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震坤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院后勤保障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50081)
文中在分析電梯集選控制功能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并聯電梯的控制算法。文中對傳統并聯電梯調度算法進行研究,并對其不完善部分作出補充和修改,給出了較合理的調度原則與數學算法,使電梯的運行效率得到了提高。采用PLC 1:1鏈接方式,通過串行通訊方法實現交換信息,共享廳外召喚信號、層樓信號和運行方向信號,實現兩部電梯的并聯調度控制。提高了電梯的運行效率,同時,也節省了硬件資源,簡化了電梯控制的線路,降低了系統成本,提高了系統工作的可靠性。
電梯并聯控制從本質上講就是按照預先設定的調配原則,自動調配某臺電梯去應答某層的廳外召喚信號。下面以兩臺電梯并聯控制為例來介紹電梯并聯調度原理。
(1)基站與自由站原則:正常情況下,一臺電梯在基站待命,作為基梯。另一臺停留在最后停靠的樓層。此梯稱為自由梯或忙梯。某層有招喚信號,則自由梯立即定向運行去接乘客。
(2)先到先行原則:兩臺電梯因轎內指令而先后到達基站后關門待命時,應執行“先到先行”的原則。即如果上方出現召喚信號,則基梯響應運行。
(3)當A梯正在上行時,如果其上方出現任何方向的召喚信號,則由A梯的一周行程中去完成,而在基站的B梯留在基站不予應答。如果在A梯的下方出現任何方向的召喚信號,則基梯B應答該信號而發車。
(4)當A梯正在下行時,其上方出現任何方向的召喚信號,則在基站的B梯應答信號而發車上行。但如果A梯的下方出現向上的召喚信號,則B梯應答。
(5)如果A梯正在運行,其他各樓層的廳外召喚信號又很多,但在基站的B梯又不具備發車條件,而經過30~60秒后,召喚信號仍存在,尚未消除,則通過延誤時間繼電器而令B梯出車。如由于電梯門鎖等故障而不能運行時,則經過30~60秒的時間延誤后,而令B梯發車運行。
(6)其中一臺電梯故障或者兩臺控制器之間通信故障時,進入單梯獨立運行狀態。
為了更好地控制并聯電梯的運行,本文對傳統的并聯調度原則的詳細分析,發現以前的并聯電梯調度原則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基站(基梯)的設置很重要。整個傳統調度原則基本上是圍繞著基梯發車與否展開。相對于自由站,基梯的設置應以先到達基站的電梯為基站。即使另一臺電梯也停在一層,但是必須當作自由梯使用,即基梯只有一臺,而且當樓層較高時,若無基站時調度問題不能解決。
(2)“先到現行”的原則保證基梯不會太閑,自由梯不會太忙。但第2條原則中只用于基站,有部分局限性。應推廣到每層。
(3)傳統調度原則的局限性主要集中于第3和第4條原則。這兩條調度原則都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按照這兩條,電梯在運行過程中很可能出現一臺電梯空閑,另一臺電梯過忙的情況。這一情況雖可通過第5條和第6條調度原則來解決,但要等待較長的一段時間,故電梯對廳外呼梯信號的響應快速性較差。不能很好地解決快速服務的問題。
(4)此外,傳統并聯調度原則主要圍繞基站所展開,若兩梯均處在運行狀態,此時如果有呼叫信號,則無響應只能靠第5,6條調度原則在一定時間后給與響應。
在傳統并聯調度原則的基礎上,結合了最快響應原則與最短侯梯時間原則。細化了傳統并聯原則中第3條調度原則,并增加幾條原則。增強了電梯組對外呼信號響應的快速性,并提出了兩臺控制器之間產生通信故障時的處理方法。改進后的電梯并聯調度原理分析如下:
(1)基站與自由站原則:正常情況下,一臺電梯在基站待命,作為基梯。另一臺停留在最后停靠的樓層。此梯稱為自由梯或忙梯。某層有召喚信號,則自由梯立即定向運行去接乘客。若無基站則由較近梯完成召喚信號。
(2)先到先行原則:兩臺電梯因轎內指令而先后到達指定站后關門待命時,應執行“先到先行”的原則。即如果出現召喚信號,則先關門的電梯響應運行。同時若兩電梯不在同一層待命,呼叫信號距兩梯距離相等,則也由先關門的電梯響應。
(3)當A梯正在上行時,如果其上方出現任何方向的召喚信號,則由A梯去完成,而在基站的B梯留在基站不予應答。如果在A梯的下方出現任何方向的召喚信號,則基梯B應答該信號而發車。
(4)當A梯正在下行時,其上方出現任何方向的召喚信號,則在基站的B梯應答信號而發車上行。A梯的下方出現向上的召喚信號,則B梯應答。A梯下方出現向下的召喚信號,則A梯應答。
(5)如果A梯正在運行,其他各樓層的廳外召喚信號又很多,但在基站的B梯又不具備發車條件,而經過30~60秒后,召喚信號仍存在,尚未消除,則通過延誤時間繼電器而令B梯出車。如由于電梯門鎖等故障而不能運行時,則經過30~60秒的時間延誤后,而令B梯發車運行。
(6)其中一臺電梯故障或者兩臺控制器之間通信故障時,進入單梯獨立運行狀態。
(7)如果兩臺電梯皆在運行。且兩梯運行方向一致,若有呼叫則由較近梯響應。
(8)如果兩臺電梯皆在運行。且兩梯運行方向不一致。A梯向上運行B梯向下運行。如果A梯上方出現向上召喚信號,則A梯應答信號。A梯下方出現上召喚信號,則B梯應答信號。如果B梯上方出現下召喚信號,則A梯應答信號。B梯下方出現下召喚,信號,則B梯應答信號。
根據改進后的并聯電梯調度原則,設計出了電梯的并聯調度算法如下:
設:LB為電梯轎廂所在層數,AS為廳外上呼叫,AX為廳外下呼叫,AJ為轎廂內呼叫,M=1為出車應答。
(1)B為基梯,A為自由梯停靠時(不在基站),有外呼信號時自由梯響應廳外召喚。
假設電梯滿足先決條件[LBB=1]AND[LBA≠1],如果呼梯指令滿足[AS>LB]OR[AX >LB],則由A梯響應上行,即[MA=1],而B梯停在基站不動。
(2)B先到,A后到,有外呼信號時基梯響應廳外召喚(先行)。
假設電梯滿足先決條件[LBB=n]AND[LBA=AJA=n],如果有呼梯指令,則由B梯出車,即[MB]=1。
(3)B為基梯,A為自由梯正在上行時,外呼信號小于A梯所在層數時基梯響應廳外召喚的情況。其他情況由A梯響應。
假設電梯滿足先決條件[LBB=n]AND[MA=1],如果呼梯指令滿足條件[LBA>AS]OR[LBA>AX],由基梯出車上行,,即[MB=1]。
(4)B為基梯,A為自由梯下行時,外呼信號大于A梯所在層數時基梯響應廳外召喚的情況。其他情況由A梯響應。
即電梯滿足先決條件[LBB=1]AND[MA=0],如果呼梯指令滿足條件[LBA >AS]OR[AX >LBA]OR[AS>LBA]基梯出車上行,即[MA=1]。
(5)B為基梯,A為自由梯時,有外呼信號時基梯延時響應廳外召喚的情況。
即電梯滿足先決條件[LBB=1],如果有呼梯指令時,延時繼電器閉合后,則由基梯出車上行,即[MB=1]。
(6)通信故障標志為ON時,清空數據鏈接區,兩臺電梯進入單梯運行模式。
(7)A,B兩梯同向運行時,有呼叫則由較近梯響應。
即電梯滿足先決條件兩梯同向運行,如果呼梯指令滿足條件[(AS-LBA)>(AS-LBB)]OR[(AX-LBA) >(AX-LBB)],即[MA=1],反之[MB=1]。
(8)A,B兩梯異向運行。A梯向上運行B梯向下運行。如果A梯上方出現向上召喚信號,則A梯應答信號。A梯下方出現上召喚信號,則B梯應答信號。如果B梯上方出現下召喚信號,則A梯應答信號。B梯下方出現下召喚信號,則B梯應答信號。
即電梯滿足先決條件兩梯異向運行,如果呼梯指令滿足條件[AS>LBA]OR[AX>LBB]A梯出車應答,即[MA=1];[AS<LBA]OR[AX <LBB]B 梯出車應答,即[MB=1]。
本設計給出了符合上述算法的并聯電梯控制程序,該程序可實現最多64層的并聯電梯的控制。其實現方法如下:
(1)通訊參數設定
CJ1M使用CPU單元內置RS232C口建立1:1PLC-LINK對兩臺 PLC進行鏈接。但應注意,通訊時應將CPU模塊DIP開關的5腳置為OFF,方能進行通訊。
(2)電梯并聯時數據的傳遞
CJ1M通訊地址為CIO3100-CIO3199。先將主站的數據傳送到CIO3100-CIO3109通道,同時將從站的數據傳送到CIO3110-CIO3119通道。然后主站從CIO3110-CIO3119通道內調用從站數據,從站從CIO3100-CIO3109通道內調用主站數據,實現了相互之間的數據交換。
兩電梯并聯控制是,首先考慮兩臺電梯間的信號傳遞。如圖1所示,HR暫存寄存區,不會因掉電而引起數據丟失,主站將HR0通道內的層位置信號傳送到CIO3100通道,從站從CIO3100通道內讀取數據并發送到從站的HR1通道內進行存儲,以達到數據呼喚的目的,從站同理。

圖1 PLC通訊信號互相傳遞程序
(3)電梯并聯時位置信號的比較
兩電梯并聯控制時,首先考慮兩臺電梯間的比較,由較近梯去執行呼叫相應,如圖2所示,DM1通道存放A梯位置數據,DM2通道存放B梯位置數據,DM3通道存放呼叫信號數據,運算將A梯到呼叫的距離存放到DM4通道,B梯到呼叫的距離存放到DM5通道。最后對DM4和DM5內10制數進行比較,這里要確保DM4、DM5通道內數據為正數,避免負數給其他運算造成錯誤。
(4)單梯運行狀況的處理
當電梯需要獨立運行或通訊故障時,退出并聯控制狀態,進入單梯運行狀態,電梯將只能處理本梯的指令,即有呼梯信號時,兩臺電梯都將其作為本梯的指令予以相應。

圖2 位置信號的比較程序
在兩臺PLC組成的并聯電梯控制系統中,以1:1鏈接方式,通過串行通訊方式實現信息的交換,實現兩部電梯的并聯調度控制。兩臺電梯在運行時,PLC共享廳外召喚信號,并將電梯運行狀態、電梯所在層位置等信息進行互換,通過程序的運算,來確定由哪臺電梯出車動作。本文對控制算法進行了改進,提高了電梯的運行效率的同時,降低電梯能耗,從而使電梯運行的可靠性也得到了進一步地提高。
[1] 張漢杰,王錫仲,朱學莉.現代電梯控制技術.第2版.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
[2] 梁永忠.PLC控制2臺電梯并聯運行.中國電梯,2005,16(9).
[3] 歐姆龍公司.可編程序控制器CJ系列.編程手冊,2005.
[4] 孫燕良,張厚江,翟艷鳳,等.基于PLC氣動機械手的研究設計[J].森林工程,2011,27(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