿菇菌絲生長情況的測定:菌絲長勢、密度和均勻度均用“+”號表示,“+”越多表示菌絲長勢越強、密度越大、均勻度越好;菌絲顏色分為灰白、潔白、濃白等等級[21]。
雞腿菇產量的測定:其產量等于每個菌袋所產鮮菇的總質量。菌絲生長速度=培養料厚度/菌絲長滿袋所用的時間[22]。生物學效率=每袋鮮菇質量/每袋干料質量×100%[22]。
由表2可知,菌絲形態基本不受栽培料配方影響,均呈絨毛狀;菌絲長勢、密度均表現為配方4最好,其次為配方2,3,配方1最差;菌絲均勻度表現為配方1最差,配方2,3,4間差異不明顯;菌絲顏色配方1呈灰白色,配方2,3呈潔白色,配方4呈濃白色。

表2 不同氮源對雞腿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由表3可知,菌絲生長速度表現為配方3>配方4>配方2>配方1,且除配方2,3與配方4間差異不顯著外,其余配方間差異均顯著;滿袋時間表現為配方1最長,其余配方相同;菌袋質地表現為配方1松軟易斷,配方2,3較緊密,配方4緊密。

表3 不同氮源對雞腿菇菌絲生長速度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從子實體的產量和生物學效率來看,配方4的子實體產量顯著高于配方1,2,3,生物學效率達到83%;配方1的子實體產量顯著低于配方2,3,4,生物學效率僅70%,配方2與配方3間差異不顯著。

表4 不同氮源對雞腿菇產量的影響
雞腿菇屬于草腐性菌類[4]。王桂芹等[11]的試驗結果表明,雞腿菇菌絲體能廣泛利用碳源,但對氮源的選擇性較為明顯,不能利用尿素,也不能很好地利用硝酸銨;而能良好地利用蛋白胨,其影響菌絲的生長質量和速度,進而影響其產量和生物學效率。謝福泉[23]通過對雞腿菇配方中添加稻草比例試驗和進一步添加氮源配方的篩選試驗表明,添加麥麩和玉米粉配方的菌絲潔白、濃密、粗壯、生長速度快、產量高。本研究表明,雞腿菇菌絲形態基本不受栽培料添加氮源與否及添加形式的影響,均呈絨毛狀;但菌絲長勢、密度、顏色、生長速度、菌袋質地、產量均受其影響,除菌絲生長速度表現為添加7%麥麩的配方3最好,且不添加氮源的栽培料其菌絲生長速度顯著低于添加氮源的栽培料外,其余各項指標均表現為氮源添加形式為3.5%麩皮和3.5%玉米粉的配方最好,沒有添加氮源的配方1最差。可見,添加合適的氮源能夠加快雞腿菇菌絲的生長速度、提高菌絲密度、增加菌袋的緊密度,從而有利于其子實體產量和生物學效率的提高。
對于食用菌,一般情況菌絲生長旺盛是獲得高產的基礎,但生長旺盛的菌株不一定高產[24-25]。邱慧蘭等[26]研究表明,菌絲體的生長速度與雞腿菇的生物學效率相關性不顯著。本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論。生長速度最快的是添加氮源為7%麩皮的配方3,但產量與其生物學效率最高的是添加麩皮和玉米粉各3.5%的配方4。
[1]王尚堃,李民,陳鳳霞.雞腿菇無公害雙膜覆蓋栽培技術[J].當代蔬菜,2005,25(12):25-26.
[2]閔冬青,唐昌林.雞腿蘑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J].食用菌,2006,28(2):36-37.
[3]楚曉真,盧欽燦.雞腿菇熟料栽培關鍵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5):140-141.
[4]卯曉嵐.中國大型真菌 [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26.
[5]王偉,張勇,陳祥義.雞腿菇優質高產栽培新技術[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1998.
[6]陳振妮,韋仕巖,鄭峰.冷庫雞腿菇高產栽培技術[J].廣西農業科學,2005,36(6):500-520.
[7]李詩鵬,蘇蕾.雞腿菇多糖的提取及其免疫活性抗腫瘤活性的研究[J].中國商辦工業,2000(1):44-45.
[8]曾嵋涓,章克昌.雞腿蘑液體菌種的研究 [J].中國食用菌,2002,21(3):1-5.
[9]楊新美.食用菌研究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10]吳海花,張福元,閆永亮.腐葉土栽培雞腿菇的研究[J].食用菌,2001(2):19-20.
[11]王桂芹,張玉磊.雞腿菇菌絲生長條件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07(2):87-89.
[12]辛曉林,黃清榮,董洪新,等.雞腿菇菌絲體液體深層培養條件優化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03(6):307-308.
[13]聶建軍,李彩萍,楊玉畫,等.雞腿菇液體菌種的制備及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8):826-827,831.
[14]李碧瓊,陳政明,林俊揚.雞腿菇培養基配方研究[J].中國食用菌,2008,27(2):19-20.
[15]王振河,董自梅.不同覆土出菇方式對雞腿菇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12):2304-2305.
[16]楊宣華,張維民,關仕港,等.不同覆土深度對雞腿菇子實體產量的影響[J].中國食用菌,2003,23(2):27-28.
[17]王尚堃,葉俊英,李段,等.雞腿菇不同覆土厚度對比試驗[J].河南農業科學,2004(8):65-67.
[18]何莉,聞杰,王尚堃,等.雞腿菇不同出菇方式的比較[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6):3960-3961.
[19]王軍英,王芳,賈靜,等.白靈菇菌糠栽培雞腿菇配方試驗[J].食用菌,2011(3):37-38.
[20]李媛媛,陶鴻.不同配比的稻草秸稈培養料對雞腿菇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1,33(12):136-139.
[21]朱圣陶,吳坤.蛋白質營養價值評價:氨基酸比值系數法[J].營養學報,1988,10(2):187-190.
[22]黃年來.雞腿菇研究進展 [J].食用菌學報,2004,11(1):52-58.
[23]謝福泉.雞腿菇工廠化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
[24]謝寶貴,郭麗瓊,王家升,等.19個草菇菌株的品比試驗[J].食用菌,1996,18(5):6-7.
[25]王慧華,王宋文,王尚堃.雞腿菇不同品種(菌株)對比試驗[J].食用菌,2007,29(4):23-24.
[26]邱慧蘭,李林輝,陳真勇.雞腿菇菌株農藝性狀比較及相關分析[J].中國食用菌,2010,29(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