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菁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1)
失眠亦稱“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是指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失眠的癥情輕重不一。輕者有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根據(jù)WHO最近一項全球睡眠中國區(qū)調(diào)查結果顯示,中國存在失眠的人群高達2.5%,且有上升趨勢[1]。本研究采用頭皮針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失眠28例,并與單純頭皮針治療28例相比較,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56例失眠患者根據(jù)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28例。治療組男10例,女18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2歲,平均40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60個月,平均18個月。對照組中男11例,女17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60歲,平均38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66個月,平均19.9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失眠癥診斷標準[2],即是一種以失眠為主的睡眠質(zhì)量不滿意狀況,其他癥狀均繼發(fā)于失眠;失眠可引起患者焦慮、抑郁,或恐懼心理,并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每星期至少發(fā)生3次,并持續(xù)1個月以上。[3]
1.3 納入標準 符合失眠癥的診斷標準;能配合治療完成;停止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1周以上。
1.4 排除標準 精神障礙癥狀所致;軀體疾病例如腫瘤等所致;酗酒或精神藥物濫用所致[4]。
2.1 治療組 采用傳統(tǒng)頭皮針取穴百會、四神聰穴。穴位常規(guī)消毒,采用蘇州針灸用品有限公司出品的環(huán)球牌0.30×40mm一次性毫針,逆督脈循行方向,沿頭皮于顱骨骨膜間快速進針,平刺1寸左右。四神聰與百會進針方向及深度均相同,留針30min。每隔10min行針1次,以捻轉手法為主。針刺結束后,讓患者俯臥,充分暴露腰背部,梅花針的叩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jīng)在腰背部循行的肺俞到膀胱俞逐穴叩刺,反復叩刺5~10次,中等刺激強度,以患者感到局部皮膚稍有酸痛又較為舒適為宜,以局部皮膚略有潮紅為度。頭皮針每星期5次,10次為1療程,梅花針叩刺隔日1次,每星期3次,6次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
2.2 對照組 單純采用傳統(tǒng)頭皮針,方法同治療組。每周治療5次,10次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
3.1 療效標準[5]治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 h;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3.2 治療結果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導致失眠的病因很多,但總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有虛實之分,但其總的病機是臟腑氣血陰陽平衡失調(diào)的結果。臨床上治療主要以寧心安神,調(diào)和陰陽為主。
《景岳全書·不寐》曰:“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不足耳。”頭為諸陽之會,手足六陽經(jīng)均上循于頭面,六陰經(jīng)中手少陰與足厥陰經(jīng)亦循行于頭面部。百會位于巔頂三陽五會之所,是督脈經(jīng)穴,督脈“入絡于腦”,而“腦為元神之腑”,故針刺百會可以安神益腦。四神聰為經(jīng)外奇穴,位于百會前后左右各1寸。兩穴配合能鎮(zhèn)靜安神、醒腦益智[6]。
人體在正常的情況下,保持著陰陽平衡。但也有很多因素可以導致人體陰陽失調(diào),例如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損傷等,從而產(chǎn)生“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的臨床證候。《靈樞·大惑論》云:“衛(wèi)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故治療失眠在注重寧心安神的同時,也要強調(diào)調(diào)和陰陽。《靈樞·根結》說:“用針之要,在于知調(diào)陰與陽,調(diào)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nèi)藏”。督脈為陽脈之海,循行于背部正中,總督一身之陽氣,又貫脊屬腎,上額交顛入絡于腦,向前交接于陰脈之海任脈。而足太陽膀胱經(jīng)伴督脈兩側而下行,在腰背部是人體臟腑聚集處,又是五臟六腑之俞穴所分布處,其經(jīng)與腎相表里,又挾脊入腦,因此用梅花針叩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jīng)在腰背部循行的肺俞到膀胱俞,可有效調(diào)整體內(nèi)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引陽入陰,從而達到陰平陽秘,使晝夜陰陽運轉得以正常[7]。
綜上所述,頭皮針配合梅花針叩刺可以寧心安神,調(diào)和陰陽,從而治療失眠。與單純頭皮針治療相比,其治療更加全面,療效更佳,值得臨床推廣。
[1]安軍明,黃琳娜,張晶,等.近10年針灸治療失眠概況[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10):50~52.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分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杜,2001:118~119.
[3]黃琳娜,安軍明,董虹凌,等.頭針治療原發(fā)性失眠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9):596.
[4]羅昌鳳.針灸治療失眠癥62例[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26(3):192~193.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3:186.
[6]陳貴珍.針刺四神聰為主治療失眠的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1999,18(3):17.
[7]徐化金,孫晉超.針刺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不寐73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1,20(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