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東/王 勇/徐 華 /呂 麗/陳國榮/譚小敢
受“英國建筑環境中心”(協會)邀請,以全國智能建筑技術情報網常務副理事長歐陽東為團長、由智能情報網常務理事王勇、徐華、呂麗、陳國榮和譚小敢組成的考察團于2012年9月5日~15日對英國智能建筑進行了技術考察。
英國建筑環境中心是一個具有80年歷史的協會組織。考察期間,該協會主席Peter Murray先生在倫敦市中心沙盤前向考察團的成員們詳細介紹了倫敦的市政設施、綠色建筑、建筑智能化、節能環保及奧運場館等方面的情況和一些新的節能理念,使大家受益匪淺。此外,在Peter Murray先生的陪同下,考察團還參觀了環境中心的建筑技術展示。展示中包括建筑節能技術方面的20多個系統,從太陽能、地熱、雨水利用到門、窗及窗簾等智能化控制技術,十分形象。
據Peter Murray先生介紹,英國建筑環境中心還負責“新倫敦獎”的評選。“新倫敦獎”評選的宗旨主要是兩個方面具優:一是建筑的質量,二是對倫敦環境的貢獻,引導建筑設計對可持續發展、對環境的重視。
近年來,英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標準促使建筑滿足環境要求,如:英國政府要求2016實現所有新建建筑的零排放,即CO2零排放;要求所有其他建筑在2019年實現零排放;到2050年英國的CO2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下降80%以上等等。這些要求的實現使建筑理念上也發生了變化,給考察團每個團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下面列舉一二與大家分享。
英國倫敦采用收取擁堵費的方式來解決主城區的交通擁堵問題,盡量減少城市中心的車流量;同時加大公共交通的運行投入,在增加地面公共大巴數量的基礎上,加大了地鐵的建設力度,現正在新建一條橫穿倫敦東西的主干地鐵線路。此外,在倫敦推出了自行車出行計劃,“Barclays Cycle Hire”巴克萊自行車租賃計劃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該計劃從2010年7月30日發起,到2011年5月就已擁有了10萬會員,自行車的使用次數已達到400萬次。和法國巴黎的自行車租賃計劃允許運行公司做廣告不同,這項被倫敦市長稱為“皇冠上的珠寶”的計劃由于倫敦市長無街道上廣告發布權,而使得運營商只能通過在全市的400多個自行車租賃終點站和交接站設置一些易于識別的標識來實現這一計劃。到2012春,這些自行車租賃站點已經擴展到Hamlets塔,從奧林匹克公園一直到Canary Wharf碼頭。
另外在倫敦東部郊區修建了一條從北格林威治半島連接皇家碼頭的空中纜車(Cable Car),可以為兩地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服務。該項工程除了可作為具有國際意義的城市地標外,還可以作為一種低排放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利用其擁有的34個纜車車廂,每小時可以運送2 500人,運行一次只需要5min。該項工程可以作為一種經濟再生的催化劑,可以帶動纜車兩端區域新的規劃和設計。此外,制定了機動車進入倫敦中心區需要交納汽車擁堵費制度,開始實施此規定時,城中心區的汽車減少了50%。
在公共建筑設計和建設的新理念中,人們已從過去那種把一家大公司中所有的部門集中在一個高度集約化的空間里的方式,向更滿足公司愿望的更具“生活方式”功能的建筑物發展,這些功能包括健身館、托兒所、餐飲等;另一個發展方向就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那些和云計算解決方案緊密相關的企業,對空間的要求正在減少;而最關鍵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推動更具有可持續發展功能的建筑,使企業可以留住員工,并節約企業的運營成本。
五個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要求:
(1)緊鄰公共交通(地鐵、雙層公交車);
(2)CO2零排放;
(3)采用自然通風;
(4)提供帶電動車充電裝置的停車位;
(5)提供自行車停車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緊鄰倫敦塔橋的倫敦新地標建筑—最高建筑The Shard(碎片大廈)。該大廈高約321m,共72層,4~28層為辦公層,伴有自然通風的冬季花園、配套香格里拉酒店。該建筑的人員的出行全部通過公共交通來解決(地鐵和公交線路的交匯站),地下不設置機動車停車場。

奧運中心設置在倫敦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通過此項活動提升基礎設施、提升經濟和提升環境。坐落在倫敦東部的奧林匹克公園,占地6.47km2,擁有自行車館、奧林匹克主體育場、水上運動中心和籃球館。倫敦市對選擇這個區域建設奧林匹克公園的官方5大理由是:可以使得更多的倫敦市民參與到奧運會中來;保證倫敦市民獲得更多的工作崗位;建立倫敦東部的心臟;提供一屆可持續發展的賽事;展示倫敦的多樣、創新和熱情。
普光天然氣凈化廠大型硫磺回收裝置應用MAG○R+液硫鼓泡脫氣工藝可將液硫中的硫化氫質量分數脫除至15×10-6以下。MAG○R+液硫鼓泡脫氣工藝完全包含在液硫池內,不需采用任何化學添加劑,大大降低了生產運行成本,同時節約了后續的人工運行成本,降低了操作難度和液硫脫氣工藝的危險系數,可為國內同類裝置的液硫脫氣工藝提供參考[9]。
倫敦奧運會主會場在設計之初,首先就考慮了CO2的減排、動力站的集中布置及發展公共交通等事宜,例如:雙層公交車、地鐵、自行車等;還考慮垃圾的處理,電和供暖的節能問題。同時,在設計初期,還考慮到了賽后奧運場館的運營問題,確定了“自負盈虧”的原則。場館的建設和設計堅持“臨時”的理念,主體育場坐落在一個由兩條河流包圍的鉆石形島上,通過橋梁和公園的主區域聯通。該體育場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可拆卸的連接結構,這樣既可以保證本體育場滿足奧運會開閉幕式的要求,也可以保證賽后把主體育場(倫敦碗)從8萬座的超大型體育場改造成可以滿足日常經濟運行和管理 的2.5萬座的小型體育場,使得該體育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體育場的頂棚采用白色的輕型鋼管,而上部觀眾席看臺(需要拆卸的部分)則通過黑色的條鋼來支撐。此外,奧運期間比賽的游泳館規模,也將從1.5萬座改為0.5萬座的小型游泳館;比賽用的籃球館是臨時建筑,賽后拆除;奧運場中心將改為奧運公園。據說,倫敦方面有意向可以把拆取的這部分結構和看臺提供給2020年奧運會的主辦國。

英國(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建筑節能標準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建筑物中或建筑物周邊及那些可能受到建筑物影響的人的健康、安全、福利和便利;節約能源;防止浪費、過度使用和不正當使用或污染水資源。
建筑標準包含:結構;消防安全;選址;防止噪聲;通風;衛生、熱水和水的有效利用;排水和廢物處理;燃燒裝置和燃料存貯系統;墜落、碰撞和沖擊的防止;燃料和電力的節約;建筑物的進出和使用;玻璃和沖擊、開啟、清潔相關的安全性;電力安全。
住宅的節能標準:從2010年10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標準有:《L1A 新建住宅的燃料和電力的節約標準》、《L1B 已建住宅的燃料和電力的節約標準》。
標準要求通過以下的方式為住宅的節能提供合理的規劃:
(1)限制熱量的獲取和損失:通過熱元素和房屋結構的相關部件;通過加熱、制冷和熱水的管道、容器等。
(2)為建筑物提供的節能方法要保證:這些方法是高效節能的,并且是可以有效地進行控制的。
這些方法可以根據使用環境進行必要的檢驗和調整,以保證能源的合理使用。
所有的新建建筑必須滿足以下5個條件:
(1)滿 足TER指 標(Meeting the TER,TER:Target emission rate減排目標率)
(2)不合理建筑結構和系統設施的限制(Limiting trade-off)
(3)陽光獲取的限制(Limiting solar gain)
(4)建造過程中的性能保證(As-built performance)
(5)開工報告(Informantion)
總之,英國在綠色建筑和環保意識方面,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值得我們學習。通過這次考察,使我們看到了與英國同行的差距,也使我們認識到,綠色建筑要體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體現“環保”要求,不能只體現在紙面上,要注重可持續發展,理念創新,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