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農委副主任委員 尹成杰
城鎮化與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國人大常委、農委副主任委員 尹成杰

我國人口多,特別是農村人口多;耕地少,特別是基本農田少;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能不能緊緊把握我國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特色,事關能否從國情出發,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問題,事關能否從實際出發,科學推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問題。必須深刻認識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內涵,創新發展理念和模式。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農村快速發展,但總體上與城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農村地區地域遼闊,農村戶籍人口仍是我國人口主體,農業農村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擴大內需無論是投資需求還是消費需求,都應把重點轉向農業農村。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釋放農業農村內部消費潛力,保持“三農”投資合理增長,擴大農村市場規模。在投資需求方面,加快推進中小城市、小城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別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教育、交通、電力和農田水利等基礎建設投入,能夠創造巨大的投資空間。在消費需求方面,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把潛在的消費需求變為現實的消費需求,把國內豐富的工業品和商品變為滿足農村居民消費的寶貴財富。
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仍然滯后于工業化、城鎮化,突出表現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三農”短板現象仍然明顯。農業現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充分發揮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推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提升農業農村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推進城鎮化,能夠有效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創造有利條件。加快推進城鎮化,可以通過拉動農產品需求、促進農民就業、建設新農村,有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加快推進城鎮化,徹底改變傳統的農村土地、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單向流動的發展模式,帶動城市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領域延伸,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與農村相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