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
◎文/李大光
“民族要振興,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由項平同志撰著、臺海出版社出版的力作《中國大邏輯:沒有共產黨,為什么不行?》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而又明晰的答案。作者從歷史看、現實看和未來看三個視角,全面縱深地分析論證了中國沒有共產黨不行,最后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完成歷史任務需要做好八個方面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總結世界歷史的經驗教訓,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民族是走向振興,還是走向衰亡,取決于這個民族是否信守了正確的大邏輯。立足正確的大邏輯,可以從衰落走向振興;墨守錯誤的大邏輯,則會從繁榮走向衰敗。”作者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外交等方面,全面地論述了中國沒有共產黨不行。從歷史上看,沒有共產黨,中國民眾就無法從“一盤散沙”變為一塊堅不可摧的“鋼板”,中國就沒有軍事上的迅速崛起,中國就甩不掉貧窮落后的帽子;從現實看,沒有共產黨,中國民主政治之路就走不通,中國就無法實現全面小康,中國社會難以和諧穩定,中國就無法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未來看,沒有共產黨,中國很難順利完成統一大業,中國無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也走不穩世界大國之路。有鑒于此,中華民族必須堅守的正確大邏輯,就是“民族要振興,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這樣一本旨在通過事實和邏輯,證明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說服大多數公眾的書,需要具備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外交等多方面的知識。作者以非凡的政治勇氣、理論才華和堅強毅力,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這部頗具理論深度而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政論巨著,實為難能可貴。作者從民間和他者的角度,客觀闡釋了基于目前中國問題的共產黨執政合法性問題。全書以大量的事實和數據說話,觀點準確,論據充分,論證透徹,真實可信。特別是書中還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和事件,對全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4.書信往來,促進情感溝通。科技的高速發展,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書信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線,人們普遍使用微信、Q Q等進行線上交流。而初中生需要情感的滋潤,教者讓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不僅促進了情感交流,也能讓學生獲得了成長。家長感到兒女漸漸長大,變得懂事而非常欣慰。
這是一部寫給普通民眾看的好書,是一部寫給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人看的好書。
◎作者:余世存
對方沒有在乎他那笨拙的禮節,不知是沒看懂,還是壓根就沒往心里去,總之,對方沒有回禮,而是問道:“你叫青辰嗎?”
式中:λ1為下閾值,λ2為上閾值,并且有λ1=kλ2,0

◎作者:謝春濤
◎作者:王小妮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八八戰略”是浙江必須長期堅持的總綱領、總方略, 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是省委著眼新時代提出的工作主線。“八八戰略”為我們深刻領悟、精準把握新時期組織工作重大任務提供了戰略方法和路徑,我們一定要按照

◎作 者:張神根
內容簡介:該書是作家、詩人王小妮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說,描寫了從1975年夏到1976年春,一場四季輪回的時間里,在遙遠的北方,風景秀美的錦繡公社中知青與農民的生活。王小妮曾親歷知青年代,鄉村生活寫來栩栩如生——勞作、打架、偷狗、對回城的期盼、招工、投毒、告狀……最細微的知青生活細節中,也埋藏著王小妮對青春和自然風物的眷戀和充滿矛盾的深情。該書每一小節猶如一幅速寫,看似筆法隨意不拘,實則字字凝聚作者對特殊年代的反思。在《方圓四十里》中,王小妮沉著而冷靜地描繪出一代知青的生活底色和歷史氛圍。
內容簡介:全書收編了40位社會精英達人的訪談錄。他們中既有官員也有學者,既有藝術家也有企業家。盡管表達方式不盡相同,學識素養各有差異,但思想的深邃同樣發人深省。讀者朋友可以零距離聆聽到他們對當今中國社會熱點問題的所思所想。
該書內容豐富,闡述精彩,語言生動,情節感人, 既是為迎接黨的十八而作的重點獻禮圖書, 也是一本供全國黨政干部學習這十年共和國歷史的最權威讀本,此書既具有時效性,也具有長銷性。

◎作者:裴力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內容簡介:該書由中央理論研究權威部門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集體撰寫而成,該書深刻總結和闡明了從十六大到十八大這十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豐富經驗。

(本文作者系國防大學教授、戰略學博士)
內容簡介:本書重點解讀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挽救全民族于危亡之際?為什么能從一窮二白的極度貧窮下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富強? 為什么能在經歷嚴重的歷史錯誤之后仍然深獲人民擁戴?為什么能如此和諧化解海峽兩岸矛盾、實現和平過渡?為什么能帶領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什么能帶領中國人民成功舉辦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為什么能推動中國經濟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依然快速增長?為什么能成功地將中國變為世界發展中國家所矚目、全世界發達國家所關注的現代新中國……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內容簡介:本書是當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學者余世存長期研習中國近代史的最新思想成果。作者堅持個人的史觀和對歷史人物的同情、堅持人性人情高于一時一地的道理、堅持個人的獨立判斷,回溯了大變局時代中一代中國人的命運和抗爭,如邵飄萍、陳寅恪、張作霖、黃侃、顧維鈞等。作者試圖找出這些歷史人物與當下人的聯系,深刻觸動到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歷史情感,是我們自身心量的豐富增益,只有這樣,我們現實疲憊的心靈才能獲得靜謐、安寧、正念正信而正精進。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文/董 潔

本欄目支持單位:西安鐘樓書店地址:西安市東大街370號端履門十字西南角
盡管世界上有人不承認中國是民主國家,對中國的民主建設進步置若罔聞,不承認中國有民主制度,但毫無疑問,在中國存在民主。誠然這種民主是年輕的、不完善的、經驗不足的,但它終究是民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
說我油瓶倒了不扶。唉,我還是等她們睡了再說吧。車里已經煙霧濃濃,老崔又點了一支煙抽起來,還扔了一支給馮一余。馮一余其實早已經戒煙,但他沒有拒絕老崔的煙,和老崔一個車里一個車外,抽了起來。
大學生中出現的感恩缺失問題是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產生的,我們必須從分析原因入手,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2017年,重慶市從事數字出版及相關產業的法人單位和非法人單位事業部3000余家,其中法人企業715家(含非傳統出版單位設立數字出版相關業務企業471家)。全口徑統計,數字出版及相關產業產值為179.58億元,增加值94.13億元,增加值率53%,數字出版業產值為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0.92%。
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民主的力量》,對于中國尤其是中國共產黨追求民主、建設民主的90多年歷史進行了梳理,告訴我們中國有民主,中國共產黨講民主、實踐民主理念、建立民主制度、堅持民主執政、強調民主決策、讓人民當家做主。看過這本書將使得我們對于民主的理解有更多的中國視野、更多的歷史關懷、更多的客觀視角。
這本書的最大特點是回答人們關于中國有沒有民主的疑問,針對性強。作者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在反對封建專制、追求民主理想的新思潮催動下誕生的。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積極參加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民主愛國運動。在1922年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里,明確規定了“本黨一切會議均取決多數,少數絕對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毛澤東在1937年5月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說“目前階段里中心和本質的東西,就是民主和自由”。針對有人認為,中國共產黨在其創立的根據地是用一黨專權的專制統治,與國民黨分庭抗禮,并發展壯大最終奪取了全國政權。書中用事實表明,中共用民主的精神塑造了新型軍隊,在軍隊里強調官兵平等;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方面采用了共產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各占人員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美國史沫特萊到根據地訪問時,親眼看到中國人踴躍參加選舉,用黃豆、蠶豆或綠豆作選票,選出自己中意的候選人的情況。她感嘆,這是比近代英美還進步的普選。
讀過這本書,相信讀者會認識到100多年來的中國歷史、90多年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爭取民主、建設民主的歷史,也會認識到改善民主制度問題,始終是擺在人的面前而不是擺在制度面前的問題,民主制度不可能自動得到改善,民主制度的改善取決于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