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視角
《中國經濟新聞周刊》

當十八大帷幕漸漸合上,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面?zhèn)ゴ笃鞄帽桓叩嘏e起,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在此展開,一段邁向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由此起步。
2012,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8年;離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還有37年。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離我們如此之近。
《南風窗》

對于十八大取得的成果,可看作一個有擔當精神的執(zhí)政黨和人民達成的“政治契約”。所有的執(zhí)政黨都是在作出承諾和履行承諾的不斷循環(huán)中前行,十八大實現(xiàn)的是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更是重大責任的交接。權力成為一副重擔,對人民來說是福音;權力成為一種責任,對執(zhí)政黨來說是“凈化”。
《決策探索》

2012年快要結束了,據調查,今年已休假的人數占11%,準備休假的占15%,而選擇不休假的卻占到了74%。關于帶薪休假難以落實的原因排序為:勞動力供過于求,強求休假擔心失去工作占45%;工作忙,沒時間休假占32%;不知道有帶薪休假占23%。
“放松”、“自在”、“愉快”,這些假期里本該出現(xiàn)的高頻詞卻被“堵”、“擠”所取代,面對日益蓬勃的休閑需求,黃金周如何才能不再“人滿為患”?帶薪休假模式已經實施多年,為何雷聲大雨點小,緣何落實不了?擁堵的“中國式休假”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
《決策》

政府與市場、公平與效率、需方與供方、醫(yī)生與患者、農村與城市,似乎沒有哪一項改革牽涉到那么多的利益關系方?;鶎俞t(yī)改塵埃落定,城市大醫(yī)院改革試點經驗寥如晨星,夾在中間的縣級公立醫(yī)院改革,則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3年來,中國醫(yī)改大體沿著“局部試點——總結經驗——更大范圍試點——進一步總結”的路徑推進,這樣做是為了將改革風險降到最低;而公立醫(yī)院改革,則遵循“先易后難、先基層后中心、先農村后城市”的改革邏輯。全國311個縣級公立醫(yī)院改革試點中,無論是陜西神木模式還是廣東高州模式,都帶有孤本性質,難以在大范圍內復制。而安徽的此番探索,則重在尋求一種大范圍推廣和實踐的可能性。
《財經》

中共十年一次的最高權力交接完成。十八大選舉出的205名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71名中央候補委員、130名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構成黨的核心權力機關,他們將深刻影響中國的未來。
然而,比選擇權力接棒者更難的,是抉擇如何運用這些權力。當下的中國,諸多權力的邊界需要被厘清,彼此間也需要制衡,這是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等一切體制改革的關鍵。
《小康》

追求幸福是每一個人的終極目標,享受幸福是每一個人的神圣權利,創(chuàng)作幸福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在現(xiàn)實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達到“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康》雜志通過深入調查與數據分析,意在找到令人幸福的共同因素。但調查顯示,居民對社會的治安狀況,交通條件等方面滿意度總體評價值越高的地區(qū),幸福感指數往往越高,反之亦然。這說明幸福指數與民生工程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