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拉俊 內蒙古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1.內蒙古橫跨東北、華北、西北,毗鄰8省區,北部接壤俄、蒙兩國,東西直線距離2 400公里,南北寬約1 700公里,邊境線長4 221公里,邊界線長約8 000公里,總土地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轄有12個盟市、2個計劃單列市、101個旗縣區。草原總面積達8 6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原6 817.99萬公頃),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1.7%。
2.畜牧業是自治區的主導產業,全區牧業年度存欄牲畜達到1億多頭只,年飼養生豬1 200萬頭左右,禽類1億羽左右。具備了年產230萬噸肉類、900萬噸牛奶、45萬噸禽蛋、10萬噸絨毛、10萬噸水產品的綜合生產能力。牛奶、羊肉、綿羊毛、山羊絨等農畜產品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1.內蒙古是布病老疫區,特別是進入21世紀,由于多方面原因,布病疫情出現嚴重反彈,疫情在本區呈現逐年上升態勢,特別是2005年以來,布病疫情回升,損失嚴重。人間新發病例逐年上升。
2.2009年,根據全區嚴峻的布病疫情形勢,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將畜間布病作為自治區重大動物疫病進行防控,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實施了牛羊布病疫苗強制免疫、奶牛健康普查等綜合防控措施,2010年底啟動了畜間溯源滅點工作,人畜間布病疫情在2008年同比增加37%、2009年同比增加52%的高增長態勢下,2010年疫情同比下降了3%,布病疫情持續高發的態勢得到初步遏制,疫情形勢趨緩。
3.2011年以來,經過繼續采取強制免疫、溯源滅點等綜合防控措施,布病防控工作效果逐步顯現,疫情出現了下降趨勢。2012年1~6月份,人間網報病例同比2011年1~6月份下降38%。
1.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布病疫情在本區呈現逐年上升態勢,各級人民政府對防控工作高度重視,加大了防控力度。自治區黨委胡春華書記、政府巴特爾主席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必須抓好防控工作。自治區人民政府先后9次召開主席辦公會議研究部署布病防控工作。
2.2011年7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專門召開全區布病防控形勢分析暨工作調度會議。認真研判疫情形勢,查找工作薄弱環節,及時完善防控策略。
3.2012年5月15日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布病防控工作會議,針對當前人、畜間布病現狀和實際,對全區布病防控工作進行了再部署、再安排。
4.自治區人民政府2012年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布病防控實施方案》,成立了由自治區主席巴特爾任組長,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李佳、自治區副主席劉新樂、王玉明為副組長的“自治區布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設在自治區農牧業廳和衛生廳。
1.在2008年12月的主席辦公會議上,將布病列為自治區地方重大動物疫病病種,實行強制免疫,將布病防控工作納入各級人民政府重要議事日程。
2.2011年7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劉新樂副主席與各盟市盟市長簽訂了畜間布病防控目標責任狀。明確落實了各級人民政府負總責、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的工作責任制,將機構隊伍建設、經費投入、防控目標、物資保障等列入政府責任狀內容,并層層分解,落實到蘇木鄉鎮,到嘎查村,任務落實到戶、到防疫員,確保各項任務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3.一些盟市、旗縣還將布病防控列入當地民生工程或為民辦實事工程的內容,有的地方人大將動物防疫工作情況督查作為對本級政府督查的重要事項。
按照改革實施方案,蹄疾步穩推進安順農墾改革。以推動茶葉產業發展為主導方向,在原有的茶葉聯盟基礎上,以貴州省安順市茶葉果樹場為核心,依托安順御茶村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市場渠道和成熟技術,大力打造覆蓋山京畜牧場等5家農墾農場和4家民營企業的安順九龍山山脈區域3萬多畝茶葉大基地。以安順“瀑布茶”為平臺,組建更緊密的區域性農墾茶葉實體集團,確保“安墾瀑布茶”品牌基地、加工、營銷等持續發展。
1.近年來我區在布病防控資金投入上,逐步建立起了各級財政科學持續的經費投入機制,防控經費均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機制日益健全。
2.今年,自治區財政安排年度防控經費5 080萬元。巴特爾主席年初又特批的4 380萬元布病防控工作補助經費全部落實到位。
3.及時與自治區財政溝通,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畜間布病防控工作補助經費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確了資金用途、配套比例、使用管理要求等。其中,布病免疫每頭只自治區財政給予防疫員0.2元專項補貼,并由地方配套0.3元。特別是首次解決1 200萬元檢疫監管工作經費,對檢疫監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1.自2011年開始,自治區每季度召開一次布病疫情分析暨工作調度會。
2.認真分析研究疫情形勢,查找薄弱環節,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問題,對下一階段防控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中,自治區人民政府在2011年7月召開各盟市及重點旗縣政府分管衛生、獸醫的領導,以及衛生局、獸醫局長,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全區布病防控工作調度及疫情分析會,劉新樂副主席會上與各盟市政府領導簽訂責任狀。進一步明確了布病防控目標,工作職責,落實了責任制與責任追究制,強化政府責任,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直接管。要求蘇木鄉鎮嘎查村干部要全部到位、全程參與,切實發揮組織協調和保障作用。各級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確定防控目標,并認真組織實施,切實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保障各項工作的實際需要。
1.先后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布病防控實施方案》、《畜間溯源滅點行動方案》、《畜間布病疫點處置規范》、《內蒙古自治區動物布病檢疫監督實施辦法》(試行)和《畜間動物布病疫情報告管理的通知》,明確了年度和階段性防控目標、具體措施以及各級、各部門的職責任務。保障免疫、消毒、撲殺、監測、檢疫監管、溯源滅點、疫點處置等關鍵環節、關鍵技術、關鍵措施扎實有效執行。
2.2012年開始,自治區實施布病防控工作績效考評獎勵機制。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完成年度防控目標任務的盟市給予表彰獎勵;對達到控制區標準的旗縣給予10萬元獎勵,對由控制區標準升級到穩定控制區標準的旗縣給予20萬元獎勵。
3.2015年,自治區在全面總結評估全區布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對完成目標任務的盟市、旗縣(市、區)政府和在布病防控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分別給予表彰和記功獎勵。
1.通過人間新發布病病人和畜間流產可疑畜群,針對性的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時發現處理病畜。
2.2011年以來,全區采血檢測羊876萬,檢出的陽性病羊全部撲殺無害化處理,消除了疫情擴散傳播的隱患。無論是采血檢測,還是流調、溯源滅點,工作量之大,范圍之廣,困難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1.2008年12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布病列為地方重大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
2.布病疫苗和診斷液購置經費全部由自治區財政承擔。
3.布病免疫采取小組合作形式,由防疫員、鄉村干部組成。
4.免疫方式為灌服免疫,2012年開始在全區使用全封閉式投藥槍,確保防疫人員安全(每頭只次給防疫員0.5元專項補貼)。
5.為確保免疫效果,在疫點等重點地區,免疫實行二次強制免疫。
1.按照自治區《動物布病檢疫監督實施辦法》,對飼養、屠宰、加工、經營、倉儲、運輸、販運等環節有關人員進行登記備案和培訓,把布病檢測合格作為奶牛場、種畜場《動物防疫合格證》發放或審驗的必備條件。推行包片監管責任制。限制高風險地區易感動物向低風險地區流動。布病疫區要將布病免疫、監測和動物流產等發病情況作為產地檢疫出具檢疫合格證明的先決條件,嚴禁對不符合規定的動物出具檢疫合格證明。外省進入本區的布病易感動物在持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同時,須附有布病檢測合格報告。對畜間布病疫點設立檢疫監管責任人,加強疫點易感動物流動監管,禁止疫點動物流動,對處理的疫點實施嚴格規范的機械消毒。
2.雙壓塵雙封閉一保護:采用全封閉投藥槍實施S2苗灌服免疫、采樣醫用真空采血管采血;在免疫和檢測采血前先進行壓塵消毒,有效降低污染粉塵對人感染。
1.自治區獸醫與衛生部門聯合下發了《內蒙古自治區衛生、獸醫部門布病防控工作合作機制 》和《關于進一步做好布病疫情報告及分析工作的通知》。
2.各級農牧業和衛生部門本著“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信息互通,及時準確,同級協作,資源共享”的原則,建立布病防控工作合作機制和信息通報制度,實行部門例會制度和疫情信息通報制度,定期互通信息、分析疫情和研究防控策略,共同采取措施,處理人畜間疫情,聯合開展檢查指導,共同進行宣傳教育與行為干預,形成布病防控工作合力。
1.按照自治區政府要求,建立政府督查考核制度,由自治區政府督查室牽頭,連續3年對各地布病防控工作進行實地督查。向自治區黨委、政府提交督查報告,對各盟市、旗縣區的經費投入、工作舉措和具體成效等督查情況進行通報,對防控工作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提出督查整改意見。對工作落實不到位、未能完成防控目標的地區給予通報批評,必要時由自治區領導進行約談,限期整改。
2.今年一季度,針對部分盟市、旗縣人間報告病例異常上升的情況,我們及時派出專項調研組,實地進行專項調研,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對當地防控工作給予了具體指導。4月和6月下旬兩次對全區12個盟市布病防控工作進行了調研指導和督促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