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焱
校車新國標 為孩子上下學畫出“安全線”
□趙焱
● 優先 可上公交專用道 ● 超載 依法從重處罰 ● 安檢 半年進行一次
在人們的翹首期盼中,GB24407-2012《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和GB24406-2012《專用校車學生座椅系統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5月1日正式實施。
專用校車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修訂。標準在制定過程中,按照“安全第一、符合國情”的原則,多次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并得到了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新修訂的兩項標準明確了專用校車及座椅系統的各項技術指標和試驗方法,充分考慮了專用校車的設計、生產、使用等各階段的特點,更加注重車輛的安全性能、更加注重車輛配置的人性化、更加注重車輛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
同時,車輛安全性能要求明顯提升,標準在車身結構強度、碰撞防護結構、制動裝置、司機視野、輪胎、安全帶設置、應急逃生配置、座椅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均有提升。車輛配置更加人性化,標準提出了專用校車的踏步(臺階)不能太高,必須設置上下車扶手,通道必須平整防滑,座椅和隔板必須軟化處理,車內空氣質量必須達標等一系列要求。
另外,安全管理相關配置更加完善,標準對限速裝置、乘員數量限制、急救箱配備等做出了一系列規定。
與原國標《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相比,《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對學生座椅、應急出口、踏步等30多項內容進行了修改,增加了急救箱、內裝飾件、信號系統、各校車最大乘員數等30余項要求。
記者了解到,新國標有一定的過渡期,已獲得許可或通過認證的產品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第13個月開始執行。
幼兒校車的最大乘員數不超過45人;小學生校車和中小學生校車的最大乘員數應不超過56人。
其中,幼兒校車每個幼兒的體重按30kg計算,小學生校車每個學生的體重按48kg計算,中小學生校車的每個學生的體重按53kg計算,每個照管人員的體重按68kg計算,駕駛員的體重按75kg計算。
新國標將校車分為輕型校車和大中型校車,輕型校車車長大于5m且小于等于6m,大中型校車車長大于6m且小于等于12m。
校車車高不得大于3.7m,不得設置車外行李架,專用校車應安裝前、后保險杠。
校車新國標規定,專用校車應噴涂符合《校車標識》國標要求的專用校車外觀標識。
專用校車車身外觀標識由校車標志、中文字符“校車”、中文字符“核載人數:××人”、校車編號和校車輪廓標識組成。
中文字符“校車”顏色為紅色白邊,字體為華文琥珀,字符“校”和“車”高為300mm,寬為300mm,白邊寬為12mm。中文字符“校車”位于車身前風窗玻璃下空白處中央,字符間距不大于校車寬度的2/5。
車內外不得有容易卡住幼兒和小學生手指的孔洞,不應存在可能致人員受傷的凸起、凹陷、尖角等缺陷。校車乘客門處應安裝高、低扶手,扶手上不應存在可能致傷的凸起、毛刺。
乘客區側窗至少下部1/2應封閉,所有車窗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應不小于50%,且不得張貼不透明和帶任何鏡面反光材料的色紙或隔熱紙。
幼兒專用校車乘客區應采用平地板結構,除輪罩、檢修口蓋等的局部結構凸起外,地板上不得有臺階。
乘坐區、過道區和引道區域的地板覆蓋層應防滑、耐磨。
校車應在車外頂部前后各安裝2個黃色校車標志燈,前標志燈與車頂前部最邊緣的距離應不大于40cm;后標志燈與車頂后部最邊緣的距離應不大于40cm。燈具應有1個圓形透明燈罩且繞其垂直軸線360°發光。校車標志燈安裝后不應高出車頂蒙皮上表面20cm。
校車應在車后圍板外表面、后方車輛接近時可以看到的區域,清晰標示“請停車等候”及“當停車指示牌伸出時”紅色字樣。
“當停車指示牌伸出時”字樣應在“請停車等候”字樣的下方;“請停車等候”字樣高度至少應為20cm。“當停車指示牌伸出時”字樣高度至少為13cm。
如果不能自然通風則應安裝強制通風裝置。車內空氣中的成分應符合規定。
允許采用具有殺菌、消除有害氣體功能的空氣凈化裝置達到空氣質量的要求。
在車輛整備質量狀態下,從地面至乘客門的第一級踏步高度應不大于35 cm,其他各級踏步的高度應不大于25cm。輕型專用校車的一級踏步深度應不小于23cm,大中型專用校車應不小于30cm。
幼兒及學生座椅應前向布置。駕駛員座椅所處的橫向垂直平面以前不得設置幼兒及學生座椅。幼兒及學生座椅在車輛橫向上最多采用“2+3”布置。
幼兒及學生座椅不應是折疊座椅,每個幼兒及學生座椅應帶有靠背,靠背寬不應小于坐墊寬度。幼兒及學生座椅應軟化。
單人幼兒及學生座椅的坐墊寬度應不小于38cm。若為長條幼兒及學生座椅,應符合每人坐墊寬至少33cm,坐墊深至少30cm,坐墊高大于22cm,靠背厚度至少4cm。
校車新國標要求,幼兒校車座椅的座間距應不小于50cm,小學生校車座椅的座間距應不小于55 cm,中小學生校車座椅的座間距應不小于65 cm,照管人員的座間距應不小于65 cm。


專用校車應只有1個乘客門并位于右側前后輪之間。為方便撤離和車外救助,車輛的左側、右側應至少各有1個出口。乘客區的前半部和后半部應至少各設1個出口。后圍應至少有1個出口。出口包括應急門、應急窗和頂部撤離艙口。大中型校車應裝有頂部撤離艙口。
車內照明應覆蓋全部乘客區、車組人員區。
至少應有2條內部照明線路,當1條線路出故障時不應影響另一條線路的照明。
新國標要求,校車應安裝具有衛星定位功能的行駛記錄儀;行駛記錄儀的顯示部分應易于觀察,數據接口應便于移動存儲介質的插拔。
校車應安裝車內和車外錄像監控系統,應有倒車語音提示系統。
乘員艙內應配備滅火器,應保證至少1個照管人員座椅附近和駕駛員座椅附近各有1只至少2kg重的干粉滅火器。校車內應設計至少1個急救箱的安裝位置和安裝支架。急救箱安裝位置處應清晰標示“急救箱”或國際通用符號。
資深汽車行業專家賈新光介紹,這次公布的校車應具備的安全技術條件實際上并不高,大部分客車生產廠家都可以達到此技術標準。賈新光表示,校車應該是1個單獨的概念,雖然客車廠家能符合此技術條件,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整車廠家都能生產校車,以美國為例,僅有4家車企生產校車。目前,我國有120多家整車生產商、900多家汽車改裝生產商,有很多廠家都能生產校車的話,校車市場將會非常混亂,這將不利于校車管理。他強調,我國校車的制造商應該限制在10家以內。
全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動辦公室副主任崔繼勇認為,除校車本身的安全問題之外,對校車進行監管也是1個難題,最近發生的校車意外事故,與其說是“車的問題”不如說是“人的問題”,多為校車超載超速或者司機駕駛不當等原因。
據了解,每年的春節前和六七月份,是校車銷售的旺季。當前,正逐漸迎來校車購車的高峰期。記者走訪發現,由于校車新國標在4月10日才正式公布,目前各大品牌完全符合新國標校車并未到店,購買符合新國標的校車,仍需要預訂。
需要提醒的是,為避免明年6月后不能正常使用,近段時間購買校車的學校或機構,需要十分謹慎,避免購買到一些車企的清倉產品。■