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莉,葉協鋒,李俊麗,張 騰,周 琳,王 龍,于建軍
(河南農業大學煙草學院,河南鄭州450002)
上部煙葉占整株煙葉的1/3,而目前國產上部煙葉的質量和可用性與國際水平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為煙堿含量高、生理強度大、刺激性強、成熟度稍差、雜氣重、工業可用性低。近年來,由于卷煙工業配方的需要,上部煙葉的使用價值顯著提高[1-5]。因此,提高上部煙葉的質量和可用性,對提高煙葉的總體質量和經濟效益意義重大[4-7]。
我國以前采用的上部煙葉采收方式是“成熟一片采收一片”,20世紀90年代明確了該種采收方式只適用于中下部煙葉,而上部煙葉在只剩3片葉時不能正常發育[8]。紅花大金元是云南省煙草科學研究所從大金元品種的自然變異株中系統選育而成的烤煙優良品種[9],因其具有香氣量足、香氣質好和獨特香型的特點受到眾多卷煙企業的青睞,是生產中式卷煙重要的優質原料[10]。
近年來,紅花大金元在四川涼山地區種植面積穩中有升[11]。生產上紅花大金元上部煙葉烘烤后普遍出現含青、掛灰等雜色現象,上等煙比例較低,影響了其產量和品質的提高。有報道表明,上部煙葉一次性采烤的質量比常規采烤的要好,烤后煙葉出現的含青、掛灰等現象減少[12-13]。但對紅花大金元上部煙葉采收方式的研究鮮見報道。
隨著國內烤煙種植規模化的發展、密集烘烤技術的迅速推廣,對上部煙葉的品質提高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本試驗在密集烤房條件下,對紅花大金元上部6片葉的不同采收方式對煙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以期提高紅花大金元上部煙葉的可用性。
試驗于2010—2011年在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太平村進行,供試烤煙品種為紅花大金元,按當地優質煙生產技術規范進行栽培管理。煙株統一打頂(初花打頂),單株留葉20片,以上部6片葉為試驗材料,自下而上分別對第15,16,17,18,19,20片葉進行標記。試驗設4個處理:Tl為對照(CK),采用常規采烤法,即成熟一片采收一片;T2為一次性采收,打頂后60 d,上部6片葉不帶莖集中一次采收,綁稈烘烤;T3為帶莖采收,打頂后60 d,上部6片葉帶莖采收,綁稈烘烤;T4為帶莖推遲采收,打頂后65 d,上部6片葉帶莖采收,綁稈烘烤。
烤后各處理依據文獻 [14]進行外觀質量鑒定,烤后煙葉同一標準回潮后按國家42級標準進行分級,參照涼山州二價區收購標準計算均價。
化學成分采用常規分析方法測定,其中,總糖測定采用乙醇提取,蒽酮顯色法;還原糖測定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總煙堿含量測定采用脫色法測定;總氮測定采用過氧化氫-硫酸消化法;淀粉含量測定采用蒽酮法;鉀離子測定采用火焰光度法;氯含量測定采用莫爾法[15];感官質量評價由川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進行。
采用 Microsoft Excel和DPS 6.05軟件計算分析煙葉的主要經濟性狀。
由表1可知,烘烤后煙葉外觀質量,以帶莖采收(T3,T4)的顏色較飽滿,葉片結構較疏松,身份由中等至稍厚,油分較多,顏色橘黃。雜色葉比例為T4<T2<T3<T1(CK)。帶莖采收的(T3,T4)1~3片葉中光滑、僵硬煙以及青黃、青筋煙較少,常規采收處理T1(CK)的1~3片葉較厚,結構稍密至緊密,油分較少。帶莖采收的(T3,T4)4~6片葉比常規采收(CK)的葉片薄,特別是位于主脈兩側的葉面較薄,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是帶莖采收的葉片沒有根據葉片的成熟度與部位分層烘烤,特別是4~6片葉位,由于變黃時間過長造成變色過度。

表1 各處理上部煙葉外觀質量評價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4種處理烤后煙葉化學成分存在一定差異。1~3葉位煙堿含量T2>T1(CK)>T3>T4,4個處理中 T4煙堿含量較適宜;淀粉含量 T1(CK)>T2>T3>T4;還原糖含量 T1(CK)>T4>T2>T3;總糖含量 T1(CK)>T2>T4>T3;鉀含量 T4>T3>T2>T1(CK);氯含量T2>T3>T4>T1(CK),各處理鉀氯比均較低,T4處理較適宜。4~6葉位煙堿含量T1(CK)>T2>T3>T4,T3煙堿含量較適宜;淀粉含量T1(CK)>T2>T3>T4;總糖、還原糖含量均為 T1(CK)>T2>T4>T3;鉀含量 T4>T3>T2>T1(CK);氯含量T3>T2>T4>T1(CK);鉀氯比T4>T1(CK)>T2>T3,T4處理鉀氯比較適宜。采收方式對紅花大金元上部葉的總糖、還原糖、淀粉、鉀和氯含量的影響較大,T3,T4還原糖含量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帶莖稈烘烤處理,莖稈中的水分會散失到烤房內,增加了烤房內部的濕度,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烘烤變黃時間,使得美拉德反應基礎物質糖和氨基酸消耗較多。T3,T4煙葉鉀含量較高,特別是帶莖推遲采收(T4),原因是帶莖推遲采收影響了上部6葉片之間成熟期間物質積累和烘烤過程中的物質轉化以及在烘烤過程中莖和葉片之間水分及一些物質的流動,協調了烘烤期間的變黃和失水關系,提高了煙葉鉀含量,致使煙葉的上部6片葉的整體成分均勻性有了很大改善,有利于烤后煙葉品質的提高。總之,煙葉化學成分以帶莖推遲采收(T4)較協調。

表2 各處理上部煙葉化學成分比較
由表3可知,不同采收方式煙葉評吸質量存在差異。1~3葉位除T2外,其他處理均為清香型,香氣質 T2=T3=T4>T1(CK),香氣量 T4>T3>T2=T1(CK),評吸總分 T4>T3>T2>T1(CK)。4~6葉位除T2外,其他處理均為清偏中間香型,香氣質 T3>T4=T2>T1(CK),香氣量 T4=T3>T2>T1(CK),評吸總分 T4>T3>T1(CK)>T2。可見,不同采收方式影響了上部煙葉的評吸質量,一次性采收、帶莖采收、帶莖推遲采收3個處理評析質量均高于對照,1~3葉位和4~6葉位最終評吸質量均以帶莖推遲采收(T4)最好。

表3 各處理上部煙葉評吸質量比較
由表4可知,不同采收方式的煙葉經濟性狀產生了顯著變化(P<0.05)。各處理上等煙比例均比對照有所增加,且與對照間均達顯著差異,上中等煙比例表現為T4處理最高,且與對照間表現出顯著性差異,T2,T3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各處理的均價與對照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表現為 T4>T3>T2>T1(CK),T4最高達 17.30元/kg,比對照提高了1.56元/kg。綜合分析,不同采收方式影響了上部煙葉的經濟性狀,一次性采收、帶莖采收、帶莖推遲采收3個處理經濟效益均高于對照,以帶莖推遲采收(T4)經濟性狀最好。

表4 各處理上部煙葉經濟性狀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一次性采收、帶莖采收、帶莖推遲采收處理烤后煙葉均改善了上部6片葉的外觀質量,提高了煙葉的有效產量、產值、均價、上中等煙比例,降低了上部煙葉的煙堿含量,提高了煙葉的鉀含量,降低了煙葉淀粉含量,煙葉化學成分較協調,煙葉評吸質量得到提高。以帶莖推遲采收煙葉總體質量最好。
紅花大金元品種具有在烘烤過程中變黃慢,失水快,烤后易出現青筋的烘烤特性[16]。主要是因為烘烤過程中失水與變黃不協調,特別是上部煙葉組織結構偏密,容易掛灰。密集烘烤條件下,6片帶莖一次性采收方式煙葉的外觀質量較好,主要是煙葉的身份、油分和色度等較好,原因是帶莖采收烘烤時水分會從莖稈轉移到煙葉,使煙葉保持適宜含水率,煙葉中PPO活性降低、SOD活性較高,從而使酶促棕色化反應水平減弱[17]。
不同采收方式對烤后煙葉化學成分影響較大,煙葉淀粉、糖含量是煙葉質量的反映,與其他處理相比,帶莖采收的2個處理煙葉的鉀含量相對較高。一方面是帶莖烘烤時間較長,干物質損失較多,從而引起鉀含量顯著降低;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帶莖烘烤時莖稈中較高濃度的鉀離子隨著水分的運移,向葉片中發生了轉移。煙葉中淀粉、可溶性總糖、還原糖、煙堿含量也以帶莖采收處理較低,這可能是帶莖烘烤變黃期較長,使淀粉、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降解較多,同時,煙葉帶莖烘烤過程中某些化學成分向煙莖中轉移[18]。
打頂后60 d帶莖采收處理和打頂后65 d帶莖采收處理在某些質量指標如外觀質量、評吸質量上表現不一致,說明在實際應用中帶莖采收烘烤技術與常規采收一樣,也要根據煙葉成熟度確定煙葉最佳采收時間。成熟度是影響烤后煙葉香氣質量的重要因素,許多研究表明,充分成熟的煙葉優化了煙葉的內在品質[19],帶莖采收的烘烤技術是在中下部煙葉采烤結束后,上部6片葉充分成熟一次性采收,這種采收方式提高了上部葉的成熟度,進而提高了煙葉的產量和品質。
[1]朱尊權.調整煙葉等級差價政策是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重要機制創新[J].煙草科技,2009(8):5-7.
[2]劉國順.國內外煙葉質量差距分析和提高煙葉質量技術途徑探討[J].中國煙草學報,2003,9(增刊):54-58.
[3]朱尊權.重點品牌的原料保障[J].煙草科技,2007(11):5-7.
[4]朱尊權.提高上部煙葉可用性是促卷煙上水平的重要措施[J].煙草科技,2010(6):5-8.
[5]蔡憲杰,劉茂林,謝德平,等.提高上部煙葉工業可用性技術研究[J].煙草科技,2010(6):9-13.
[6]紀成燦,王勝雷,許錫祥.提高上部葉可用性和降低上部葉比例的農業措施[J].中國煙草科學,2001(4):19-22.
[7]尹啟生,張艷玲,薛超群,等.中國烤煙主要物理特性及其產區差異[J].中國煙草學報,2009(4):33-37.
[8]彭娟.朱尊權院士談提高上部煙葉可用性的兩大關鍵點[J].中國煙草,2009(18):47-49.
[9]雷永和.云南煙草品種志[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10]王欣,許自成,閆鐵軍,等.烤煙品種紅花大金元化學成分的變異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8,29(3):81-83.
[11]汪健,王松峰,畢慶文,等.氮磷鉀用量對烤煙紅花大金元產質量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09,3(5):19.
[12]何承剛.烤煙新品種K326不同采收方式和采收時期對上部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研究[J].種子,2005,24(6):75-76.
[13]徐增漢,王能如.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烘烤質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1,29(5):660-662.
[14]國家煙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GB 2635—1992 烤煙[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2.
[15]王瑞新.煙草化學品質分析方法[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16]張樹堂,崔國民,楊金輝.不同烤煙品種的烘烤特性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1997(4):37-41.
[17]王曉賓.帶莖烘烤對烤煙上部葉生理生化指標和品質的影響[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8.
[18]賴秀清,林桂華,童旭華,等.烤煙上部葉帶莖烘烤的技術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6(1):29-31.
[19]王瑞新,洪濤,馬聰.烤煙香氣物質成分與成熟度的關系[J].煙草科技,1991(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