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莉 周偉 周海榮 陳余糧 葉林燕
新生兒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皮膚黏膜屏障功能發育不完善,常易發生感染,其中葡萄球菌感染占了一定的比例,葡萄球菌具有極強的遺傳學多樣性,不斷產生新的耐藥菌株,加之由于新生兒肝腎功能發育不全,使得新生兒科醫師在面對葡萄球菌感染病例時,感到束手無策。近幾年來我科使用夫西地酸鈉治療53例新生兒葡萄球菌感染,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的分離出葡萄球菌菌株的53例患兒,男33例,女20例,各種病原感染標本均送至我院細菌培養室,均培養出葡萄球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株12例,溶血性葡萄球菌菌株12例,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25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萄菌菌株4例,具體疾病如表1。
1.2 研究方法 53例患病新生兒均采用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夫西地酸鈉,每瓶0.125 g,用法為5%GS20 ml+夫西地酸10 mg/(kg·次),2次/d,輸液泵靜脈注射,10 ml/h,療程視病情而定,最少3 d,一般為7~10次。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患兒用藥后精神反應,哭聲,體溫,奶量及肺部體征等,同時治療前后分別抽血查肝腎功能。
1.3.2 療效評價 按照衛生部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技術標準,將療效分為4級:A.痊愈:用藥3~7 d,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病原學檢查4項均恢復正常;B.顯效:用藥3~7 d,病情明顯好轉,但上述4項中1項未恢復正常;C.進步:用藥3~7 d病情有所好轉,但不夠明顯;D.無效:用藥后72 h,病情無好轉,或反而加重。痊愈和顯效者為有效病例,據此計算出有效率[1]。
1.3.3 用藥期觀察本組病例皮膚黃疸變化,用藥治療前后分別抽血查肝腎功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療效評價標準,本組53例患兒,痊愈30例(57%),顯效(32%),進步3例(6%),無效3例(6%),臨床總有效率87%,且靜脈注射后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有皮膚黃疸病例,均無皮膚黃疸加深情況,肝腎功能治療后復查均未發現異常,與治療前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下兩表,表2,3。

表1 研究對象具體情況表(例,%)

表2 夫西地酸治療療效觀察表(例,%)
表3 患兒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患兒治療前后肝腎功能指標比較(±s)
檢查指標 治療前 治療后t p總膽紅素TBIL(ummol/L)65.9±2.66 67.1±3.48 2.0 >0.05 125±5.4 81±4.8 20.56 <0.05谷丙轉氨酶ALT(U/L) 28±2.65 29±3.74 1.45 >0.05尿素氮BUN(mmol/L) 4.38±1.96 5.06±1.89 1.84 >0.05肌酐Cr(ummol/L)
葡萄球菌為社區與院內感染的致病菌,其對多種抗菌藥物的廣泛嚴重耐藥,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療已成為非常棘手的問題[2]。以往傳統的抗葡萄球菌藥萬古霉素,療效好,但不良反應較多,包括靜脈炎,肝腎毒性、耳毒性、骨髓抑制等,所以兒科醫師在使用萬古霉素時非常慎重。新生兒抗感染常用青霉素、頭孢類,故有時喹諾酮類對葡萄球菌亦敏感,但新生兒均不用。而夫西地酸鈉在歐洲上市二十余年仍然保持較強的抗菌作用,細菌耐藥率處于較低水平[3]。夫西地酸鈉是從梭鏈胞酸菌中提取的一種高效、窄譜抗革蘭陽性球菌抗生素,其通過干擾因子G(EF-G)來抑制細菌mRNA的移位,從而阻礙蛋白質的合成。這種獨特的作用機制避免了與其他抗菌藥物的交叉耐藥性[4]。我科使用夫西地酸鈉治療新生兒葡萄球菌感染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療效。這與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夫西地酸鈉能有效地治療葡萄球菌所致的嚴重感染(如敗血癥、心內膜炎和呼吸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5]是一致的。同時53例患者無一例有不良反應。目前許多基層醫院均開展了細菌培養,能分離出葡萄球菌樣本,但因采用檢測夫西地酸鈉伴體外抗菌活性的抗菌藥物紙片法(大都采用英國Oxiod 公司生產)[4,6],價格昂貴,對儀器設備要求高,故大多基層醫院都無法針對葡萄球菌行夫西酸鈉抗菌活性檢測,提供不了藥敏報告。根據我科近幾年臨床經驗,我們認為夫西地酸鈉對抗新生兒葡萄球菌感染療效好,無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1]劉蘊潔,章萍.夫西地酸鈉治療惡性白血病并發感染臨床療效.天津藥學,2003,15(3):21-22.
[2]肖永紅,王琪,張明,等.夫西地酸鈉對葡萄球菌體外抗菌作用研究.中國抗生素雜志,2008,33(3):174.
[3]Turndge J.Fusidic acid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codynamics.Int J Antimicrobial Agent,1999,12:S 23-26.
[4]胡龍華,余曉君,熊建球,等.夫西地酸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兒童感染株的體外抗菌活性研究.臨床兒科雜志,2009,27(6):538-539.
[5]倪語星.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對夫西地酸鈉的體外敏感性分析.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4,4(2):114-119.
[6]羅潤齊,葉曉光,林紅燕,等.夫西地酸和萬古霉素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體外活性研究.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15(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