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震 農業部國家首席獸醫師
食品安全問題是重大的民生問題,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國務院
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在惡化嗎?——現狀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為什么這么突出?——原因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如何破解?——對策
1.影響動物產品安全的因素復雜。生物性因素包括人獸共患病、食源性疫病等,非生物性因素包括獸藥殘留、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另外的人為因素包括有毒有害添加物、病死肉、注水肉等。
2.動物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去年8月3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公報稱,禽流感H5N1病毒出現變異,正在亞洲等地擴散,有可能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越南去年春季停止了家禽疫苗注射,現在發現了變異的H5N1病毒。2003年以來,4億只家禽病死或捕殺,經濟損失200億美元,565人感染,331人死亡。2月6日,印度農業、食品和消費者食物部向OIE通報,今年以來,有4個地區發現1 159只烏鴉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死亡。我國今年也有零星的發生。所以禽流感還是非常重要的對人類造成威脅的動物疫病。
上半年發生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狂犬病、炭疽、旋毛蟲病、豬乙型腦炎、豬囊尾蚴病、弓形蟲病、副結核病和日本血吸蟲病等10種主要人獸共患病,其中布魯氏菌病疫情上升明顯。
3.動物產品安全事件多發。2012年7月20日,廣州市工商局在官網公布了近期對市面上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檢結果,由湖南長沙亞華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南山奶粉問題最為嚴重,5個批次的嬰幼兒奶粉均檢出含有黃曲霉毒素,值得注意的是,知名品牌光明奶油、本土沙灣姜汁撞奶均在不合格之列,愛馨多洋奶粉更是兩個月三登“黑榜”。
2011年10月17日凌晨,四川渠縣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大隊截獲了一批病死豬肉,數量達33頭之多,約3 300 kg。
近幾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紅心鴨蛋、化學藥物美白的豬蹄、地溝油以及新型地溝油、東莞病死豬肉制毒臘肉、南京鴨血黑作坊、甲醛豬血、毒膠囊事件等,網絡稱“養殖業濫用抗生素,雞豬魚拿藥當飯吃”。我們不能回避,要正視這些問題。
去年的瘦肉精事件也對我國影響不小,增加了消費者的擔心,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對消費失去信心,甚至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從技術上也對我們提出了一些挑戰。
4.食品安全國際負面影響嚴重。隨著中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國內問題國際化”不可避免,國內多次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僅給國內消費者消費心理投下陰影,同樣影響到國際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信心。與某些國家之間的巨額貿易順差是這些國家炒作“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誘因。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是妖魔化“中國制造”的重要原因。
5.食品安全“零風險”不存在。動物食品安全事件多發,我們承認這個現實,但是不只是我們,世界上任何國家,包括發達國家的美國、歐盟、日本等,要想做到50年“零風險”,那是不可能的。
美國Topps肉制品公司因牛肉產品被污染造成食物中毒,宣告破產;意大利“幽靈”牛奶丑聞,涉及意大利農業供應管理局和農業部動物疾病預防研究所;德國生產商將工業用脂肪酸用于動物飼料,引發了“二噁惡 英毒飼料”事件,上千家農場關閉,以及去年的大腸桿菌O104污染事件。日本從上世紀30年代、50年代、80年代、90年代甚至是2000年,都發生過較大規模的食品安全事件。
但是我們發現發達國家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絕大部分是由于疏忽而造成的,第三世界國家,由于生活水平還比較低,食品安全問題一般都是人為故意而非疏忽大意。
6.動物產品安全持續向好。2011年全國重大動物疫情形勢總體保持平穩,疫病流行強度不斷下降,發病頻次大幅降低,發病范圍顯著縮小,總體疫情控制在較低水平,已連續30個月未發生亞洲I型口蹄疫疫情,連續21個月未發生A型口蹄疫疫情,僅發生1起高致病性禽流感、7起O型口蹄疫、2起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有效防堵了亞洲豬瘟、瘋牛病等外來動物疫病傳入,豬瘟、新城疫等其他疫情繼續保持平穩。
2012年上半年全國動物疫情形勢總體保持平穩,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截至目前,全國沒有發生亞洲I型及A型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新發2起O型口蹄疫和4起家禽禽流感,疫情迅速撲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豬瘟、新城疫等其他疫情繼續保持平穩。
2012年4~6月,農業部組織開展了第二季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監測結果顯示,按往年同口徑統計,第二季度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合格率分別為98.8%、99.7%和96.1%,上半年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8.0%、99.7%和96.3%,繼續保持較高水平,我國農產品質量總體是安全的。
1.食品安全問題的前世今生。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食物作為一個問題就存在了,在茹毛飲血抑或食不果腹的時代,食品安全問題還未誕生,即使進入人類文明時代直至昨天,由于長期處于食物短缺狀態,人類在吃的方面面臨的主要是廣義的食物安全問題,即解決食物的數量問題,隨著食物短缺的逝去,食品安全問題才會凸現,而這似乎就是今天早上發生的事情。
2.食品安全與發展階段。我們經歷了兩個歷史性轉變,一個是由保障供給到質量衛生安全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養殖業發展迅速,基本結束了動物產品長期短缺的歷史,工作重心已由保障供給轉到保證質量衛生安全上來。另一個是自給自足向全面參與國際競爭轉變。入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特別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我國動物產品質量衛生安全面臨著層層貿易技術壁壘的圍追堵截。
我們由生存型社會進入了發展型社會,由私人產品短缺時代進入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由工業化中期向中后期加快轉變階段,并成為向集約型增長階段轉變的關鍵時期。目前還表現出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處于上升階段,社會發展進入利益調整與矛盾凸現期。
我國GDP接近40億元,僅次于美國,人均GDP約4 400美元—— 躋身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使跳出“貧困陷阱”的中國面臨一個新挑戰—— “中等收入陷阱”。這一階段,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1)經濟風險表現在要素成本迅速上升,投入邊際效益不斷遞減,比較優勢正在弱化,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制造業大而不強,缺少核心競爭力;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紅利逐漸減弱;過于倚重投資驅動,環境壓力增大;需求結構不平衡,居民消費率長期偏低。(2)兩大矛盾表現在經濟快速增長同發展方式落后、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的突出矛盾。社會全面發展與公共服務不到位、基本公共產品短缺、社會管理滯后的突出矛盾。
1.健全監管體系。
(1)轉變政府職能: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把做好公共服務放在第一位,確立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制度性公共服務三大核心職能。
(2)理順部門分工:各負其責,協調聯動,消除地方保護。
(3)屬地化管理:縣以上地方政府負總責,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
(4)行政執法:要與刑事司法銜接。
(5)加強監管隊伍建設。
2.加大監管力度。
(1)重典治亂:始終保持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使嚴懲重處成為食品安全治理常態。
(2)專項治理:國務院食安辦下發《“瘦肉精”專項整治方案》,九部門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
農業部以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行為為重點,組織實施了“瘦肉精”、農藥殘留、生鮮乳、獸藥、水產品、農資打假6個專項整治行動。2011年上半年,全國農業系統檢查相關生產經營單位166.7萬余個次,取締無證照企業665家,吊銷證照企業4 171家;查處問題2.6萬余起,立案查處1.2萬余起,移送司法機關146起,逮捕178人。通過各級農業部門的努力,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瘦肉精”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禁限用農獸藥監管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秩序持續好轉,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新的提高。
3.提高監管能力。
(1)健全風險監測評估體系:統一制定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制度。
(2)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促進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發展。
(3)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預案、演練、媒體應對。
(4)完善認證認可制度: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地理標識(產地認證)。
(5)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和電子追溯系統。
4.加強投入品管理。
(1)獸藥: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違禁獸藥、假劣獸藥、走私獸藥,處方藥、飼料藥物添加劑,獸藥評審與進口獸藥注冊,獸藥質量檢驗,獸藥監督執法。
(2)飼料:使用農業部公布禁用的物質以及對人體具有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其他物質養殖動物的,最高可處10萬元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加強養殖過程監管。
(1)殘留監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及動物源食品中殘留物質監控計劃。
(2)疫病防控:防治規范、標準,防治規劃、消滅計劃,應急預案;診斷、監測、封鎖、消毒、預防、免疫、撲殺、標識、無害化處理、疫情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無規定疫病區建設;政府負總責。
(3)檢驗檢疫:產地檢疫,屠宰檢疫、運輸防疫監督檢查、殘留物質檢查。
6.發展現代化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是推進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環節,是動物防疫和產品安全的根本出路。
7.落實主體責任。企業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標準化生產;企業負責人對食品安全負首要責任,企業質量安全主管人員對質量安全負首要責任;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一票否決。
8.加強法規標準建設。
(1)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完善配套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形成有效銜接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著力解決違法成本低的問題。
(2)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及時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食品安全企業標準。(質量標準、產地環境、加工包裝、運輸儲藏、防疫檢疫、殘留限量、檢驗檢測方法等。)
9.加強誠信建設。社會轉型期的誠信危機猶如一塊巨大的絆腳石,著力消除已經刻不容緩。
10.加強國際交流。跟蹤了解有關國際標準組織和主要動物產品貿易國在動物產品質量衛生安全方面的發展動態,引進國際先進科技、人才、管理、標準等,積極參與相關國際事務,提高話語權,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提高國際認可度。(本報告根據大會幻燈和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